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历年高一语文易错题汇编诗歌鉴赏练习题.doc
60页20诗歌鉴赏历年高一语文易错题汇编-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注释】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B. 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C. 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 (1)C(2)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分析】(1)C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2)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C; 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句子含义、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B.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惜别之情:首联描写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分析】(1)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行人莫叹碧云晚”中“行人”指诗人要送别的人 (2)本诗中,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 ,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故答案为:⑴B; ⑵①惜别之情:首联描写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1)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解析: (1)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2)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 【解析】【分析】(1) “列举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写景角度,“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写景的作用,即从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作答。
(2)此题概括“愁”的原因,根据诗中“有弟谪连州”可知弟弟遭贬;“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可知路途遥远;“蒹葭、广泽、星月、寒流”可知路途艰难;题目“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客愁”可知,惜别友人 故答案为:⑴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⑵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角度的分析理解能力描写景物的角度: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多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等本题中, 颔联、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意象)、视听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虚写)、俯仰结合来写景,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中,“客愁”的原因包括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对友人的惜别联系全诗,概括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注释】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B. “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C. “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D.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①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②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③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 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解析】【分析】(1)A项,“孟春之景”分析有误,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新耕”“蚕生”可知B项,“一片凄凉景象”分析有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D项,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分析有误,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故选C项 (2)结合词下面的注解及词的内容可知,这首词主要是借怡人的田园风光,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手法应当是以乐景衬哀情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词人想到了的失意,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②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③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 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虚实、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在何处,然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赵嘏②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注释】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七年(833)预省试进士,及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升赵为糊口远去岭表散幕府前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物出一幅秋意瑟清冷凄的夜景图B. “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