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453653
  • 上传时间:2017-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2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摘 要】: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 ,以引发创作的兴致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 ”就产生了高適、岑参就是“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关键词】:岑参;边塞诗;悲壮奇丽;风格;爱国豪情 现在所说的唐边塞诗,是以盛唐为界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称呼其中以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又称高岑诗派),边塞诗不仅在唐诗中有很高的成就,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历史事实——民族矛盾及在民族矛盾下发生的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和融合的过程岑参诗现存诗歌 360 多首,题材广泛,包含馈赠友人,感慨身世,纵情山水,边塞见闻等。

      在这些题材当中“边塞诗” 是岑参诗歌中的上品岑参边塞诗现存 50 多首,这些诗歌大都是岑参两次出塞写的岑参第一次出塞在天宝 8 年(公元 749 年)到天宝 10 年(公元 751 年),当时他做安西节度史高仙芝的幕僚;第二次出塞在天宝 13 年(公元 754 年)到至德 2 年(公元 758 年),当时他做北庭节度史封常清的幕僚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这一评价岑参当之无愧盛唐以来一百多年,由于民族矛盾,扩充疆土,因此边境战争频繁发生;加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诗人开始目光投向边塞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更是把边塞当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径,在这种条件下,就不断有“边塞诗人”应运而生其中岑参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岑参的边塞诗总的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边塞战争或是与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将士矛盾、离别愁绪、思亲怀故,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玉门关盖将军歌》,这些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思想内容非常的深刻;二是描写边塞风光、自然景物,如《经火山》、《题铁门关楼》、《登凉州尹台诗》,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再现边塞风光、景物,思想内容不如前一种,但从艺术风格表现上来说,在边塞诗中具在代表性;三是描写边塞民族交往和风土人情的,如《胡歌》、《戏问花门酒家翁》、《轮台即事》,这些作品内容新鲜,对于了解边地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当时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宋严羽认为:“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① ;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②;明胡应麟认为: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盛唐高适之浑,岑参之丽 ……”,“岑句格壮丽,高情致缠绵 ”.③因此,悲壮奇丽是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一悲壮慷慨昂扬,是先秦汉魏以来描写行役、战争的传统风格,岑参诗歌的悲壮,就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悲壮 ”有两种格调,一种是感慨而苍凉的格调,如曹操的《苦寒行》;第二种是昂扬慷慨的格调,如屈原的《国殇》,岑参边塞诗所体现的悲壮二都兼有一方面岑参边塞诗中描写的“黄沙漫漫,风吹草低、走马万里,仰望故乡的朝日与明月所产生的乡思之情”表现了战士跋涉之苦和思恋之苦,格调悲壮而苍凉;另一方面描写征人鼓而雪海涌,三军呼而阴山动的战争场面和战士勇往直前时,则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壮志,格调悲壮昂扬但是岑参的边塞诗歌在反映行役、战争的苦难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将士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因此岑参边塞诗歌的主旋律是悲壮慷慨昂扬由于岑参边塞诗歌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得他的边塞诗具有一种雄伟的壮美,这种壮美不是由于敌人力量而体现,它是由将士的献身精神所体现的,即使是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直入天际的漫漫黄沙、高耸入云的雪山、冻断宝刀的奇寒。

      这些,在将士面前都如敌人一样的倒在了脚下,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在将士的面前人的力量显然战胜了自然的力量,这是人在和雄伟的自然做斗争,人压倒了自然,这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是将士英雄气概的赞歌,在我们今天看来则显现为雄伟的壮美因此,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岑参的边塞诗歌的悲壮风格形成一种磅礴的力量,这是岑参区别于其他边塞诗人的地方二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评价,历代都离不开“奇丽” 二字游国恩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称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充满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书中还引用杜甫说:“ 岑参兄弟皆好奇 ”的诗句,说明所谓 “好奇”就是爱好新奇文物④诗人方东树认为岑参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⑤唐人殷番也称岑参边塞诗是“诗语体峻,意亦造奇” ⑥奇丽的艺术的风格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瑰丽奇伟,骋翔天地屈原的奇,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更是得到普遍的体现一)、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 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 ,“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的生活之奇;也有 “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 ”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所有这些,岑参给我们展现了一副边关神奇雄浑的巨幅画卷,令我们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但它又是边关生活的真实再现,与屈原的上天入地,驰骋天地的想象不同,岑参所言,都是现实生活的事物,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银山碛口风似箭,……飒飒胡沙迸人面《银山碛西馆》);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轮台路上马蹄滑《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赵将军歌》);还家剑锋尺,出塞马蹄穿《送张都尉东归》)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十月过沙碛,终朝风不休走马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茫茫沙海,巍峨雪山,风沙迸面,乱石飞奔、利如刀,走马蹄脱、血流……奇冷、奇险、奇苦的景象,风云变幻、冰天雪地,风刀霜剑,艰苦异常的环境,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奇异无比,使人惊叹不已的世界!元朝人辛文房称岑参来往于“ 鞍马烽尘间,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他不称岑参边塞诗中之“ 奇丽”,而重在肯定其诗调之“ 高”辛氏认为岑参边塞诗是唐兴以来 “罕见”之作,是和岑参的边塞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 ,首先得边塞奇异瑰丽的山川景物之助,其诗作中某些新颖的警句和奇特的意境,并非诗人主观臆想凭空创造。

