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韩愈《论佛骨表》原文及翻译译文(全).docx

40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557656175
  • 上传时间:2024-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3.80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韩愈《论佛骨表》原文及翻译译文(全) 《韩愈《论佛骨表》原文及翻译译文(全)》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韩愈《论佛骨表》原文及翻译译文(全) 韩愈《论佛骨表》原文及翻译(全)韩愈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译文: 臣某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从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个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中国并没有佛教那以后,殷朝的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的高寿 汉明帝的时候,中国开始有了佛教。

      明帝在位才仅仅十八年明帝以后国家战乱,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夭折,国运不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信奉佛教越来越恭谨虔诚,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却更加短暂只有梁武帝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前后三次舍身佛寺做佛僧,他祭祀宗庙,不杀牲畜作祭品,他本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但他后来竟被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梁朝也很快灭亡信奉佛教祈求保佑,反而遭到祸患由此看来,佛不足以信奉,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本朝高祖皇帝在刚刚接受隋朝天下时,就打算废除佛教当时的群臣,不能深刻领会先王的旨意,不能了解从古到今普遍适用的治国措施,无法阐明并推行高祖皇帝神圣英明的主张,以纠正信奉佛法这种社会弊病,废除佛教这件事于是就停止没有实行我对此常常感到遗憾我认为睿圣文武的皇帝陛下,您的神圣、英明,几千年来没有人比得上陛下即位的初期,就不准许剃度人当僧尼道士,更不准许创建佛寺道观,我常以为高祖皇帝消灭佛教的意愿,一定会在陛下手中得以实现,现在纵然不能立即实现,怎么可以放纵佛教转而让它兴盛起来呢? 如今听说陛下命令大批僧人到凤翔迎接佛骨,陛下自己则亲自登楼观看,将佛骨抬入宫内,还命令各寺院轮流迎接供奉我虽然十分愚蠢,也知道陛下一定不是被佛所迷惑,做这样隆重的道场来敬奉,希望求得幸福吉祥的。

      不过是由于年成丰足,百姓安居乐业顺应人们的心意,为京城的士人和庶民设置奇异的景观,以及游戏玩乐的东西罢了哪有像您这样圣明的天子,而去相信佛骨有灵这种事呢?然而老百姓愚昧无知,容易迷惑难于清醒,如果他们看到陛下这样做,将会说陛下是真心诚意信奉佛法,都说:“天子是无所不通的,还一心敬奉信仰佛,老百姓是何等样的人怎么可以更加吝惜身体、性命而不去献身为佛徒呢?于是他们就会焚灼头顶和手指,成十上百人聚在一起,施舍衣服钱财,从早到晚,辗转着互相仿效唯恐落在后边老少奔波着,丢弃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本分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佛骨再经过各寺院,必定有人砍掉胳臂,割下身上的肉来奉献佛陀伤风败俗,四方传为笑谈,这可不是小事啊! 佛本来是不开化的外国人,和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样式不同,嘴里不讲先王留下的合乎礼法的道理,身上不穿先王规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懂得君臣仁义、父子之情假如他至今还活着,奉了他的国君的命令,来到我国京城朝拜,陛下容纳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由礼宾院设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赐给他一套衣服,派兵护卫着让他离开我国境内,不许他迷惑百姓何况他已经死了很久,枯朽的指骨,是污秽不祥的死尸的残留部分,怎么可以让它进入宫廷里! 孔子说:“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却离他远远的。

      古代的诸侯,在他的国家举行祭吊活动,尚且命令巫师首先用桃枝扎成的苔帚举行“祓”礼,以消除不祥,这之后才进行祭吊现在无缘无故地取来朽烂污秽的东西,陛下亲临观看它,却不先让巫师消除邪气,不用桃枝扎成的苔帚扫除污秽,群臣不说这种做法不对,御吏不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我实在感到羞耻我请求将佛骨交给有关部门,扔进火里水里,永远灭绝这个佛僧骗人的根本,断绝天下人的疑虑,杜绝后代人的迷惑使天下的人知道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远远地超出普通人之上,这岂不是大好事吗?岂不是十分快乐的事吗?佛如果真的灵验,能降下灾祸的话,那么,一切的祸殃,都应加在我的身上,老天爷在上面看着,我绝不后悔埋怨我不胜感激恳切之至,谨奉献上这个表章让陛下知闻,我真是诚惶诚恐 赏析 《论佛骨表》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韩愈虽有爱民忧国之心,而且《论佛骨表》,切中肯綮,但所用言辞过于偏激,因而触怒当朝皇帝,宪宗所言并非毫无道理:“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对皇帝的“大不敬”属于“十恶”重罪,按照唐代律法,“十恶不赦”,应处以死刑但由于崔群、裴度求情,免除死罪而被贬为潮州刺史。

      2、《张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全) 人教版原文译文已校对 作者EMAIL:wangbenquan@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当时政治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