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m3轻烧白云石竖窑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
7页湖湖 南南 湘湘 钢钢 鑫鑫 通通 炉炉 料料 有有 限限 公公 司司 焙焙 烧烧 作作 业业 区区1250m3轻烧白云石竖窑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轻烧白云石竖窑工艺技术操作规程1 竖窑主要技术参数竖窑主要技术参数窑身总高 28 m;有效高度 20.5 m;外径 5240㎜;内径 4000㎜;有效容积 250 m3;设计利用系数 0.8t/ m3.d;设计生产能力 6.8 万吨/年2 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2.1 轻烧白云石块灰2.1.1 物理和化学指标执行 XG/YJ001-2002 技术条件,见下表:化学成份(%)指标名称MgOSiO2S生过烧(%)一级品≥33.0≤2.5≤0.08≤13.0二级品≥31.0≤3.5≤0.10≤14.0三级品≥30.0≤4.5≤0.15≤15.0等外品<30.0>4.5>0.15>15.02.1.2 粒度要求:轻烧白云石块灰成品粒度 10-50㎜,其中小于 10㎜的比例应不大于 7%2.2 轻烧白云石粉灰 2.2.1 理化指标要求:指标名称MgO(%)活性度(ml)一级品≥30.0≥200合格品≥29.0≥190等外品<29.0<190SiO2≤3.5%、 S≤0.10%、CaO≥50%;2.2.2 粒度要求:轻烧粉灰成品≤3㎜,其中大于 3㎜的比例应不大于 10%;2.3 轻烧白云石成品中焦核、融瘤等杂质应拣选出。
2.4 轻烧白云石产品应新鲜、干燥,不得混入外来杂物和掺假2.5 轻烧白云石产品不能长时间(≤2 天)露空存放,应及时组织发运3 原料质量要求原料质量要求3.1 白云石原料粒度要求:竖窑原料粒度 35-70㎜,大于 70㎜的粒度组成含量不得超过 5%和小于 35㎜的粒度组成含量不得超过 5%3.2 原料表面干净,不得混有泥土及其它杂质3.3 白云石化学成份要求达到 YB/T5278-1999 规定的一级品以上要求: 湖湖 南南 湘湘 钢钢 鑫鑫 通通 炉炉 料料 有有 限限 公公 司司 焙焙 烧烧 作作 业业 区区2MgO≥19.5% SiO2≤1.5% CaO≥32%3.4 白云石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4 燃料质量要求燃料质量要求4.1 焦炭(煤)粒度范围 25-40㎜,小于 25㎜和大于 40㎜均不大于 5%,且粒度上限为 50㎜4.2 焦炭化学指标:Ad ≤13.5 % ;Mt ≤7.0 % ;Vdaf ≤1.9 % ;St,d≤0.6 ;FCad≥85%;灰分熔点:>1250℃;机械强度 M25/%≥70%4.3 煤化学指标:Ad ≤15 % ;Mt ≤7.0 % ;Vdaf ≤6 % ;St,d≤0.8 ;发热量≥6500 大卡;灰分熔点:>1250℃。
4.4 煤中无煤矸石等杂质5 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及工艺操作要求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及工艺操作要求5.1 矿石消耗比: 2.05.2 焦(煤)比(燃料与原料之比):7.5%~9.0%当班司炉应及时了解原料、燃料、天气、窑内各带温度及成品质量情况并根据其变化,对炉窑状况进行分析、判断,调整确定合适的燃料配比5.3 混配料方式:白云石、焦炭(煤)按一定比例分别计量,通过调整配焦(煤)皮带速度,使得焦炭(煤)与矿石同步,从而达到在原料皮带上进行均匀混料;每斗混合料中矿石重量约为 1050±100Kg,焦炭(煤)重量则按实际燃料配比计算而得5.4 加料和出灰:加料和出灰应做到均匀且平稳,上料实行勤加薄加制度,生产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料量时,应逐渐增加或减少,力求操作稳定窑况基本正常下一般为每小时加料16±4 斗,分两批次加料,每隔半小时左右上料一批;每小时出料两次,出料时间和数量要稳定,每次出料约为 10±2 分钟;当出灰量大,出灰温度较高时,可适当缩短出灰时间;当出灰量小,出灰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延长出灰时间5.5 料位线:完成一个加、出料周期后进行测量,正常情况下手动测量的料位线控制在 5.3~5.7米之间。
