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边村的食物祭祀.doc
5页塘边村的食物献祭研究摘 要祭祀起源于向神灵敬献饮食;食物献祭则处于祭祀仪式的核心地位,有其内在的运作体系和象征意义;塘边村淳朴的本土文化渗透着各个领域,其中献祭文化是极为显著的它象征对应着以个体或家为中心的社会人际网络,从亲到疏、从熟人到生人的“差序格局”亲族关系关键词:塘边村;食物献祭;象征在人类学中,食物献祭仪式是民众在神圣场域中的展演过程,祭品的准备、呈现以及围绕其所产生的一系列民众实践活动,有其内在运作体系和象征意义,不同祭仪中食物供品的差异,蕴涵着民众的“分类”概念及文化法则 本文主要以惠来县惠城镇塘边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本土的献祭仪式的特点和其象征意义塘边村位于惠来县惠城镇,是一个人口密集的村庄该村主要居住着本地人的,还有少部分外地的而其中陈氏宗族的占着很大的比重相传惠来县漠港村是田心“报本堂”祖师五世祖南山公次子(名英佬)学士祖,于明朝万历,丁酉岁(公元一五九七年)间,报本堂裔孙缅怀祖德宗功,扩地续建“陈氏家祠”,启宇宗庙,立报本堂时,学士祖晓识地理,却藐视先生,立下斗赌话,先生气怒之下,将天井暨埕浮之造法进祠晋主时,学士祖见状跪地恳求先生指点前程,迫使携子华岱(名文成),照先生指南迁移,定居惠来县西石港东边,漠港村繁衍子孙(居今四百一十多年历史)。
七世祖华岱公于漠港产一盘涧为八世祖盘涧公产两子,长子崇风产三子,其中一子分而迁居陆丰县水墘乡十八村与四世祖士元公裔孙共居一起次子梅月公产三子,携眷移漠港迁居惠城镇塘边村,于是就有了塘边村陈氏的后代在此扎根塘边村的祭祀仪式主要是构建在血缘与地缘的基础之上的分为以祖先为对象的家祭和以神灵为对象的庙祭一) 以祖先为对象的家祭塘边村的祭祖一般是以大家庭为单位的到本宗族的祠堂去祭拜先祖通常都会在大节日和祖先祭日去,大节日一般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七月半等各个家庭的人都会在祭祖的那天各自准备祭品到公祠去集合然后祭祖塘边村的村民几乎没有人请祖先到自己家去祭祖当天,祠堂会摆上很多八仙桌(意为吉祥平安)供人们摆放物品祭拜塘边村民祭祖时都是用一种比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碗大两倍的器皿盛放食物,俗称“后”即使东西很多,比如猪脚类的,也是切小块把它装进这种器皿中而且都要盛满,意为足食的好兆头通常,这些祭品中一定要有粉丝意为寄托家人长寿的意思其中,掰壳类的食物是最忌讳的,比如:虾,花蛤等因为这与潮汕话中的“beiˇ”债是同音的墓祭在每年的清明节举行,也是由大家庭为单位的各个家庭先备好祭品再统一到山上祭拜祖先通常老祖是宗族人共同要祭拜的。
拜祖先的第一香一定要男丁进香,而且一定要长子,意味着才丁兴旺二) 以神灵为对象的庙祭 塘边村内有自己修建的庙宇,“老爷宫”是塘边村香火最旺的一个老爷庙老爷宫”主要是供奉三山国王和双忠圣王的《宁海神缘》中“海上有护海使者妈祖,陆上有三山国王这是潮汕海上与陆地保护神双忠圣王是潮人崇奉的两位民族英雄,即唐至德二年 (757)死守睢阳城抗击安禄山叛乱而死的张巡和许远可见塘边村具有保卫家园的心怀,这也是塘边村村民世世代代的一种精神寄托,希望在神灵的保护下安居乐业拜神前要大搞卫生,衣冠要整齐,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在祭拜方面還有一些禁忌,像是祭拜時不能用手指著神明,或是用手指触摸神像,这些举动都帶有不敬之意;上完洗手间之后,若不洗手就拜神,或是在未洗手前触碰神案器物,也都属于亵渎神明的行为;对于一些纸钱或祭拜器具,也不宜随意跨越等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每年的答谢神明都是要由庙里的理事或者村里的“老大”来求签,为求一个好的日子全村人好在年尾答谢神恩。
