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8342113
  • 上传时间:2021-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李幵林贵州师范大学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处于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武陵山区,而集中连片特 殊困难地区又是国家十三五时期扶贫攻贤主战场本文通过对沿河土家族自治昱 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其贫 困原因,提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迂,发展生产、教育和社会兜底,完善交通、医疗 等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黔货出III等扶贫措施关键词:精准扶贫;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贫困原因;扶贫措施;Study on Rural Pover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A Case Study of Yanhe Tujia Autonomous CountyLI Kaili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Yanhe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is located at the Wuling Mountain which is the poverty area and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The present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the poverty family,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relocation, developing productivity, improving edu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medical care, developing r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rade of local goods.Keyword:precis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 Yanhe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rural; causes of poverty; measures on poverty alleviation;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扶贫的主耍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U1。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主要扶贫对象是中央或省确定的贫困县,2001年开始将扶 贫重点转向15万个贫困村,2011年,国家又确定了 14个连片特闲地区可见, 我国农村扶贫长期以贫困地区的区域开发为主要手段由于农村贫困人门相对集 中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的贫困地区,政府采用以区域 开发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对贫困地 区的持续开发带来了大规模的减贫按世行1天1美元贫困标准估计,30年间 我国减少贫困人u 6亿多m然而,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区域开 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丫偏离目标和扶贫效果下降的问题靠推动贫困地 区经济增长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效果越来越差,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具有 更强减贫效应的农业在GDP中比重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 位1未来通过经济增长大规模减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经济增长减贫效应下 降情况下,扶贫工作不得不面对“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最后一群人”问 题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来直接对贫困人门进行扶持就显得越发重要, 习近平主席站在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精准扶贫”的重大理论与政 策命题,标志着我国开始迈入精准扶贫新阶段[4]。

      一、研究区概况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 108 03’49〃 〜108 37’53〃、北纬 28 12’45〃 〜29 05’23〃,国土面积 2468.8km既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更是W家级贫困县十二五期间,沿河通过实 施扶贫脱贫工程,共减少农村贫网人U 11万,实现19个贫闲乡镇和整县“减贫 摘帽” m但截至2016年全县仍冇建档立卡贫困村186个,贫困村占行政村的 比例高达43.35%,农村贫困人口 10. 398万,农村贫困发生率15. 6%,贫困发生 率高于所属省市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石山区和地质灾害 多发区,具有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特点沿河地势呈西北、东 南高,中部低,溶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较发育,多自然灾害 [6]诸多不利的人文与自然因素给政府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和结合的方式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进行调查,分析其贫网原因,提出扶贫措施木次调查选取沿河土家族自治县6 个乡镇8个村子作为调査点发放问卷293份,全部收冋分别为客田镇洪溪村 40份问卷;官舟镇爱心村45份问卷;黄土镇汤家村28份问卷;沙子街道办事处白 泥村40份问卷;黑水镇朝阳村51份问卷;淇滩镇沙子坡村22份问卷、梅子村24 份问卷和檬子村43份问卷,调查共涉293户812人。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后,笔者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贫网原因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文化 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三类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 棊础设施薄弱经济文化因素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贫困文化因 素人力资本因素包括教育型贫困,因痫致贫和缺乏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等多 个方面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一) 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 极大影响着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影响当地的社会发展m沿河地处生态 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最大降水量超过1200 毫米乌江穿境而过,受乌江切割和地层、岩性构造的影响,在内外营力综合作 用下,形成山峦叠障、沟谷纵横、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景观地质环境较为复杂, 境闪发育熔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三类地貌形态其中溶蚀地貌 占全县的69. 84%,构造侵蚀地貌占总面积的21. 69%,侵蚀溶地貌占总面积的 8.47%边1官舟镇爱心村平均海拔840米,而淇滩镇檬子村平均海拔只有500 米淇滩镇梅子紂与檬子紂平均海拔相差达到了近200米爱心村最高海拔达1 014米,沙子镇白泥村最低海拔只冇311米,二者相对高差超过了 700米,境内 地形起伏较大。