5.6 风量控制:应根据炉窑的顶温上升情况和生产量适当增减风量,生产量增大,风量增加,并掌握加料先加风、减料先减风的原则正常情况下,风量的设定首先要保证入窑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然后根据产量需要的基础上酌情增减风量,一般控制在 25~45Hz;调整窑况时,可适当调节风量,但不得超过 48 Hz6 工艺制度工艺制度6.1 原燃料验收制度6.1.1 配料岗位人员应经常性地目测原、燃料表观质量,粒度大小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报湖湖 南南 湘湘 钢钢 鑫鑫 通通 炉炉 料料 有有 限限 公公 司司 焙焙 烧烧 作作 业业 区区3告司炉,并做好相关记录6.1.2 配料岗位人员应对矿仓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若矿石储量不足,应报告司炉通知调度安排灌仓;若发现仓内有异物,要组织处理6.2 混配料制度6.2.1 原、燃料筛面要及时清理,确保筛分效果,严禁杂物混入原、燃料内6.2.2 在混配皮带上,白云石铺在下层,焦炭(煤)铺在上层,每种物料单层均匀平铺,两种物料流不同步误差<1.0m6.2.3 及时清理单斗,确保单斗有效容积卫生清扫时焦(煤)粉、矿粉及其他杂物严禁铲入混料皮带或单斗内6.2.4 及时清理称量斗内、传感器及周围积灰、积碎石,定期检查和校验称量装置,保证其准确性。
6.2.5 根据炉况调整好布料器挡料板位置,使之达到理想的布料效果6.3 送风制度6.3.1 风量的设定首先要保证入窑焦炭(煤)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空气量的设定要考虑到气温变化6.3.2 风量大小与烟温、灰温相适应烟温过高适当减少风量;烟温过低适当增大风量;灰温过高适当增大风量6.3.3 送风量还要与焦(煤)比相适应焦(煤)比变化,风量相应调整,要待改变焦(煤)比的物料接近煅烧带时,再调整风量,以免引起烧成带上移6.34 投料量变化时,送风量应作相应调整投料量增加,风量相应增加,投料量减少,风量相应减小6.3.5 风量的调整应平滑,每次调节量应为 2-3Hz,特殊情况下每次调节量为 0.5 Hz6.3.6 送风量的调整由司炉工提出,主控室仪表操作执行6.4 热工制度6.4.1 竖窑操作基准值(以下为热电偶和热电阻监测值)燃料: 煤 焦炭烟气温度 180~250℃ 100~150℃预热带温度 500~800℃ 500~800℃煅烧带温度 650~1150℃ 650~1150℃冷却带温度 400~700℃ 400~700℃出灰温度 〈85℃ 〈75℃6.4.2 正常操作时应控制在基准值范围内,如偏差过大且轻烧白云石产品质量差时,生产工艺应作适当调整。
6.4.3 稳定热工,发现炉况异常,应做相应调整,确保三带位置相对稳定,严格控制煅烧带下移密切关注仪表上各带温度、灰温、烟温的变化情况,如冷却带温度或灰温升高,实测湖湖 南南 湘湘 钢钢 鑫鑫 通通 炉炉 料料 有有 限限 公公 司司 焙焙 烧烧 作作 业业 区区4灰温超过 95℃,则应增加风量或减少出灰时间,严重时可同时采用;6.4.3 炉况恶化调整炉况时,可适当放宽控制参数7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生产工艺流程框图:(见附图)8 烘炉与开炉烘炉与开炉8.1 点火、烘炉准备8.1.1 