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安管理学第一章.doc
9页治安管理学导语:吋代背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 四个“深刻变化”:•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发展阶段: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前所未有”维稳形势:〃三期”:对敌斗争复杂期 刑事犯罪高发期 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治安稳定的因素“四个交织冬境内境外两个因素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个领域网上(虚拟社会)网下(现实社会)两个战场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两种性质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公安机关的三基工程抓基层 打基础 苦练基本功公安机关的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公安机关的五个能力建设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执法能力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实战能力妥善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着力提高驾驭复杂局势能力树立现代传播理念着力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能力社会管理的重点方面切实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切实加强对犯罪多发人群的管理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第一节治安管理的概念治安的涵义:(-)“治”和“安”的语词含义(二) “治安” 一词的出现(三) 我国古代“治安” 一词的含义(四) 现代“治安” 一词的含义(一)"治〃和"安"的语词含义“治"有两种含义:其一,相对于“乱”而言,指安定或太平;其二,指治理或管理。
安",指安全或安宁治则不乱,安则不危〃贾谊治和安分别表现了动态和静态的秩序良好的状况(二)“治安〃一词的岀现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 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馋、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 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一一《韩非子.显学第五十即国王从农业、法制、财政税收、军事四个方面来治理国家,以达到一种国家安定的状态二) “治安〃一词的出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此时而欲治安,虽尧舜不治”一一贾谊,公元前173年《治安策》(实为《陈政事疏》)(三) 对古代“治安"一词的认识♦ 1、稳定国家的政治局势,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防止内订;♦ 2、安定民众缓和阶级之间的冲突,维持正常的社会民生,防止社会动乱,保持久 远的社会安定实质就是有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目的四) 对现代“治安"一词的认识通说:现代意义的广义的治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其法律 所规范的一种社会秩序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1 •“治安”代表着一种社会客观状况,即治安秩序。
2. “治安”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活动,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活动现代治安的基本含义治安是社会治乱安危的客观状况1) 内容范围:A. 社会生活是否安宁有序;B. 人民生命财产是否安全2) 表现形式:A. 治乱安危的可感受性和可测量性;B. 治乱安危的客观性和规律性;C. 包括治与乱、安与危全部情形在内的所有状况治安的基本性质:A. 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之一,具有普遍的社会性;B. 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一,具有基础保障性基本认识:*安全是人与社会的第一需要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治安状况的好坏,当作衡量其社 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综合状况好坏的标志性标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是保障社会治 安的根本途径,是党和政府,以及职能机关的基本任务本课程所指的治安意义:1 •治安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 •治安以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为主要内容3•治安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任何一个统治阶级稳固其统治地位,巩固其政权的 一个基本条件4. 治安具有社会性、变迁性和长期性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1) 词义范围的变化:古代 现代国家整体状况 社会治乱安危状况一一词义变窄了2) 评价色彩的变化:古代 现代褒义和理想 中性状态一一呈中性状态了。
•广义的治安:以社会公共秩序的有序状态或者公共秩序失序为外在形式,以国家安 全、社会安全和公民安全为实质内容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治安:以国家法律规定的由警察权维护的社会安宁冇序或者失序为外在形式, 以依照法律警察权保障的公共安全为内容的一种社会现象管理的含义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影响实现目标各因素的调控活动其基本特征:1. 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2. 计划性:有步骤、方法、组织等;3. 调控性:调节功能一一对象内部的调整;控制功能一一对象二、治安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含义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影响实现目标各因素的调控活动其基本特征:1. 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2. 计划性:有步骤、方法、组织等;3. 调控性:调节功能一一对象内部的调整;控制功能一一对象外部的制约通说: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1、 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2、 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行为:3、 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4、 治安管理是依法公丑实施的行政行为(一) 关于治安管理含义的现有主要观点的考察(二) 治安管理少治安行政管理(三) 治安管理概念的界定以公安机关为核心的多元社会主体,以国家权威为后盾,以警察权为依托,依照法律规范 或者国家确定、认可的其他规则体系,维护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活动1•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2. 以国家权威为后石3•以警察权为依托4. 以法律规范或者国家确定、认可的具他规则休系为依据5. 表现为维护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各种活动。
