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docx
11页1.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它是就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而言的,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 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它们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 以解释和论证,也就是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 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2.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3. 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 式4.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在谱系分 类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 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 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荼语系、 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有些语言,如朝鲜语、日语等, 至今还没有弄清它们的亲属关系5. 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elephone借 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 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 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 的系统性差异1. 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齐口呼: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 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 o 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2. 相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3. 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本义,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4.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 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有 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所以历史比较法是 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 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5. 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 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 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6. 尖团合流:普通话中z、c、s只能同开口呼和合口呼韵母相拼而不能同齐齿呼、撮口呼韵 母相拼,因此,普通话中只有闭合没有尖音,尖、团已经合流,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 到了现在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注意:在有的方言中尖音和团音则 分得很清楚,尖、团没有合流,如吴方言中的苏州话尖音和团音就分得很清楚)1. 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 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2. 组合关系:指语言单位之间在同一层级上的横向结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不是任意的, 要受到语法和语义的制约,并形成语言的结构组合关系指词语(符号)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3. 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4. 同义词:所谓同义词就是指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5. 意译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 进来如相对于英语中的telephone而言,汉语的“德律风”是借词,但“”就是意译 词。
6. 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 就是词义的扩大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 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 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 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 弱化、脱落3. 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个 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4. 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 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5. 风格变体: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 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比方在庄严肃穆的 仪式上,在正式外交谈判的场合,在和同志们欢聚的节日晚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各有 适应该场合的语言表达特点;对长者,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子女的说话也不可能一样。
6. 词义的转移: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现 象就是词义的转移如“涕”原指眼泪,今指鼻涕;“牺牲”原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 畜,现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生命这些都是词义的转移,及原来指称甲事物,现在变 成指称乙事物了1. 应用语言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的语言学科,综合多种 学科的研究手段,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2. 聚合关系:指具有同类性质、可以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纵向集合关系各 个语言单位之间在功能上可以相互替换,不能并用聚合关系是词语(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3. 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4. 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以汉语为代表5. 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6.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 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英吉利共同语是伦敦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大利共同语是在多斯岗 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形成基础的方言就是所谓的“基础方言”。
究竟哪一 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等各方面的条件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它是就单个语言符号的音与义最初结合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单个语 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无法进行论证和解释2. 语法范畴: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 概括成类,因而称为“范畴”3. 表音文字:是指文字的个体符号以语言的音节或者音素(音位)为书写单位,相同的音 节或音素(音位)用同一的符号来书写,而不管音节或音素表达的意义如何,这样的文字就 是表音文字4.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 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5.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 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 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6.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 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 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 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 弧,是一种天气现象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词义的演 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1. 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 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2.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 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 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它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 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话 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最小的语言符号,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 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 都是符号的序列(当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时属于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 图示为:音位一语素一词一句子。
3. 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4.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5. 共同语:在有语言或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择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通用语” 用作不同语言区或同一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我们把这样的交际工具称为共同语共同语 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 语虽然这样,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性质也不一样共同语对方言 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6. 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 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扩大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 节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它是就单个语言符号的音与义最初结合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单个语 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无法进行论证和解释2.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3.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例如:汉语“跳” 《现汉》记录了四个意义:(1)“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例如“跳过一条沟”2)“物体由于弹性作用突然向上移动”,例如“新皮球跳得高”⑶“一起一伏地动”, 例如“心在跳”4) “越过应该经过的一处而到另一处”,如“跳了一级”4. 意音文字:是指文字的个体符号以词或语素为记录单位,不同的语素、不同的词,就用不 同的字写,而不管词或语素的声音如何,或者是综合表达词或语的音节的文字,如汉字表 意文字的特点是:字量多;字形有表示意思的结构成分;字的笔画比较复杂5.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 的方法6.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 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 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1.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 成的语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语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 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约定俗成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2. 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 出的声音3.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4. 词义的民族性:由于不同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 存在着差异,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