      受地形起伏大、东南沿岸夏季风带来的集中强降水、砂质土壤的 共同影响,造成沿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一 旦遭受破坏容易造成石漠化且难以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可用耕地减少,农 业产出下降,恶化的生态环境又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对沿河农业发展造 成致命影响二) 地理位置偏僻沿河位于我国四南喀斯特贫困山区,地处黔、渝、湘、鄂四哲(市)边区结合部, 距省会贵阳超过350千米,距重庆市350千米,离长沙近600千米,远离周边大 中城市,周边城市对其带动效应不明显受地理位置偏僻、贵州长期发展滞后及 经济基础薄弱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缺乏政府发展项0支持,市场经济发育不 足,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多年来存在交通不便、 信息不畅通、资金流入和劳动力流出难等诸多困难偏僻的地理位置使沿河至今 还未出列国家100个贫困县行列,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深山、石 山区三)基础设施薄弱沿河属山地地形,“地无三尺平”是其典型地理特征沿河道路交通发展落后于 贵州其他县市,缺乏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2015年年底沿德高速才修通,沿河 是贵州最后一批通高速公路的县偏僻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修建高 速公路成本増加,昂贵的高速费使周边印江与德江等县际班车、其他类型的运输 车辆都选择走窄陡的县道或乡道,很多县道和乡道弯曲狭窄、坡度较大且坑洼较 多,给车辆运输带来极大危险,时有交通事故发生,修建高速公路并未对沿河 与周边城市的经贸往来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夏季风带来的强降水常引起滑坡造成 路面冲毁和交通瘫痪沿河境内南部交通条件优于北部,造成农村淘宝店人多分 布于南部乡镇,其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也超过北部乡镇修建官舟水库等 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储水不足情况通过再次走访思渠、黄土等乡镇了解到许多喀 斯特高山地区还面临人畜用水紧张情况,缺水使农户生活不便,生产发展受阻 薄弱的基础实施严重阻碍了沿河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三、经济文化因素(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沿河农村地区三大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大多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以科技为支 撑的现代农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极其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贫困农户收 入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和政府补助四种中的一到三种,收入来源相 对单一293户贫困户中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187户,占调查总 数的63. 8%种植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马铃薯,还继续采用低效原始的耕作方 式近年来,物价与种粮成本不断上涨,粮价增速缓慢,其相对价格在下降,以 种植业为主的贫困农户实际收入减少,脱贫变得更加困难贫困农户发展养殖业 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养殖业很难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力 少数外出务工者由于缺乏技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消费增长速度,生活质量下 降。

      收入源于政府补助(民政兜底)的91户,占调查总数的31%,这部分人更 是无劳动能力二) 贫困文化因素影响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通过对贫网家庭及社区的实际研 究提出:在一个社会中,穷人由于贫困而在居住、生活等方面具有显著独特性, 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居住方式在促进群体互动时,也在社会生活 中被相对隔离,产生一种脱离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处于贫困亚文 化中的人们有其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被群体内部交往不断 加强,甚至被制度化,从而维持着这种贫网生活M沿河农村地区,由于受自 然地理条件限制,信息不畅通调査发现293户贫困户中有171户是60岁以上 的老年人门,占调查总数的58. 3%这类人口长期居住在深山、石山区,甚至没 有走出过县境范围,完全处于一种自我封闭与孤立状态,游离于社会边缘,严 重落后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大多数农户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将挣得收入用于修 建富丽堂皇的活人墓沿河农村地区好赌之风盛行,部分贫闲人U将挣得收入用 于赌博,而不是用于再生产和改善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少许贫困户冇超前消费>」 惯,最终造成负债累累贫困农户对小孩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且投入较少,很多小 孩初中毕业就己外出务工,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最后形成代际贫困。

      人力资本因素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人们通过对自身的投资所获得的有用的能力所组成的, 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调查表明:在沿河农村地区,人力资本 匮乏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教育型贫困在知识经济社会,受教育程度少,就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就业难造成收入少, 从而陷入贫困,贫困使得教育投入更少,造成“教育匮乏一就业难一收入少一 贫困一教育更匮乏”的恶性循环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农民具有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在对沿河贫困户调查中发现, 75%的人是小学学历或文盲,97%的人是初中以下学历(见图1),这类人群的典 型特征是受教育少,不具备科学文化素质,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 能力,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因此,失去了很多发展致富的机会贫 穷使得部分小孩辍学在家务农,即使供小孩上了高中或大学,也是负债累累,因学致贫占调查总数的11%以上目前,沿河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学发展需 要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