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防治水计划.doc
26页目 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21、矿井整合情况 22、矿井开采状况 23、地层产状 34、矿井涌水量 35、降雨量 36、断层及陷落柱情况 47、周边矿井情况 5二、计划编制依据 5三、年度生产安排重点和开拓准备工程 5四、水文地质条件 51、区域内水文地质概况 62、地表水系 63、地层的富、透水性 74、断层带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95、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特征 106、水文地质类型 127、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2五、防治水领导小组 15六、防治水及工作目标 16七、防治水工程 171、老空水的防治 172、地表水的防治 173、大气降水的防治(雨季“三防”措施) 184、断层水的防治 185、老窑水的防治 196、水仓、水沟清理 207、排水设备的检查、维修、购买、安装 20八、探放水专项措施 201、物探措施 202、长探措施 203、验收记录要求 21九、排水路线及避灾路线 21十、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 22十一、计划保证措施 23十二、考核与奖惩 242013年度防治水计划一、矿井基本情况1、矿井整合情况山西灵石银源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省灵石县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原山西省灵石县彭张煤矿有限公司而成(晋煤重组办发[2009]64号文),兼并前矿区面积合计3.069km2,兼并后5.7698km2,批准开采2、4、7、9、10、11号煤层,生产规模60万t/a。
山西灵石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灵石县英武乡新长征煤矿改制而成,于2005年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函[2005]534号批复为基本建设矿井资源整合中为单独保留矿井该矿批准开采2-11#煤层根据晋煤整合办核[2006]44号文,山西灵石彭张煤矿有限公司由灵石县英武乡彭张煤矿和灵石县英武乡新立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而成整合后的矿区面积为1.7045km2,批准开采2、4、9、10+11号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kt/a,开采10#煤层2、矿井开采状况我矿开拓方式为“两斜一竖”,主斜井承担运煤、运人及进风任务,安装DTL-800型皮带输送机承担运煤任务运送人员由架空乘人装置担负,型号为RJY37-20/650副斜井担负矸石、材料运送及进风任务,安装JK2×1.5型单滚筒提升机,滚筒直径2000mm回风立井承担回风任务,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回风立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54№18型对旋式轴流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我矿现开采9#煤,有两个掘进工作面,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一个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一个采用EBZ-160型掘进机进行掘进,另一个为炮掘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为高档普采面,安装MG132/310-BW采煤机配合SGB-630/150刮板输送机、单体液压支柱的高档普采工艺。
3、地层产状井田内大面积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覆盖,沿较大沟谷边缘出露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本溪组及奥陶系峰峰组井田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井田内可采煤层共4层,分别为2、4、9、10+11号煤层4、矿井涌水量现我矿开采9号煤层,我矿生产能力30万t/a时,矿井正常涌水量120m3/d,最大涌水量168m3/d原广进宝煤业有限公司实际生产能力为30万t/a时,矿井日常涌水量168 m3/d,最大涌水量192m3/d根据以上资料及本矿实测,本矿生产能力达到60万t/a时矿井涌水量:正常涌水量:Q正常=336m3/d最大涌水量:Q最大=384m3/d5、降雨量根据县城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488.4mm,春季偏少,主要集中在7、8、9月份本区矿区内冲沟发育,位于井田中部较大沟谷呈北东向,向西南排泄,平时干涸无水,雨季为排洪通道,汇集洪水向西南流出井田,进而向南注入交口河,最终向东汇入汾河6、断层及陷落柱情况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井田总的构造形态以宽缓的向斜S1构造为主,两翼基本对称,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地层倾角4°-11°。
向斜西翼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东翼地层总体走向南东,倾向北东井田北部立井附近,在9号煤层采掘中发现6条落差较小的层间断层,均为正断层,6条层间断层落差最大为5m,最小1.50m,走向均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46°-60°不等延伸长度小于200m另外在开采9号煤层中,已经发现27个陷落柱,长轴一般为30-80m,多呈椭圆形,多分布于井田北部1)褶曲S1向斜发育于井田中部,总体贯穿南北,为两翼基本对称宽缓向斜轴向北东,西南仰起,向北东倾伏,地层倾角4-11°,两侧出露第四系延伸长度3500m另外在井田北部的S1向斜附近两边各有一小的背斜褶曲2)断层井田内断层不发育,目前仅在井田北部9号煤层采掘中发现6条落差较小的层间正断层,最大落差为5m,最小落差1.50m走向均为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6°-60°不等,延伸长度小于200m为井下巷道揭露3)陷落柱在开采9号煤层中,已经揭露发现27个陷落柱,长轴一般为30-80m,多呈椭圆形,多分布于北部陷落柱内堆积物杂乱,胶结疏松,多为导水性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综合分析,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型7、周边矿井情况我矿北部与山西省灵石县红杏广进宝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北部与山西省灵石县天聚柏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部与灵石银源新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二、计划编制依据我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及《2013年矿井生产计划》编制本报告三、年度生产安排重点和开拓准备工程我矿2013年主采9#煤层,安排两个掘进队和一个采煤对,计划全矿掘进进尺为5883m,全部为回采巷道,无重点开拓工程产煤58.8万吨四、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内水文地质概况区域位于吕梁山与太岳山之间,区域水文地质单位属郭庄泉域的补给径流区郭庄泉域东起霍山大断层及汾介断裂,西至山头地垒,北起柳林泉域南边界,青山峁背斜及以北紫荆山大断层,南至万安断层一带,中部为断陷盆地,总体为一个复式向斜储水构造(图3-1)郭庄泉域南北长约110km,东西宽约57km,泉域面积约5128km2郭庄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补给面积大、补给条件好、径流途经长和富水性强等特征,多年平均流量8.17 