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_氓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5431402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经》两首《氓》 1 一、学习目标1、 了解《诗经》,掌握诗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 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3、 体会主人公前后的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二、自主学习1、 题目解说《氓》出自《 》卫国的民间歌谣《卫风》的特点是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作品较多,约占《卫风》中诗总数的一半以上2、 文学常识填空《诗经》是我国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首,在内容上分为 三个部分其中“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 ”,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 ”、“ ”,有诗105篇,其中“ ”31篇,“ ”74篇 ”是祭祀乐歌,分“ ”31篇、“ ”4篇、“ ”5篇,共40篇《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五经”之一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 、 、 ,与 、 、 合称“六义”。

      多以四言为主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骚体《楚辞》交相辉映,并称“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并完成以下注音氓 蚩 淇 愆 垝垣 筮 咎 于 鸠 汤汤 渐 夙 靡 隰 4、常用字的特殊用法填空言 言既遂矣 —— , 静言思之 —— , 3、通假字填空:(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于:通 ,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 , (3)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 , 4、古今异义填空(1)以我贿迁 贿 --- 古义: ;今义: 2)三岁为妇 三岁 --- 古义: ;今义: 三、合作探究1、填写下面空格,归纳概括诗歌一二两章的内容和情感,每条横线上不超过十个字。

      章节 内容 情感第一章 第二章 2、 诗歌的第一章中女主公和氓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 氓: 四、课堂检测1、翻译前两章诗,并工整洁净的写在下面第一章译文 第二章译文 2、背诵并默写诗歌第一、二章 五、相关链接《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