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docx
5页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线科辽宁大连116027通讯作者:翟方兵辽宁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线科1969年12月2日汉族硕士学历籍贯河南清丰研究方向:图像处理,影像技术【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和常规的扫描图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当中,发病时间在三小时之内的患者有18例,DWI高信号检出的患者有6例;发病时间在三至六小时之内的患者有20例,20例患者当中DWI高信号检出的有8例,;发病时间在七小时至十二小时之间的患者有30例,高信号检出的患者有28例发病时间在13至24小时之间的患者有14例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称系那个技术和常规扫描检查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针对急性脑梗死病症具备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应用价值早期诊断与相应的溶栓性治疗措施,在急性脑梗死病症控制与预后过程当中具备重要价值,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病症的检查方式主要是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方式,但是这两种检查方式均有一定局限性[1-2]。
本次就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病症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42例,女性患者有38例,年龄均在42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60.8±4.6)岁患者病程均在2小时至7天之间,平均病程为(2.6±1.2)天此次研究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疾病诊断的标准1.2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正交头线圈对患者实施轴位常规性扫描,扫描的参数设置为T1WI:TR460毫秒、TE15毫秒,FRFSET1WI:TR4500毫秒、TE91.7毫秒,FSEIR:TR7000毫秒、TE15毫秒,激发的次数为三次序列的层厚设置为6厘米,间隔设置为2厘米FOV设置为24×18,矩阵设置为256×192.MR-DWI使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参数设置为:TR3000毫秒,TE设置为137毫秒,层厚设置为8厘米,间隔设置为2厘米,FOV设置为28×28,矩阵设置为64×64,激发的次数设置为一次采用两个扩散敏感系数,敏感系数等于2秒/平方毫米、敏感系数等于900秒/平方毫米,分两次实施扫描,扫描的时间设置为24秒。
1.3观察指标观察常规性扫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3]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检查结果以(%)表示,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当中,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检出发病时间在三小时之内的患者有18例(22.5%),DWI高信号检出的患者有6例(33.3%);发病时间在三至六小时之内的患者有20例(25.0%),20例患者当中DWI高信号检出的有8例(40.0%);发病时间在七小时至十二小时之间的患者有30例(37.5%),高信号检出的患者有28例(93.3%)发病时间在13至24小时之间的患者有14例(17.5%),DWI高信号检出患者有14例常规磁共振检查发现,检出发病时间在三小时之内的患者有12例(15.0%),发病时间在三至六小时之内的患者有16例(20.0%),发病时间在七小时至十二小时之间的患者有24例(30.0%),发病时间在13至24小时之间的患者有10例(12.5%)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20.28,P<0.05)3讨论急性脑梗死病症主要是由于大脑当中管径动脉粥样硬化有继发性血栓出现,致使官腔闭塞而引起相应的病症,大脑当中动脉发病现象较多,急性脑梗死病症发病的时间均为6小时至24小时间,由于血管出现相应程度阻塞,致使患者的神经细胞被损害[4]。
本次的研究显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脑梗死病症,在不同发病时间段,其检出情况会不相同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诊断准确度要高于常规磁共振检查,且数据差异显著主要原因在于DWI检查方式主要是通过MRI对运动检测呈现敏感度,能够有效测定活体当中非创伤性测定分子的弥散状况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称系那个技术和常规扫描检查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针对急性脑梗死病症具备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参考文献:[1]于广会,和清源,刘林祥等.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75-1278.[2]徐雯,周永进,黄小燕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新生儿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11):835-839.[3]谢惠,覃川,吕发金等.不同时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应用价值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3):355-358.[4]张向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3):81-8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