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31年从女兵走向上校.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976130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8.1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1年,从女兵走向上校                    陈秋宇 廖 健陈伟红,1983年11月入伍,1985年6月入党,广东边防总队机动支队卫生队队长曾多次被部局、总队、支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年年被评为优秀干部荣获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从军31年,从卫生队新兵一路走来,学医、提干、立功,陈伟红一个转身,突然发现自己已成为卫生队最老的兵和卫生队队长作为军人,她荣立一等功;作为军官,她得到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的亲切接见;作为妇女,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但是,令她最骄傲的是:“作为医生,帮助了许多人,作为边防老兵,我穿过武警边防部队所有制式的军装从天真少女蜕变成边防警官,陈伟红说,4套军装见证和记录了她的全部军旅生涯每次换装,陈伟红都有意识地拍上几张照片,用影像记录光阴和军装的故事第一套军装:记录懵懂少女的入伍决心第一张老照片摄于1983年陈伟红身着绿上衣、蓝裤子,头戴军绿色贝雷帽和国徽、红领章的照片,显得格外纯朴和简洁照片见证了懵懂少女陈伟红的入伍决心和年轻的意志。

      1983年7月,年仅17岁的花季少女陈伟红高中毕业一群对未来很茫然的少男少女在河边举行同学聚会,讨论自己的理想我想当女警官……能穿着绿军装的陈伟红决定起航,不管多大的风雨,她报名参[来自www.lW5u.CoM]军经过层层筛选,她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女兵中的一员1983年11月,她穿上武警边防部队的第一套军装,走上了从军路5个女兵经过一天一夜乘船又乘车的辗转,到达了广东边防总队深圳支队南头边防检查站十七八岁的少女依然沉浸在打扮与零食的世界里,但她们却不得不忍痛剪去长发,脱掉花哨的衣裳和高跟鞋,换上整洁朴素的军装陈伟红说:“来部队的第一个月后,当兵前的那些新鲜好奇感全都没有了也曾哭过懊悔过,而新兵训练时的一句口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在我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次又一次给我前进的动力第二套军装:汗水浇筑军官梦第二张老照片摄于1985年上等兵陈伟红身着橄榄绿,这是武警边防部队的第二套军装国微,红领章,盾牌肩章,显得格外的精神和整洁,它记录着陈伟红参加深圳特区和部队建设的艰苦岁月1984年4月,新兵连结束后,陈伟红分配到广东边防总队第七支队卫生队,那时正值特区改革开放建设大潮。

      陈伟红回忆,那时的深圳一片荒凉,路几乎都是泥泞路,噪声隆隆,铲车、泥头车无处不在武警边防部队刚好也是建设的初期,每天头戴草帽,手拿铁铲推车、铺路、建围墙、刷油漆、种花种草、养猪等,全靠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让陈伟红难以忘怀的,是有一天在挖泥土建球场时,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推车没经验,在快速冲刺倒泥土时没松手,结果连人带车一起翻下泥坑里当时她的脚肿得像大番薯一样,娇嫩的双手布满了老茧部队当时的环境条件很差,就连女兵每月来例假要洗一个热水澡都没有,卫生队供应室的消毒都是靠大家轮流在外捡柴火进行高温消毒新兵下连后每个月还要轮流帮厨有趣的是第一次帮厨,她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炉灶和大锅头,认为自己个头小又不会炒菜,于是主动去拿放在灶台上的大竹扫帚扫地,结果被炊事班班长发现并批评说,这个竹扫帚是用来洗锅的而不是用来扫地的不久,由于勤劳肯干、表现出色,她当上了女兵班班长她白天到市人民医院进修,晚上回到部队加班加点,独立完成当天的检验任务,夜间还经常要化验急诊标本那段日子里,她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忙,忙学习,忙加班[来自wwW.lw5u.Com],忙正规化,忙在路上忙,是她对这3年唯一的记忆由于各方面工作出色,1987年陈伟红被破格提干,从女兵成为一名女军官。

