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节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幻灯片.ppt
38页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教程》 Textbook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第二版 主编 陈孟熙 副主编 郭建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说史教程,1,第九章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本章重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傅立叶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 欧文的经济学说 阅读书目 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2,第九章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及下层人民的代言人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6—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初19世纪初的法、英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描绘了未来的美好图景但因未找到实现未来新社会的正确途径和阶级力量,他们的理想只是空想而已经济学说史教程,3,本章重点,第一节 概述,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
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一节 概述,1.第一阶段: 16—17世纪,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总的说来,莫尔和康帕内拉都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作了一番空想的描述,这在当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 概述,莫尔:英国伟大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一个法官家庭,当过律师,担任过国家要职他的代表作《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以下简称《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一部著作在书中莫尔首先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刚刚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他指出造成贫富对立的根源是私有制,并提出了“完全废止私有制度”的思想接着他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劳动成为义务、产品按需分配的乌托邦理想社会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 概述,康帕内拉:青年时代学过哲学,1598年因密谋反对当时统治意大利南部的西班牙君主政权而被捕其代表作《太阳城》,就是在狱中写成的他痛斥了私有财产制度,主张消灭剥削,消灭贫富悬殊,人人劳动,平等友爱,按“需要”分配生活用品等思想。
在对家庭的态度上,《乌托邦》主张生产和生活都以家庭为单位,而《太阳城》中则不存在家庭康帕内拉认为私有制是罪恶之源,而家庭又是私有制之源这是两位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不同之处经济学说史教程,7,第一节 概述,2.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1709—1785)和巴贝夫(1760—1797)经济学说史教程,8,第一节 概述,摩莱里:马克思、恩格斯把摩莱里的空想社会主义称为空想共产主义,以同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及其后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在摩莱里的代表作《自然法典》中,他勾画出了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人人劳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新社会他从社会进步的观点出发,对未来理想社会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和从立法上作出规定,不再采用“乌托邦”式的描绘他从社会进步的观点出发,对未来理想社会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和从立法上作出规定,不再采用“乌托邦”式的描绘经济学说史教程,9,第一节 概述,马布利:他的著述最具代表性的是《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书中详尽地论证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而且还精心制定了一部实现理想国家的社会改革纲领。
他不仅反对私有制,而且看到了私有制同社会划分阶段的关系,这是他的突出进步之处他从理论上阐明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在他看来,清心寡欲就是幸福,就是美德,只有平均,才能确保大家的共同幸福经济学说史教程,10,第一节 概述,巴贝夫: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成熟起来的,因而他对资本主义做了相当深刻的批判在其主编的《人民论坛报》和其他著作中,他揭露了资本主义是新的剥削方式,揭露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导致人民革命的必然性他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公有财产,人人劳动,消灭不劳而获及实行均等分配、计划调节生产的崭新的共产主义公社制度他把社会主义思想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他高于以往一切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地方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一节 概述,3.第三阶段: 其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了最高阶段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产业革命和18世纪末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英国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当时法国社会的极度失望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经济学说史教程,12,第一节 概述,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地位 1.历史功绩: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时期,就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不仅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和必然灭亡,而且预见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景象 对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工人运动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经济学说史教程,13,第一节 概述,2.缺陷和错误: 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解放的物质条件不知道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不知道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不能科学地论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认为社会主义尚未统治世界是因为缺少天才人物他们把自己看成天才人物,认为天才的产生只是一种侥幸 否认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和示范的方式,使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希望取得富人和统治者的支持,和平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一、圣西门的生平和著作 1.生平:昂利·克劳德·圣西门(1760—1825)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贵族世家,受过启蒙学派教育1779年,以参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圣西门拥护革命,宣传平等和自由, 并声明放弃贵族头衔法国革命后 日益显露的社会矛盾,推动着圣西 门深入思考和探索社会问题19世 纪初期他成为陈述人们对革命失望 和不满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经济学说史教程,15,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2.著作:他的第一本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初步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此后,他继续以“改造社会”为主题,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重要的有:《人类科学概念》、《论财产和法制》、《寓言》、《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新基督教》《新基督教》是圣西门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最成熟的一部著作,它标志着圣西门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完成经济学说史教程,16,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二、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 他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也具有某些唯物主义因素 圣西门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些观点包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 由于他接受了启蒙学者的错误观点,用人类的理性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他的历史观显然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经济学说史教程,17,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他的社会历史观中也包含有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他有时也试图用经济原因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 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中也带有辩证法的因素他认为,一切社会制度都只具有相对的、历史的意义 圣西门意识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是无产阶级和贵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济学说史教程,18,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三、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社会,在那里存在着剥削、暴力、欺骗,人类道德已经完全沦丧;在那里,并没有民主自由,而是政治上的专横在经济上则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圣西门指出,造成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是利己主义 圣西门把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认为这是法国社会经济危机和贫困的原因 圣西门批判了资产阶级理论家把资本主义社会美化成自然、永恒的社会的观点,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经济学说史教程,19,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四、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圣西门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按照他的解释,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
在实业制度中,阶级压迫将被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将不复存在,其领导机构和现存的国家机构根本不同,国家将变成只是管理生产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将是组织生产经济学说史教程,20,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人人都要劳动,实行普遍劳动的原则,这是未来社会有最大限度平等的重要表现 在他的实业制度中,消费品的分配将采取“各按其能”、“各按其劳”的原则 圣西门还指出,他的实业制度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的,因而他非常强调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的生产经济学说史教程,21,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五、缺陷 在圣西门的实业制度中仍然保留了私有制,仍然存在着阶级,利润仍然存在 由于他的实业家委员会主要由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的代表组成,因此,在他的实业制度下,原来的资产者还依然处于对工人和农民发号施令并享有经济特权的地位 圣西门反对暴力革命,认为暴力革命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实业制度应该用和平的方式去实现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三节 傅立叶的经济学说,一、傅立叶的生平和著作 1.生平:弗朗斯瓦·沙利·傅立叶(1772—1837)出生于法国东部柏桑松的一个商人家庭在1793年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人的内战中破产。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日益显露的社会矛盾引起傅立叶的注意,他开始研究人类社会制度,寻求“医治社会疾苦的药方”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三节 傅立叶的经济学说,2.著作:1803年,他在《里昂公报》上发表了《全世界和谐》,第一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807年,他发表了《商业欺诈》1808年,《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问世,阐明了他的宇宙观和历史观,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设想1822年,他出版了《论家务—农业协作社》,着重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1829年发表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中,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和谐社会的组织问题,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描述了无产阶级的贫困状态1837年写的《论商业》一文,是傅立叶批判资本主义商业的杰作经济学说史教程,24,第三节 傅立叶的经济学说,二、 傅立叶的社会历史观 傅立叶承认社会发展存在着规律性,并论证了理想社会实现的必然性他的社会历史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的历史观中所具有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辩证观点 在他的《四种运动论》中,制定了一个“社会运动过程一览表”他认为人类社会大约存在8万年,要经历童年、成长、衰落、凋谢四大阶段,共有32个时期,每一个时期又分为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四个阶段,指出“社会的各个时期是服从于一般成长的规律的”。
经济学说史教程,25,第三节 傅立叶的经济学说,虽然他在划分历史时期时,掺进了人的心理因素,但他又考虑到了不同类型的生产,把生产和生产的性质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基本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对历史时期的划分中也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 傅立叶还认为,没有一个纯粹的社会,每个社会都常有旧制度的残余和新制度的萌芽 傅立叶强调说明人类社会是一种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