      由此可见,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其内在生命在于——真实岑参边塞诗中写实之“ 奇丽 ”,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边塞山川景物的独特的审美情趣面对飞沙走石、冰天雪地、严寒酷热的边塞环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诗人岑参怀着追求仕途功业而从军出塞,在边塞的生活和征程中岑参以宽广心胸去适应它,以昂扬的热情去审视它、感受它,因此严酷的自然在他面前显示出雄奇瑰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塞外早寒,风云变幻无常,当飞雪随北风铺天盖地而来,奇寒难挡,“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时面对千树万树雪压枝头的山原,诗人以梨花盛开的春色比喻,在广阔无垠天寒地冻的边地,展现出江南盛春梨花似海的绚丽春光,令人忘却冰雪奇寒这雄奇瑰丽的美,是天寒地冻、风雪狂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乳交融的,当中包含盛唐时代蓬勃向上精神,岑参“也知寒垣苦”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但他怀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信念,面对边地严严酷的自然环境他却毅然前行由于有这种信念,他面对边塞的山川景物,生活,自然就由陌生、好奇到熟谙热爱,然后诗人以无畏的热情去克服思乡愁绪,去看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去赞美艰苦卓绝的征战生涯,进而以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边地各种各样奇丽的美。

      如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在“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环境中孕育而成风雪狂虐,大自然呈现出来的严酷和残暴本身不美,也不可爱;但是在诗人眼中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它时,却化出诗人笔下雄奇瑰丽的美,让人感受到春意暖暖又如岑参边塞诗中描写边地官兵冬夜急行军的情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这样的急行军是在冬天北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条件下进行的,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绝不是江南花前月下的景象可比这种飞沙走石的景象并不美,但把它写出来表现了战士面对严酷自然无畏之情,也能显示出动人的美来风格之奇在岑参的边塞诗里,也是写实的,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两句诗,第一,写出诗人的的内心真切感受,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好像雪浪在边关的鼓声的汹涌澎湃,连阴山也在战士的呐喊中颤抖,鼓声和呐喊声惊天动地,这是诗人的真实感受第二,鼓声和呐感声也传递了化的余动,引起其他物体的连动,做为那个时代的诗人,岑参现感觉到了这一点至于草木、朔风、雪海、火山、漫天飞舞的黄沙,扑天盖地的白雪,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岑参把它们都写进了诗中,对于诗人本身来讲是无意为之。

      然而对于不了解、不熟悉边地风光、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些事物又都是新鲜的,充满神密的,岑参无意求奇,却又奇在其中,这也是他的特点二)、岑参边塞诗中艺术色调的“ 奇丽”艺术色调的奇丽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则体现于对边地风光的描写,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主体体现的是奇冷、奇寒,这也是边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诗人却以奇丽的风格表现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是春花,却胜似春花,是一种多么美丽的精神境界,在奇冷、奇寒中透露春的讯息,这讯息不是真实的季节物候之变,应该来讲是诗人美丽心境外延诗人将雪花看作将开的梨花,在奇寒的边地中吹来的一丝的暖风,这种美丽的心境,连贯全诗所以面对冰冻、愁云、白雪、胡琴、琵琶,这些看了令人心冷,听了令人幽怨的声音,在这样严酷的自然面前,诗人的心中却是美丽的,从这些我们看出诗人美好的情怀及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如在《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首诗中,寒风怒吼,积雪奇厚,寒冷到“都护宝刀冻欲断”的地步,然而岑参的诗中却忽然出现“ 青青松枝 ”美丽的生命在寒冷中傲然挺立所以说岑参的这些诗,是对生命的讴歌,对美的追求,诗的风格之丽,无与论比三)、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风格之“ 奇丽”。

      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的运用上平谈而奇丽,如“剑河风急雪片阔” 句,以一“阔”字,描写剑河雪片之大,写出了雪片极其迅猛,也写出雪片厚而重,是写实,既不同于谢道韫“ 末若柳絮因风起 ”,状江南雪花之轻盈,也不同于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 之夸张;又如 “平沙莽莽黄入天”,以“ 莽莽” 二字描写沙海无垠、天低野旷,整体景物雄浑莽莽” 二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其精确,精确而体现为奇丽;再如“ 飒飒胡沙迸人面 ”句,以一“迸”字,描写飞沙走石扑面而来的威力,逼真传神,然“ 迸” 字也属平淡无奇的动词,但感之却使人如入幻境;诸如“轮台九月风夜吼 ”的“吼”字,“风头如刀面如割” 的 “割”字,“衣裘脆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