      第三套军装:少女晋级“老干妈”第三张照片是1989年实行新的军衔制以后照的,陈伟红当时是卫生队少尉排长简洁的八七式军装,以苏式军服为基调,结合美式军服简洁的特点设计而成提干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任劳任怨,扎扎实实,爱岗敬业,顾全大局用当时的理念来说,参军就意味着扛枪站岗,保家卫国,一家不圆万家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更朴素的说法就是,当好战士的“老干妈”被誉为 “中国边防第一旅”的广东边防总队第七支队当时有官兵3000余人,担负的执勤、训练、处突等任务繁重,确保官兵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担就压在了陈伟红的肩上爱兵如子,成了她提干以来最好的写照入伍第一年的大年夜,机关里有家的都回去了,我们5个新来的女兵围在一起,加餐也就是一个糖包,正赶上停电,便一下子就哭开了……”陈伟红知道每个战士都不容易,大部分战士都是不到20岁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更加需要关心呵护除了靠卫生队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外,还要靠服务态度,给予他们家人般的温暖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病你对战士信任真诚,多和他们沟通、交心,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依赖你、信任你于是,陈伟红像妈妈一样疼爱每一个战士最早叫陈伟红“干妈”的是浙江籍战士沈森杰。

      这个家庭条件优裕的战士,一开始就因为一点小小的问题对部队的生活和纪律非常抵触,一天天掰着指头算退伍的日期虽然他最终以优秀士兵的称号退了伍,但用陈伟红的话讲,那时候的小沈简直就是“烂泥糊不上墙”然而,话虽这样说,陈伟红对这个战士的自暴自弃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开始,陈伟红经常主动找到小沈聊天、拉家常,找机会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重要工作,逐步树立他的信心鉴于小沈家里开了两家诊所,他退伍之后要回去经营,陈伟红就有意让他在各个科室中轮岗,熟悉情况,最终让他在部队考到了医师资格证得知小沈奶奶病危的消息,陈伟红让他破例回家探望,此举赢得了小沈对她的信任有一次,小沈用在宿舍里给家乡的女友打,被陈伟红逮了个正着,要知道部队里面是不允许战士用的然而,面对惊慌失措的小沈,陈伟红没有粗暴地批评他,而是示意他打完,并随后接过,对着那头的小沈女友,把他大大夸奖了一番这下可把小沈高兴坏了,随后,他就乖乖地将交给了陈伟红,再也没有违规使用过此后,小沈的表现也是一天一个样,进步有目共睹至今,小沈已经退伍八年了,还坚持每逢佳节就要给陈伟红打个战士小虞在执勤时不慎被一辆摩托车意外撞伤,被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无法自然愈合,必须人工置换,这意味着他的腿关节无法再像正常人那样活动。

      面对可能的残疾,小虞无法接受陈伟红没有放弃对小虞的治疗,陪着他走遍了深圳所有的大医院,不放过一丝治愈的希望,但是医院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从医院回来,小虞绝望了,把CT、病历等扔在了垃圾桶,拒绝治疗陈伟红就像妈妈一样,每天陪他吃饭、聊天,开导他,最后小虞同意接受人工置换手术上手术台前,第一次做手术的小虞,看着手术室里的聚光灯心里发怵,紧张得给陈伟红打说:“队长,我很怕,我不要做手术了!”陈伟红特地从家里赶到手术室,勉励他说:“小虞,勇敢点,相信医生!就当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会在门口等着你出来!”在陈伟红的鼓励下,小虞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在随后的“功能锻炼”中,小虞在陈伟红的鼓励下,也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毅力,恢复得很好退伍之后,由于家境困难,小虞生活的勇气渐渐消退一年春节,他给陈伟红打说他不想活下去了当时身患重感冒咳嗽不止的她在里开导小虞,重新激起他的信心事后,小虞给陈伟红发来短信:“现在咳嗽好了吗?平时要多注意身体!”“有您的鼓励,我不会自卑,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向明天进攻这些短信陈伟红至今依然留着多年来,陈伟红用婆婆嘴、妈妈心,真情呵护战士们健康成长,对伤病战士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处处为战士排忧解难。

