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4496074
  • 上传时间:2022-04-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一、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喷出岩的产状与喷发类型有关常见的喷发类型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另一种按近代典型的火山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乌尔加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 1、熔透式(面式)喷发:是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喷发的特点是:火山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与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 2、裂隙式(线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岩墙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为多,常形成熔岩台地、熔岩高原因为玄武岩流动性大,熔岩喷出量常较大,很少爆发相,在地形平坦处似洪水滥,到处溢流,分布性大,所以又称泛流玄武岩 裂隙式喷发不全是玄武岩的熔岩组成,也有酸性的熔结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碎屑高原它常由浮岩块及火山灰覆盖所形成,高原内部均有破火山口及火山陷落地堑 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态决定于地形。

      熔渣:是暗色多孔的炉渣状碎块,以玻璃质为主,常为多孔熔岩、熔岩饼、火山弹等爆发炸裂产物落地时为固态 3、中心式(点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喷发通电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火山堆 火山锥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碎屑锥:主要以爆破发产物的浮岩块或熔渣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常大于95%其火山锥的原始坡度为300左右,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其底部亦由火山碎屑组成火山碎屑物如为多次喷发,则呈层状产出 2、熔岩锥:主要以溢流产物的熔岩所组成,火山碎屑物常小于10%,尤以玄武岩常见 3、混合堆: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堆,为爆发与溢流交替喷出的火山产物,又名复合锥火山锥成层明显,又称层火山由于熔岩组成骨架,可形成高的山峰 二、火山岩的相 目前国内外对火山岩相的划分很不统一,有的以火山岩形成时代新老所产生的岩石特点,分为古相火山和新相火山岩;有的以火山喷出物距火山口的远近,分为远火山口相和近火山口相;有的以火山喷发产物-熔岩的不同部位,分为顶板相、底板相、内部相、前额相等等。

      一般认为,比较好的方案,是以火山岩所处的环境,先分为海相与陆相火山岩它们的区别如下: 1)陆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呈喷发不整合接触,风化壳发育;而海相者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风化壳不发育 2)陆相火山岩与陆相动物及淡水植物共生,碎屑岩较多,碎屑分选差、相变大、层理发育;而海相者与海相咸水生物共生,泥质、硅质及碳酸盐岩较多,碎屑分选好,相变小、层理发育 3)陆相熔岩成分变化大(基-酸性皆有),常见红色氧化顶,柱状节理发育,球粒的直径大;而海相熔岩成分变化小(基性为主),常见枕状构造,球粒的直径小,长形中空骸晶岩育 4)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明显,常见火山弹、火山泥球、熔结凝灰岩、 泥流角砾岩、而海相火山碎屑物在垂直方向上比重变化明显,常见熔岩遇水淬碎的玻屑等 除喷出岩与沉积岩过渡的火山沉积相以外,最主要的相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喷出相是火山喷出地表产物,是开放系统;火又通道相,一端通向地下深处,一端通向地表,与喷出相相连,是半开放系统;次火山相是火山岩浆侵入、潜伏在地下产物,是封闭系统喷出相又进一步分为溢流、爆发、侵出者出三个相。

      溢流相:是火山喷溢、泛流的熔岩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皆有,但以基性者最发育它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在每次喷发的基性熔岩中,顶部常见红色厚的气孔密集带,底部为灰红色较薄的气孔带,中部则多为黑色致密熔岩在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及体,有的具重力分异现象,上部歪长石、片麻岩多;中部辉石多,下部钛铁矿、橄榄岩多酸性熔岩中,顶部常泡沫状含角砾带,底部多为流纹构造带,中部为致密熔岩 爆发相:是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物岩石成分不定,但以温度低,含挥发份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尤以中酸性、碱性更有利于爆发它形成于火山作用的不同阶段,但以早期及高潮时最发育有的与其它层状岩石共生,成层状产出;有的以火山碎屑物为主,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碎屑锥火山爆发物有的来自围岩,有的来自火山岩本身,有的来自深源一般粗粒级的近火山口分布,细粒级则分布在离火山口很远的地方 侵出相:实际上是火山颈相与粘度大的溢流相之间的过渡产物高度一般几十米到6000米,堆积于火山颈之上部,形成直径小、厚度大、产状陡的岩穹成分以中酸性、碱性常见 火山颈相:是火山锥被剥蚀后,残存的具充填物的火山通道又称岩颈,皆因其横切成多近圆形,产状陡立,形态细而长而得名。

      次火山相:是与火山岩同源但为侵入产状的岩体它与喷出岩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它的侵入深度一般小于3公里,进一步又可根据深度细分为三个相: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相为0.5-1.5km;浅成相为 1.5-3.0km由浅到深,岩石的结构、构造、某些矿物的有序度等,从近似火山岩到近似浅成岩次火山岩有的顺火山岩原生裂隙贯入而成;有的次火山岩顺火山岩层的层面、不整合面、后期断裂、裂隙贯入而成,次火山岩以熔岩状岩石为主,也有角砾状岩石,除岩浆机械贯入捕虏形成者外,多为隐爆的结果 火山沉积相:在火山作用过程中皆可以产生,但以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是火山作用叠加沉积作用的产物它可以形成于陆地,也可以形成于海中;有深水,也有浅水沉积由喷出岩、沉积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系组成多为水盆地、泥石流、破火山凹地、冰川等堆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