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pdf
10页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 A A 卷卷 附答案附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_动机和_动机2、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_因素和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_保持_4、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_和_的反映5、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_和_6、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和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7、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8、美国的心理学家_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9、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_和_想象10、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罗杰斯属于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第 1 页 共 10 页2、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4、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5、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6、能力是一种()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7、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表现性因素B.知识性因素C.组织性因素第 2 页 共 10 页D.个体性因素8、心理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 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9、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知觉B.重现C.表象D.想象10、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11、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12、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13、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第 3 页 共 10 页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14、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 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6、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17、“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18、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第 4 页 共 10 页19、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20、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前摄抑制:2、创造思维:3、倒摄记忆:4、无意想象:5、思维:6、需要:7、动机:8、情绪情感: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2、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3、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 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4、 ()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5、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6、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第 5 页 共 10 页7、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8、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9、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10、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及其作用2、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3、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4、梦的伪装方法主要有哪些?5、创造力及其培养6、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第 6 页 共 10 页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生理性社会性2、遗传环境3、识记再认或回忆4、间接概括5、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时间地点7、1879冯特8、加德纳9、记忆思维10、人本主义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C2、C3、D4、D5、C6、D7、A8、A9、C10、C11、B12、A13、A14、D15、A16、B17、D18、B19、D20、C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
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3、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8、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第 8 页 共 10 页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对4、对5、对6、对7、对8、错9、错10、对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 (一)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于亲近老师,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健康发展二)教师情绪与情感的理解功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
老师利用自己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三)教师情绪与情感的迁移功能,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感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亲切感、信任感,进而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授的课上四)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内化功能,可使学生效法老师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模仿学习2、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3、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 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 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 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 (6)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7)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
4、答:伪装的方法有四种:1、减缩:删减显性梦境的情节2、转移:转移显性梦境的情节3、象征: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4、再修正:个体在陈述显性梦境时,会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5、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设性人格的塑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第 9 页 共 10 页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6、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 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增强他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如注重讲授语音、 语调的运用、 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 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 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