      特别是每年老兵退伍期间,陈伟红走访企事业单位和亲朋好友,为老兵解决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她慈母般的真情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尊敬您一心扑在战士身上,如何顾及家庭?”笔者问陈伟红陈伟红说,人总是有得有失,这么多年我得到战士的信任和爱戴,失去的是对家庭的照顾每次去超市,买得最多的是方便面、面包等速食品,因为丈夫很忙,女儿在家没饭吃,对女儿我心里十分愧疚我没有当好妈妈,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名称职的“老干妈”第四套军装: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女上校第四张照片摄于2013年上校陈伟红身着一套大方得体的橄榄绿料子军服,大檐帽、金色的领花、红黄蓝绿色的资历章警衔、黄色的装饰边等汇合在一起,显得特别的威武,它记录着一名巾帼英雄大爱无边、大灾无畏的战斗风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震碎了全国人民的心2008年5月13日凌晨,陈伟红接到部队的指令,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投身到抗震救灾的洪流中2008年5月13日晚上10时许,她和战友们几经周折赶到四川德阳市绵竹汉旺镇重灾区——东汽中学任务区当时地震造成的惨状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山一样堆起来的废墟,一块块巨大的水泥预制板,无情地压着一具具曾经试图挣扎求生的遗体。

      有些佝偻着腰抱成团,有的男生护着女生,有的老师护住学生……情景惨不忍睹!当时现场风雨交加,无情的风声雨声,家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钩机吊机等器械作物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整个现场笼罩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让她至今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痛那些悲痛的家长们看到了陈伟红和战友们,就像看到救命绳索一般,发疯似地拉住现场的官兵,请求先救出自己的孩子,哪怕希望已经渺茫在救援过程中,救援高二(2)班女学生杨柳当属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为了给杨柳争取救援时间,陈伟红曾多次不顾随时发生的余震危险,不顾自身的疲惫,与死神赛跑,与时间斗争,给被压的杨柳送去食品、糖、盐水来补充体能,并不断安慰她不要害怕,说大家都在她的身边,一定会把她救出来由于杨柳所处位置狭窄,不能挂吊瓶,所以只能把输液管插进她嘴里,用针筒推进去来延续她的生命这些举措为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延续了杨柳的生命在救援过程中,陈伟红没有白天黑夜,没洗过头,没洗过脸,没刷过牙,更没洗过澡衣服汗迹斑斑,饿了啃几块压缩饼干烈日下,她的皮肤晒黑了,胳膊掉皮了,她全然不顾,只知道全心营救在艰苦的生活中,在危险和恶劣的环境下,她身心俱疲,但从没动过放弃和休息的念头。

      在随后救援的22天里,她和战友先后转战都江堰、汶川、安县、北川等五市七镇重灾区,曾徒步40公里行军到达水磨镇进行营救2008年5月17日上午,陈伟红荣幸地与前指的领导一起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接见作为卫生救援突击队的队长,她既当救援者也当战斗员,和支队救援队官兵一起在灾区连续奋战了22个日日夜夜,营救出幸存者29人,为当地群众巡诊医疗1820人次,消杀防疫约201万平方米,义诊6491人次,卫生宣传16200余人次,心理疏导1457人次,还为灾区捐赠了大量的食品药品,为灾区人民做出了积极贡献,被驻地群众称为“铁娘子”、巾帼英雄、最美女军医2010年,甲流爆发援藏的七支队官兵下飞机后,几乎全部都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这一下使陈伟红警惕起来,感觉这十分像甲流的症状,于是马上上报领导,把军营隔离开她说:“当时我们全副武装,走进甲流病区时,那感受不知道该怎样用语言来形容那一刻我没办法不清醒,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就在甲流的病区里,我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保护措施,同时要淡忘我是在流感病区的意识,把这些病人看作普通病人,把这个环境看作普通环境否则,带着压力我是没办法工作的于是,紧张有序的工作一项项开展起来。

      每次进病区,她要在衣服外套上分体服,再穿一套杜邦连体服,外面套一次性隔离衣;最里面戴布帽子、中间连体服帽子,还要套个一次性帽子;里面戴一个密封性好的口罩,外面还要戴一个一次性口罩此外,还要戴上防护眼罩,袜套也有两层,外面还得穿高帮靴子,手套也有两层这就叫“二级防护”要撒上消毒水,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