点火烘窑前,应对窑体和相关机电设备、管道阀门等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扫包括:检查窑在建造(或检修)过程中,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带进的杂物是否清扫干净;窑前的配料设备、上料设备、布料设备、出料设备是否已按操作规程进行调试和试好车;窑的自控操作计算机是否经过调试;电器设备及联系信号有无故障,窑的检测自动化仪表及计量设备是否正常;管道阀门等是否严密;烘窑用的原材料是否已备足;操作用的工具是否已齐备等等通过检查,如发现有漏洞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整改好8.1.2 点火材料备料: 干劈柴 1.5t 左右;枕木 2t 左右;竹扫把 3~4 捆;柴油(或废机油)70㎏;煤油 10kg;破布 150kg。
8.2 铺炉、点火8.2.1 关闭事故处理门,加入白云石(30-70㎜)至风帽以上约 1-1.5m,并进行松炉,直至看到料面松动为止8.2.2 从点火门处加入木柴 1200-1500kg,浇上柴油或废机油,留出点火通道,点燃沾油的竹扫把,从点火门处投入窑内,接着丢入细干柴,燃旺后投入粗柴,关上点火门8.2.3 待木柴烧匀燃旺并有 60-70%成炭后,投入焦炭 2-2.5t 左右8.2.4 自投入底焦后 2 小时开始定期加焦炭维持火势每两小时加焦量约 300㎏,根据烘窑的需要可适当开点风量根据实际情况,砌筑好点火门8.3 烘炉时间 烘炉期限为 5-8 天,对于只更换局部砌体的竖窑烘炉时间可适当减少8.4 烘炉控制8.4.1 烘炉应严格按烘炉曲线掌握烘炉进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风量和焦炭控制烘炉温度8.4.2 开始升温速度 5℃/ h,到达 135℃后,保温 26 h,此后 10℃/ h 速度升温到 235℃,并在此值附近保温 72 h;然后以 5℃/ h 速度升温 300℃并保温 11 h;最后以 10℃/ h 速度升温到 350℃并保温 19 h8.4.3 烘炉曲线示意图湖湖 南南 湘湘 钢钢 鑫鑫 通通 炉炉 料料 有有 限限 公公 司司 焙焙 烧烧 作作 业业 区区5温度(℃)400350℃300℃ 300 235℃200135℃ 10025 22 26 10 72 15 11 5 190 24 48 72 96 120 144 168 192 时间(h)8.4.4 烘炉后第三天和第六天上移燃烧层,先补入 200㎏焦炭待窑面燃旺连投 20 斗混合料,待料面窑周见火后再按每两小时加焦 300㎏。
8.5 投料生产8.5.1 转入投混合料之前按 100㎏/0.5 h、并调节合适的风量进行烘炉8.5.2 投料生产的初期加混合料阶段同时也是烘炉的扫尾阶段,因此加入混合料开始生产的同时也要做好后期烘炉工作烘炉进入后期阶段转入投混合料之前按 150㎏/h 加入焦炭,风量 8Hz 烘炉,加混合料之前先加 1~2 吨白云石或是低焦比(6.0%)的混合料,以防止首批混合料过烧甚至结瘤,加料前要保证窑内均匀上火,防止上火不均造成偏窑,然后投入 20斗混合料,焦比 10%,送风 10Hz;上完 20 斗混合料,停止上料,观察上火情况,待顶温开始回升,窑周均匀见火即开始投入第二批 20 斗混合料,焦比 9.5%,同时送风 13Hz,上完混合料后出料 5 分钟,并暂停上料,同时观察上火情况,待顶温开始回升,窑周均匀见火即开始投入第三批 20 斗混合料,焦比 9.0%,同时送风 15Hz,投完料后出料 5 分钟待顶温开始回升接着投入第四批 20 斗混合料,焦比 8.5%,同时送风 18Hz,并出料 5 分钟上完80 斗混合料之后,风量调到 20Hz,并转入每小时上 8 斗混合料,出料 5 分分钟,直至正常料位。
其中上足 100 斗混合料后焦比调到 8.0%当达到正常料位后,每小时上 10 斗混合料,焦比调到 8.0%,风量调到 25Hz同时还要根据顶温来调节风量,过低要增加出到合格轻烧白云石之后,焦比随着窑温的提高和石灰的过烧程度,逐渐调低焦比到正常值,上料周期也同时调至正常在加混合料过程中要注意观火和及时松窑,以防止偏窑和窑内板结保证通风顺畅9 休风休风9.1 休风前应逐步将料位降低:一般休风在 1 天以内的,料面降低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