塘边村的老爷庙还有规定拜猪的每头补助150,而羊的就50.可见人们拜神的诚心. (三)以鬼魂为对象的路祭鬼魂作为一种邪恶可惧的力量也成为塘边村民祭祀的对象祭祀鬼魂的日期为七月半中元节和葬礼,地点在屋外村民会在农历的七月进行大规模的祭拜,俗称“施孤”,通常是指那些不知名和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塘边村的村庙理事人,会让村民自愿献钱来买祭品,然后再去百姓公母或者其他掌管权利比较大的神明去庇佑村子四季平安祭品通常是自家理事会的人做的白发包在祭拜这些孤魂野鬼的同时,有些善男信女也会自愿在神像前为其诵经礼会请道行高深的法师道士和一些武士进行和“施孤”形式差不多的活动还有一种是“祭路头”,是指那些患了重病的人,为了摆脱邪灵的附身所作的仪式一般其亲人会在十字路口或者桥头,摆上丰盛的祭品,在做这些祭品的时候,为了表示虔诚,手要洗净,而且不能试生熟半咸淡走路的人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不能恐慌害怕,要目不斜视地走过去,千万不能回头看否则,病人的症状会移到他身上这些祭品,祭礼的人家是不会收回的,一般的人也不会拿去吃食物祭品作为一种符号,其种类、材料、形状等性质在祭祀中都被赋予特殊的指称或象征意义塘边村的祭品是根据祭祀对象而相应作出调整,表达了民众对于神灵的等级划分和复杂的祭祀心态。
正如特纳所言:“一个庆典符号,就像语言中的一个词一样,须按一定的仪式规则与其他符号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有意义的符号簇所以,一个献祭仪式中祭品是一个主要点在献祭的祭品之中,等级大的神明自然也会的得到更多塘边村献祭的食物品种多样,意义各不同例如粿品的:酒壳龟(鼠曲龟)和红粿(红曲桃粿)等酒壳龟:是惠来除夕、春节、元宵节日的主要粿品,古称为“鼠曲龟”鼠曲是草名,“食之可避时气”古代以面制龟,以曲制桃,用以祈寿,称为龟桃一般是在冬天的祭祀上才普遍被作为祭品现今是由糯米粉拌粳米粉、番薯粉、木薯粉、红糖,用花生米或豆类、芝麻做馅,用芭蕉叶或阔树叶作垫.红粿:“红”在潮汕民俗上,意为避邪之意很多地方习惯在白色的“发包”上点上“红痣”意为平安,驱邪是由粳米粉拌上米红,用豆类作馅,制成桃形,再放进粿印里印上花纹而成同种的材料,制成圆形的就称为红印粿这是一般节日都会祭拜的祭品但是,不加红色的白印粿则是丧事的粿品形象性的粿品,最明显的还是十月十五“五谷爷生辰”的粿品谷箩、扁担、饭勺、谷穗等,作为预庆丰收的象征大甜圆、大团都是象征团圆、喜庆的粿品新婚、祝寿、进宅、安梁,都要有大甜圆大甜圆是用纯净糯米制作,放在糖汤里煮熟的。
但惠来的大甜圆很少搓成圆形的,而是方形约三个多指头大越大就越显示“世家”,故称大甜圆大团则与红粿差不多,只是里面没包馅,而且是以实心体呈现的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大甜圆早晨起身就吃甜圆,祭祖拜神都要塘边村的习俗也因此而来在冬至日还有另一种粿品“冬至茧”形状制作及吃法跟现在的饺子差不多,但不是用面制作而成的,而是用米制作的,体积也比饺子大塘边村祭丧的粿品虽然名目繁多,但都是白色的专用于祭丧的粿品有春龟和豆目春龟的制作形状像蝉一样,头齐尾尖,白色,头部贴上两颗黑色的豆像一对眼睛,用韭菜作馅按惠来的习惯,只能是丧事才把韭菜作馅豆目的制作很简单,只用圆形的粿片贴上黑豆即成除了食物祭品之外,塘边村民沿袭着注重“纸汁”(纸做的“