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二)打印版.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万家****客
  • 文档编号:342515106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99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二)一  内容解读《野望》《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描写,诗的主旨得以深化《黄鹤楼》《黄鹤楼》为吊古怀乡之作。

      登上黄鹤楼后,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欲知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为黄鹤楼增添了一层神奇虚幻的色彩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联紧承首联仙人乘鹤而去,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中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景物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联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是为了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军,王维奉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边塞慰问,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诗即诗人赴河西途中所作这是一首记行诗,记述了这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欲问边”交代了诗人“使至塞上”要完成的使命,“单车”说明此行是轻车简从,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不难想象为什么他是“单车”上路,也不难体会他内心的落寞、孤寂属国过居延”,可知行程遥远单车”“过居延”,途中的艰难、苦闷可想而知诗歌开头以叙事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诗人的情感,点明了题目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常以蓬草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此处却用来比喻一个奉命出使的朝廷大臣,让人自然想到首联中的“单车欲问边”,诗人内心的激愤与抑郁可见一斑归雁”,表明南飞的大雁正成群结队飞回故土,诗人却要远离京都孤身前往遥远的边塞,孤寂之感涌上心头两个比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衬托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转而描写边塞之景沙漠、烽烟、黄河、落日,是边塞特有的景观写沙漠,以一个“大”字简洁而又贴切地突出了沙漠的浩瀚无边放眼瞭望,所见尽是黄色的沙漠,画面开阔,又有些空旷苍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劲拔,坚毅,给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些许生气远处,奔涌的黄河闪着亮光,流向远方,依偎着黄河的浑圆金黄的落日正在缓缓下沉,余晖为黄河与沙漠涂染了一些暖意,也给了长途跋涉而来的诗人一些心灵安慰整个画面意境雄浑壮美,撼人心魄,人在景中,不能不感到自身的渺小、自然的神奇,难怪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诗人此时此刻,也许会感慨不虚此行,身处繁华的京都,虽有安逸的生活,却哪能一见这大自然的奇观!但是,偶尔一见为美景感叹,边塞荒漠,毕竟太过苍凉,长期坚守在此地的守边将士,又如何忍受这里的凄凉?再联想到这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孤寂之感如一缕青烟在心头萦绕这一联诗人写途中所见,暗含所感此联对边塞奇景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边塞诗中的写景佳句,千古传诵,其意境之深远广阔、对仗之工整、用词之准确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没有平常律诗结局的抒情,而是平淡的叙事这一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诗人即将完成“问边”的使命。

      都护在燕然”一句化用了东汉窦宪燕然勒功而返的典故,巧妙地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借候骑之口说出“都护在燕然”,自然顺畅,包含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以事写情,点明题旨《渡荆门送别》青年时期的李白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活《渡荆门送别》这首颇有绘画意味的诗作,就是诗人刚刚离开蜀地和三峡后在荆门舟中写成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对句是在平视的镜头中分写山和水,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随”“尽”“入”“流”四个词不仅写得自然清新,而且贴切入微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充满蓬勃朝气的青春气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转换视角,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长江流过荆门,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一联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衬托江岸的辽阔,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联、颈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同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生活在四川,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反向立意,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之深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台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故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使读者受到感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览全湖之胜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以及诗人的余兴未阑二  技法总结《野望》叙事抒情,融情于景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描绘的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和静谧触发了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以长歌抒发苦闷王绩追慕陶渊明,但他并不像陶渊明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发展了南朝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势,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黄鹤楼》虚实结合,吊古伤今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虚写;而后四句则是实写,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使至塞上》1.虚实相映,寓情于景诗人叙事借用典故以古喻今,虚中有实;写景有实有虚,寓情于景例如,“征蓬”两句,蓬草飘飞是秋天的景象,大雁北飞是春天的景象,诗人出塞的时间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都不可能同时看见这两种景色,为了表现自己漂泊天涯的感受,故而采用了虚实相映、情景比兴的表现手法。

      2.奇特壮美,意境雄浑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诗人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渡荆门送别》写景自然,情韵悠长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的所见之景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日间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但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时当环境改变了教案(一)打印版.docx 人教版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口算乘法》说课稿(二)打印版.docx 人教版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二)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减法的验算》说课稿(二)打印版.docx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学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打印版.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试卷8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1比热容学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说课稿(二)打印版.docx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学案(一)打印版.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试卷9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试卷9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x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案(一)打印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试卷4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 2023年六年级人教版科学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案例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六年级人教版科学第7课时探索宇宙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教案(一).doc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二)打印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