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教育史简答论述重点.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55858671
  • 上传时间:2018-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0.55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重点中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重点N1N1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157157 1010 陕西陕西 1212 上师上师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他在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他在《《对贤良策对贤良策》》中提出来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中提出来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的大统一,首先要统一思想,针对汉初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的大统一,首先要统一思想,针对汉初百家俱存,各执一说的状况,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百家俱存,各执一说的状况,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第二,兴太学以养士为了保证国家人才辈出,国家应该积极地去第二,兴太学以养士为了保证国家人才辈出,国家应该积极地去培养人才兴办太学,培养专门学习儒术的治国人才,可使政治操纵培养人才兴办太学,培养专门学习儒术的治国人才,可使政治操纵教育大权,引领全国重视和学习儒家思想教育大权,引领全国重视和学习儒家思想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国家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通过选举将其真正有才者选出来,经过国家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通过选举将其真正有才者选出来,经过考核加以分别利用。

      这是董仲舒针对以前任人唯亲的弊端提出的,考核加以分别利用这是董仲舒针对以前任人唯亲的弊端提出的,要求要求““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其意义:其意义:董仲舒的三大建议都被汉武帝采纳,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董仲舒的三大建议都被汉武帝采纳,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和选拔国家所需的人才,有一定的进步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和选拔国家所需的人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三大文教政策后来又得到推广和实施,终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义三大文教政策后来又得到推广和实施,终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养士和取士为基本内容的比较完整的封建教育制度指导,以养士和取士为基本内容的比较完整的封建教育制度2N2N2 科举制及影响科举制及影响 167167 1111 江苏江苏 1212 华东华东 华南华南 1414 上师上师一一 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科举制产生于隋朝,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科举制产生于隋朝,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代的一大创举,当时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代的一大创举,当时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选士制度,到了开元天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选士制度,到了开元天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趋向成熟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趋向成熟二二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在历史上存在了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在历史上存在了 13001300 多年,对我多年,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积极作用在于:积极作用在于:1 1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第二,提高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第二,提高了官吏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了官吏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第四,利用科举统一思想,维护稳得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第四,利用科举统一思想,维护稳定发展定发展2 2 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第一,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第一,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二,促进人民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第二,促进人民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激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了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

      扭转了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3 3 使人才选拔较为公正客观:第一,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使人才选拔较为公正客观:第一,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第二,时务策与诗赋有利于检验人的能力;第三,我国文官考试制第二,时务策与诗赋有利于检验人的能力;第三,我国文官考试制3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的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的消极作用在于:消极作用在于:科举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科举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在清末被淘汰作用日趋明显,最终在清末被淘汰第一,国家只重视选科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失去了相对第一,国家只重视选科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成了科举制的附庸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成了科举制的附庸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评分时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评分时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客观性;考官受贿和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诱骗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客观性;考官受贿和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诱骗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而学习,许多考生将终生时间浪费在考场上而学习,许多考生将终生时间浪费在考场上。

      第三,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第三,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主义的学习风气; 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重权威轻创新,独立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重权威轻创新,独立性弱,依赖性强;形成功利色彩的读书观学习观性弱,依赖性强;形成功利色彩的读书观学习观N3N3 北宋三次兴学的特点和结果北宋三次兴学的特点和结果 174174 1010 天津天津 1313 山东山东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令州县立学,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令州县立学,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二,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第三,二,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第三,振兴太学,将胡媛的振兴太学,将胡媛的““苏湖教学法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

      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熙宁兴学””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改革太学,创立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三舍法”” 第二,扩建和整第二,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顿地方官学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4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四,编撰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三经新义》》作为官方考试、作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崇宁兴学””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第二,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的学校网络第二,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扩建太学,营建太学之第三,扩建太学,营建太学之““外学外学”” ,作为太学的外舍第四,恢,作为太学的外舍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这是对取士制度的重大改革改由学校取士这是对取士制度的重大改革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的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北宋的程度地将宋朝的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北宋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前两次这三次兴学是对北宋文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前两次这三次兴学是对北宋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N4N4 简述书院教育的特点简述书院教育的特点 178178 1010 1111 西南西南 1111 杭师杭师 1313 闽师闽师 1212 华华东东书院具有以下教育特点:书院具有以下教育特点:一一 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二二 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熟读儒家经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

      典,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三三 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山长山长””或或““洞主洞主”” ,也是主讲者,并对书院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一,也是主讲者,并对书院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机构和人员概负责,不另设机构和人员5四四 书院教学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再书院教学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五五 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六六 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方法、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七七 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八八 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发展倾向。

      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成为科举的附庸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成为科举的附庸书院的历史意义:书院的历史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书院提倡自由讲学,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N5《N5《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的教育宗旨 177177 论述论述 1313 1414 华东华东朱熹制定了朱熹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明确作为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明确了教育目的,阐明了教育过程,提出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了教育目的,阐明了教育过程,提出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并且作为实际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准绳,把世界观和政治要求、教育并且作为实际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准绳,把世界观和政治要求、教育方向以及学习修养的途径结合起来。

      其内容是:方向以及学习修养的途径结合起来其内容是: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