大宝”)的习惯有专门去订做的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坐骑等,光裱类祭品就要花上一万至几万元在坐骑前面还要摆上一个装满草的脸盆村民们认为献给“老爷”的东西一定要好,不然会有惩罚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类祭品各一份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每把大约有半斤,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应有半斤以上)、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
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或者是比较有喜庆意味的潮剧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几千元每一次在祭神之后都要燃放鞭炮,这样意味着驱邪保平安塘边村对于祭拜時禁用的水果,流传至今依然被人们谨慎地遵守著举例來说,用於拜神、祭祖的水果,一般忌讳使用番茄或芭乐等多子水果由于这两种水果的种子多,食用后不容易消化,种子会随着人体或其他动物的排泄物排出來,若用于祭拜,恐有不洁与不敬的疑虑,因此这兩种水果一般是不会端上供桌的另有一说,开工時也十分忌讳用芭乐和番茄等多子水果拜拜,因為公司行号交易往來最怕遇到芭乐票(指不能兑现的支票),番茄則是会把好运都給打翻了除此之外,其他四季出产的水果几乎都可以拿来祭拜,其中含有吉祥意义的水果,例如苹果、柑橘、凤梨、龙眼、葡萄等,都是相当受到欢迎的水果供品特別的是,传说土地公最喜欢吃香蕉,所以一般家庭或从事小生意的村民,都會用香蕉來供奉土地神。
除了要注意不同神明有不同的喜好,对于水果的数量也是有所讲究一般來说,拜神明要用单数,祭拜亡灵才会用到双数民间拜神最常用的是三果或五果,平時初一、十五准备三果就可以了;若是高階神明,像是玉皇大帝、主神生日等大节日时,就会用到五果或甚至更多塘边村的村民们普遍认为在祭祀时祭品越多越能体现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意拜神明时三牲必须得公的,内脏全得齐全一同祭拜在挑选食物祭品时,猪、羊、鸡三牲的毛色要纯一,均要用阉割的雄性对于大小无严格规定,但猪至少要200斤以上,鸡也以肥大为优而拜祖先时的要求不多两者的共同点就是牛肉是绝不能做供品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香烟洋酒等高档物品也被作为祭品民众对祖宗和各路神灵是丝毫不敢怠慢的,很多村民认为疏于祭奉后会有于心不安的征兆:诸如梦境和眼跳所以,塘边村在祭祀的仪式上普遍都很奢华,很隆重在一些大节日,比如神明生日祭拜后,塘边村村民都会把拜后的食物分给亲朋好友,意为吃平安食物祭品的结构本身与参祭民众围绕其产生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构成了完整的献祭体系它不同于祭品本身的象征方式,塘边村村民在挑选祭品、烹制祭品、馈赠祭品过程中形成了象征性的操作规则,是一个复杂的符号意义体系,其整个过程都贯穿于祭祀之中,其中在献祭中主体与祭祀对象的互动关系:即人们送出礼物(食物)一神灵接受一神灵回报一人们答谢,在这一馈赠体系中更强调了人的义务性,更充分的体现出当地纯朴的乡土文化。
参考文献:《客家人食物献祭仪式的展演与分类象征——以贺州市白花村为例》 冯智明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