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70年代以前.docx
2页20世纪70年代以前 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价格基本由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国际上黄金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初期,黄金价格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价格逐渐市场化,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增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 、供给因素 (1)地球上的黄金存量: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地上黄金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2)年供求量: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4200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62% (3)新的金矿开采成本:黄金开采平均总成本大约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黄金开发成本在过去20年以来持续下跌 (4)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的黄金数量,进而影响世界黄金供给 (5)央行的黄金抛售: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黄金储备为36458吨,占当时全部地表黄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1018年官方黄金储备大约为34000吨,占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产能力计算,这相当于13年的世界黄金矿产量。
由于黄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储备资产逐渐转变为生产珠宝的金属原料,或者为改善该国国际收支,或为抑制国际金价,因此,30年间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无论在绝对数量上和相对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数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黄金市场上抛售库存储备黄金例如英国央行的大规模抛售、瑞士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减少黄金储备就成为近期国际黄金市场金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2、需求因素 (1)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工业等)的变化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总需求,例如在微电子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黄金作为保护层;在医学以及建筑装饰等领域,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得黄金替代品不断出现,但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 而某些地区因局部因素对黄金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如一向对黄金饰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1017年以来黄金进口大大减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韩国的黄金需求量分别下跌了71%、28%、10%和9% 据统计,中国现在人均黄金消费量仅有0.2克,与世界最大黄金消费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在印度人均黄金消费量为0.85克,相当于中国人均黄金消费量4倍以上。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均收入看,中国大大高于印度因此,中国有着非常大的黄金消费潜力,前景非常可观 (2)保值的需要黄金储备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