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古沉船出土茶具再现元代饮茶风俗(组图).doc
5页1菏泽古沉船出土茶具再现元代饮茶风俗菏泽古沉船出土茶具再现元代饮茶风俗——对多件出土元代茶具的赏析及史料考证对多件出土元代茶具的赏析及史料考证图 1 钧窑盏托图 2 青釉单耳杯2图 3 哥窑杯图 4 青白釉堆塑龙纹高足杯3图 5 青釉菊花纹高足杯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随着饮茶习俗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从粗糙古朴的陶碗到造型别致的茶壶,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茶具文化西汉时期王褒《僮约》中说的“烹茶尽具”指的就是烹茶前要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到晋代以后则称为茶器了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把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茶器,以区别它们的用途宋代又合二为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现在大都统称为茶具2010 年 9 月,菏泽元代沉船中出土了铜则、木夹、钧窑盏托、影青瓷茶壶、青釉单耳杯等十余件茶具,它们不仅反映了沉船上的真实生活场景,更是将元代的民风和饮茶习俗再现于世人据了解,我国历年的考古发掘中,有关出土元代茶具的记载及实物可谓少之又少菏泽元代沉船中能出土多件茶具,实属弥足珍贵本文现4将菏泽元代沉船中清理后的出土茶具作一详细介绍。
钧窑盏托(图 1),高 11.1、口径 7.8、底径 6 厘米,托盘最大直径 15.2 厘米,托盘以上杯盏高 4 厘米,中部中空至底部敛口,弧腹托盘为敞口,浅腹,底部直口高足,釉汁肥厚润泽,呈天青色,形体秀丽轻盈,极为美观,该器施釉未及底部,近底部呈现厚重的流釉现象,口沿处泛紫褐色盏托是由托盘发展而来的,瓷盏托出现于东晋盛行于南北朝,并成为当时风行的茶具到了宋元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托内的托圈增高,有的盏托本身就仿佛是盘子上加了一只小碗,这件钧窑盏托即属这一款式青釉单耳杯(图 2),高 4.1、口径 7.6、底径 4.7 厘米敛口,弧壁,浅腹,卧足,近底部有一道凹弦纹,口部出如意形卷云纹沿鋬,其下置一环耳,通体施釉均匀,釉色晶莹温润,胎质细腻,玉质感强,既原始简朴,又精巧美观,继承唐风,真实反映了元代瓷器生产技术水平,目前国内较罕见哥窑杯(图 3),高 4.3、口径 8、底径 4.6 厘米直口,圆唇,筒身,小圈足无釉,胎质粗糙疏松,胎体厚薄均匀,呈黄褐色,施蓝釉较厚,内壁外壁均布满开片菏泽元代沉船中出土的高足杯分别出自龙泉窑与景德镇窑系以口微撇,近底处丰满,承以上小下大的高足或竹节式高足为显著特征。
现择两件加以介绍1、青白釉堆塑龙纹高足杯(图 4),高 11、柄高 5、口径 12.8、底径 4 厘米口微撇,足内中空,足底刀削痕迹明显通体施青5白釉外壁堆塑“二龙穿祥云”,双龙首尾相连,龙首较小,细颈,三爪,鬃须飘动,造型生动2、青釉菊花纹高足杯(图 5),高 9.5、柄高 4.6、口径 12.7、足径 4 厘米口微撇,喇叭状高足,足底刀削修整痕迹较明显,胎体稍厚重器内底印有菊花纹通体施青釉,器壁施釉较薄,可以看出轮制痕迹,口沿内外均有流釉现象从以上菏泽元代沉船出土的茶具及其使用方法看,元代饮茶风俗上承宋代,饮茶方法上抑或是使用的茶具上,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然而,就是在茶具变革的如此重要时期,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却没有留下一本记载茶事的专著从这个意义上讲,菏泽元代沉船这次出土的十余件保存完整的元代茶具,为研究中国元代茶具提供了详实难得的考古实物资料,显得尤为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