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二)打印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万家****客
  • 文档编号:34251510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6.52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二)一  内容解读1.典雅出场——形象美第5段,白杨树开始正式出场,着重写其外形第一句是个中心句,“力争上游”“笔直”点出白杨树的特质接下来四个分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既写出了白杨树的形象美,也让读者体会到某种内在的精神最后两句议中含情,突出白杨树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赞美其特有的气质和品格2.倔强挺立——象征美第7、8两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形而神,赋予白杨树人的品格,并揭示其象征意义第7段中,作者先用两个否定一个假设,似乎要承认白杨树不美;接着用“但是”一转,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形成对比这一处有比喻、有对比,先抑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紧跟着,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至于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思想不断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  技法总结1.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寄情本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内涵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及不平凡的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农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文章主题2.线索分明,结构精巧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起笔便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我赞美白杨树!”然后,从景、形、神三个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3.语言准确凝练,多用修辞本文写高原、白杨树等,都能抓住特点,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来描写,如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参天耸立”“伟岸”“挺拔”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如四个以“难道”开头的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一个比一个长,内容更丰富,气势更强盛。

      不少地方还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三  主题概括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1.作家作品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小说月报》,撰写了大量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广泛介绍外国各种文学思潮和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起主编《文艺阵地》和《立报》副刊“言林”1938年年底去新疆学院任教,并任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主席和新疆中苏文化协会会长1940年到延安参观和讲学1941年皖南事变后不久,在香港创作长篇小说《腐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部长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和《蚀》三部曲,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剧本《清明前后》等2.作品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3.知识链接(1)象征: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它可以通过作者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2)象征和比喻的异同同: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异: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比喻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义,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而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主宰(zǎi)   倔强(jué) 潜滋暗长(qián) 虬枝(qiú)   秀颀(qí)不折不挠(náo) 婆娑(suō) 晕圈(yùn) 恹恹欲睡(yān) 纵横绝荡(hénɡ)2.根据拼音写汉字倦dài(怠) ào(傲)然 旁yì(逸)斜出 开kěn(垦) bǐ(鄙)视坦荡如dǐ(砥) chuí(锤)炼  无边无yín(垠)3.解释下列词语1)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2)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3)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4)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5)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6)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7)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导入一 树是自然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气节……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风骨导入二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课件出示: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学生:白杨树教师:没错,就是白杨树!(课件展示白杨树图片)你们看,它笔直的干,聚拢的枝,白得朴素,绿得生机茅盾先生第一次见到白杨树时,他便“惊奇地叫了一声”,并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来看看茅盾眼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作者)二  自主学习1.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写作背景3.检查预习情况三  初读感知,寻找“不平凡”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用词的变化从“那”到“这”,从“实在”到“决不是”,从“赞美”到“高声赞美”,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的,感情是由浅入深的这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3.“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的语句中出现了4次,有何作用?【明确】“不平凡”是作者对白杨树及其象征意义的赞美,是行文的感情线索四  学习技巧,感悟“不平凡”1.欲扬先抑1)文中第2、3段中作者的感受是怎么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雄壮——单调——惊奇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地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下文详细描写白杨树做好情感铺垫2)第7段作者为什么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后又夸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明确】欲扬先抑前3句先说白杨树没有美丽瑰奇的姿态,“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接着又说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而且“挺拔”,夸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写使得文章波澜起伏,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作者的赞美之情更为浓烈2.烘托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明确】交代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烘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蓄势。

      3.对比文章最后一段写楠木有什么作用?【明确】与白杨树形成对比将两种树的不同品格和所代表的不同人群进行对比,突出赞扬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五  分析形象,了解“不平凡”想要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需要由表及里地分析白杨树的形象阅读课文可知,本文第5段开始着重描绘白杨树的形象特点请同学们朗读第5段,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1.感受外形特点1)这一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请同学们在课本里圈画出来)【明确】干:笔直、丈把高、绝无旁枝枝:笔直、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皮:光滑、有银色晕圈、淡青色(2)本段中哪一个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体形象呢?【明确】力争上游教师小结】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向上的“外形美”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文章通过对白杨树干、枝、叶、皮四个方面特点的描写,表现了其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形象2.探寻内在品质从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从本段中找出能表现其内在品质的词语明确】本段中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并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品格。

      六  布置作业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白杨树的形象特点,那么作者仅仅是在写树吗?作者写白杨树的这些形象特点,意在突出什么?什么人具有这样的品质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第二课时一  问题导入,分析品格根据上节课我们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你能联想到什么人具有白杨树这样的优秀品质吗?【明确】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朴质严肃的北方农民二  学习象征手法,礼赞不凡之人1.第7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特点与作用?【明确】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树的象征意义,为下文做铺垫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象征着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意志2.第8段写了什么?与第7段有什么关系?【明确】第7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8段则进一步解释为什么白杨树能够象征北方的农民和“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人教版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一) 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时当环境改变了教案(一)打印版.docx 人教版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口算乘法》说课稿(二)打印版.docx 人教版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二)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减法的验算》说课稿(二)打印版.docx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学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打印版.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试卷8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1比热容学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说课稿(二)打印版.docx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学案(一)打印版.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试卷9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试卷9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x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案(一)打印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试卷4中段考试题附答案2022.doc 2023年六年级人教版科学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案例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六年级人教版科学第7课时探索宇宙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教案(一).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