安 治安秩序具有主观性社会治安元素之一治安与治安秩序的区别 治(1) 具有客观性(2) 社会治安整体 理解:(3)具有社会普遍性具有特殊性治安、治安秩序和治安管理的关系:“国家通过立法和治安管理,建立并维护 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的稳定四)治安管理的范围 按照主体属性 按照权力丿肉性 按照时序 按照业务内容按照活动频率治女管理范围: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户口身份证管理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社区警务查处治安案件群体性治安事件预防和处置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网络安全监察三、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一) 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二) 管理主体的武装性;(三) 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四) 管理活动的社会性古代治安管理概况治安管理作为一种国家管理职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治安管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和法律的产生一样)我国治安管理萌芽于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的部落联盟议事会所设的九种官职中的司徒和士的职能治安管理产生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夏朝的建立设”六卿”户口管理西周进一步完善K秦朝时期的治安管理建立了以皇帝警卫和京师治安为重点的遍布全国且H趋完善的治安管理机构。
户籍制度一《商君仏境内篇》联防、连坐制度一《史记.商君列传》通行凭证制度入境外邦人验证制度2、 唐朝时期的治安管理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有较为严格的治安管理机构和有关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中央,设立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其中户部掌管户籍、赋税、财政等,刑部 掌管司法行政,均兼有治安管理的职能3、 明朝时期的治安管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高度强化,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了庞杂的京师和地方治安 管理机构4、 清朝初、中期的治安管理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庞大的治安管理机构综观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安管理,可以看出:第一、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相比,治安管理机构和职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不仅从中央到地 方逐渐设立区别于其他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治安管理工作,并形成一定体系第二、在封建社会,皇帝是统治阶级的总代表第三、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户籍管理工作二)近代治安管理1、 清朝末期的治安管理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治安管理3、 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治安管理4、 人民民主政权区域的治安管理清朝末期的治安管理:♦ 1989年6月,湖南长沙创建“湖南保卫局”♦ 1901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工巡总局”♦ 1905年9月,中央设立巡警部♦ 1907年,省设巡警道,州、县设巡警署专职警察体系和治安管理体系得以初步形成警务学堂、巡警教练所警察法规——《违警律》、《违警律实施办法》、《外勤巡警学程》、《八口管理规划》、《调查户 口章程》、《户口清查办法》、《管理东洋车条规》、《管理搬运车条规》、《管理合坐 马车车条规》、《管理危险物品规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治安管理:•中央一一内务部•京师一一京师警察厅•地方一一省警务处、县警察所、水上警察厅、局•警察学校、警官高等学校警察法规一一《治安警察条例》、《违警罚法》、《管理枪支规则》、《管理花炮业规则》、《管 理印刷业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管理汽车规则》、《限 制药用鸦片吗啡等品营业章程》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治安管理:♦ 1928年,内政部一一警政司、户政司♦ 1946年,警察总署一一功能处♦首都,首都警察厅一一保安科、司法科、督察处、警察局一分驻所、派出所、专业 警察队♦地方,省警务处,市、县警察局〜科、专业警察队、警察分局〜派出所,区、乡、 镇警察所♦保安团,保甲制度,联保连作♦ 20年中颁布治安管理法规100多项人民民主政权区域的治安管理:♦ 1931年,临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务部设立民警管理局、省设民警厅、城市设民 警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下设民政厅和保安处,延安市设公安局♦ 1938年5月成立延安市警察队♦ 1942年2月23日颁布实施《陕甘宁边区违警出发暂行条例》♦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设立公安部,东北成立公安总处, 省、市设公安厅、局从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治安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第一、我国独立的治安管理机构产生于清朝末年。
♦第二、治安管理服从于警察职能,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政权服务♦第三、随着独立的治安管理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治安管理法规也即产生和发展,并 逐渐完善♦第四、治安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比历代都更加扩充♦第五、清末、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的治安管理♦第六、人民民主政权区域的治安管理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治安管理♦ 1>建国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治安管理♦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治安管理♦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治安管理(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治安管理第二节治安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治安管理理论基础的含义•二、广义的治安管理理论基础•(一)哲学(二)法学•(三)管理学(四)政治学•(五)社会学(六)经济学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