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398899
  • 上传时间:2017-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9.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1 / 8《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教师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时,应该从儿童原有概念出发,搭建“脚手架” ,帮助儿童改善和获得新的概念新课标中指出: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本课利用分层材料逐步证实这个核心概念本课直接提出问题“弦发声时什么样子 ”来使学生逐步猜想并提出假设,再由实验的过程中证实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也是在来回往复的运动,从而多角度的理解振动的概念教学背景——内容分析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2 / 8一 教材背景本课隶属于物质世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声音单元内容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声音产生的原因,它对学生后面要学习的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变化都是基础学生只有理解本课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才能理解后面的声音传播和变化二 学情分析(1)学生分析对于听声音学生太熟悉了,但是对于看声音学生还是不多观察的80%的孩子认为声音的产生是“敲,打,拍,吹,摩擦,碰撞”等动作产生的他们大多关注具体、直观、表面现象。

      而没有观察到外力作用于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振动产生了声音大多数学生找“隐蔽” 相同点的本领有待提高2)内容分析本课是从学生不了解的,最想知道的内容出发,开展教学的学生知道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会运动,但对于“振动”以及如何描述不是很清晰本课细致的把“振动”放大,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振动的过程,体会振动是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多种发声物体的观察,学生知道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发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2)通过观察记录会分析发声振动显著的材料和发声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前后现象2 过程与方法会观察、比较物体不发声时与发声时和发声后的差异3 情感态度价值观: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3 / 8逐步形成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发声物体的观察,学生知道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发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记录会分析发声振动显著的材料和发声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前后现象,并说明原因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提出问题发声振动显著的材料料听弦发声,想象弦发声时的样子看弦发声时的样子,胳膊随着摆听橡皮筋发声,看皮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样子,进行对比发声振动不显著的材料听小鼓发出来的声音,借助小米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样子,进行对比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4 / 8探究过程总结与拓展后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谈话:老师来弹奏歌曲,同学们来听,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正确答案就是“吉他吉他什么部位发出的声音?弦发出声音时什么样子?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猜测:古筝,琵琶,吉他回答:弦学生描述听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借助小球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样子,进行比较。

      水的发声原因水的振动产生声音外力作用于物体 物体发生振动 振动产生了声音竖笛的发声原因空气的振动产生声音液体气体如何使嚓停止发音 停止振动,声音停止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5 / 8二 初步实验,获取一些事实三 再次实验,获取更多事实,进一步验证假说声音的产生(板书)弦发出声音时什么样子?请你在记录单上画下来展示学生的记录单,把画直线的和画曲线的分别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原因和想法师:那么弦发出声音时到底什么样子呢?我们刚才用耳朵听了,这次我们来看一看教师拨动琴弦发声,提问:看见什么了?教师随手板书把弦不发声时和发生时以及发声后的样子画下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自制吉它,它的弦是用橡皮筋代替的,请你上下左右的拨一拨(怎么观察) 观察弦不发声时与发生时和发声后有什么不同?(观察什么)学生操作再提要求:并且把它画在你的实验记录单上(观察到了什么)展示学生记录单,让学生说明想法,用胳膊代替琴弦,听声音一起摆动探究弦摆动的规律教师拨动捂住一根弦,立刻捂住,发现什么了?请你近距离观察小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是什么样子明确怎么观察)学生画图学生观察发声物体皮筋不发声时的样子发声时的样子发声后的样子发声物体皮筋 小鼓 音叉学生动手画,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细致分析发声前后的状态变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胳膊一起演示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振动”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6 / 8四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后测学生的学习音叉和小鼓在发声时是否在动呢?怎么证明?出示音叉秘笈,小鼓秘笈把鼓和音叉不发声时和发声时以及发声后什么样子画下来。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梳理板书,总结出振动的概念解决水的声音怎样产生解决空气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出示嚓,用小锤敲击一下,怎样让这么刺耳的声音迅速停止?不发声时的样子发声时的样子发声后的样子学生回答概念实时后测有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7 / 8本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提问、猜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实验一:橡皮筋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变化实验二:小鼓,音叉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变化实验三:水和空气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变化评价量规:水平 1:学生不知道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产生的,还是认为是“敲,打,撞击”等动作发声的,没有关注内在原因水平 2:学生知道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产生的,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原因不能用“振动”做解释水平 3:学生知道物体学生知道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发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振动不显著材料的发声原因能用“振动”做解释北京市小学科学带薪脱产培训班展示课暨顺义区“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8 / 8教学反思在最初时本课的材料是钢尺,皮筋,小鼓和音叉等,但是发现钢尺存在不易操作,不好解释看到现象等缺点。

      所以用吉他这种材料导入,让导有所用,与后面的橡皮筋形成类比在分析振动显著材料时效果很好在振动不显著材料上采用的是小鼓和音叉,小鼓采用自制小鼓解决了材料缺少和噪音等问题在几次试讲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比如没有及时板书,不及时追问,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语言太碎等问题在前两次试讲中,对于振动的概念没有更细更透的看发声时的变化,学生在理解振动发声这一概念上还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理解,不能深刻理解你,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对于前概念的转变没有什么太多这样的探究就像走过场一样,带孩子看了一遍它熟悉的东西,可以说是一节无效的课在理解这一深层含义之后,我做了及时修改,在理解是振动的含义时细致让学生观察发声前,发声时,发声后的的现象来理解振动的真正含义在讲完这样的一节课之后我明白了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的 8 环节,在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么观察,观察到了什么,怎么描述这样的事实的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