m3/s井田位于灵石县西北15km处,汾河以西,区域地表水汇集范围和区域地下水范围大致相当灵石县境内汾河支流有静升河、仁义河、交口河、段纯河交口河发源于中阳县棋盘山,经交口县、孝义县,自木瓜曲入灵石县境,自寨立村东部流入本矿区,仅流经本区200余米,继续向东南流出,并于夏门村注入汾河。
交口河全长53km,流经本县31km总流域面积475km2,县内流域面积161km2汾河以西区域地表水沿着较大沟谷汇集后,向东、东南汇集与汾河,汾河向南、南西注入黄河,本区地表水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2、地表水系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冲沟发育,较大沟谷多呈东南向,平时干涸无水,雨季为排洪通道,洪水向南流入交口河交口河向东南流入汾河井田范围内没有大的地表水体矿区位于交口河上游支沟,井田内发育冲沟,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仅在雨季汇聚短暂性洪流,属季节性沟谷河流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北中部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副斜井位于井田北中部,回风竖井位于井田北部工业场地标高约900-925m,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竖井标高分别为900.978m、891.643m、1010.356m据调查,工业场地位于最高洪水位863m线以上,工业场地内主、副井口及主要建筑标高位于场区沟底标高5m以上,工业场地地面径流排水线路短捷顺畅,故雨季地表径流一般不会对工业场地井口安全造成威胁在冲沟没有堵塞、能够正常泄洪的条件下,洪水一般不会对工业场地及井口造成威胁3、地层的富、透水性井田内的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1)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层在井田内没有出露,主要为中奥陶统的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据井田东邻山西灵石新生煤矿有限公司奥灰水源井(位于井田东18000m处)(水源井编号灵井2001-301-5)资料: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上段岩溶不发育,且裂隙均为方解石及石膏充填,富水性较差;上马家沟组下段岩溶发育,为主要含水层,奥灰水位标高529m据井田西北灵石银源兴庆煤业有限公司黄老沟水井(井田西北2300m处)奥灰水位标高529m及庆余沟水井(井田西北4000m处)奥灰水位标高530m,以此类推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523.1-532.5m井田内9号煤层底板标高为620-830m左右,9号与10+11号煤层间距最大8.80m,平均5.35m,由此可见主采煤层底板高于奥陶系岩溶裂隙水水位,煤矿开采不受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影响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岩组矿区内出露于交口河谷两岸,该组地层在矿区内平均厚度约95.90m除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外,有三层发育良好且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K2、K3、K4),单层平均厚度分别为4.95m、5.15m和4.15m,局部裂隙溶洞发育,为本组主要含水层。
据区域东部崔家沟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01号孔观测静止水位标高662.38m,地下水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运移,BK-2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53 L/s·m,静止水位标高为659.46m,南部的BK-1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只有0.0097 L/s·m,静止水位标高为649.52m,水质类型SO4·HCO3-Ca·Mg型,矿化度0.79g/L根据区域资料,K2、K4灰岩富水性弱-强,K3局部裂隙岩溶发育,富水性稍强据泉域内其它矿井下突水点汇总资料看,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一般涌水量20-30 m3/h由于该区水文孔资料缺乏,有待下一步验证3)二叠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含水层以上石盒子组K10,下石盒子组K9和K8,山西组K7中粒及粗粒砂岩为主,局部裂隙发育据井田东北10km处尤家山124号水文孔对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段进行混合抽水试验,水位标高801.54m,水质类型HCO3·Cl-Ca·Mg型,PH值7.6-7.9,单位涌水量0.027 L/s·m,渗透系数0.0465 m/d,属弱富水性含水层4)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岩组矿区风化裂隙较为发育,矿区内出露于西庄两侧、庆余两侧及温家沟东北部。
受基岩岩性、地形地貌及补给控制,富水性差异较大补给条件好,利于地下水汇集的低洼带富水性较好5)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孔隙含水层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I)主要分布于矿区沟谷地区含水层以近代冲洪积砂砾石层为主含水层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地下水位埋藏浅,地下水的补给及贮存条件相对较好富水性受岩性、地貌及补给条件的制约,在沟谷开阔、宽展地段,地层沉积较厚,富水性稍强在丘陵地区,含水层以中、上更新统粘质砂土、薄层细砂、钙质结核及透镜状砂砾石为主因地形复杂,沟谷、冲沟发育,地下水的补给与聚存条件不好,富水性很弱有些地段,因沟谷切割或超覆于基岩地层之上,基本不含水或形成透水不含水层据144队在邻区崔家沟矿区5、7号孔对第四系冲积层抽水试验表明,钻孔单孔涌水量7.78-27.00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