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典型题汇编及答案.docx
48页202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典型题汇编及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 D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体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情景素材?( )A.太阳能海水淡化B.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C.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D.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答案】 A3、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以上均是【答案】 D5、化学教师在开展下学期的化学教学前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6、(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A.常模参照B.目标参照C.诊断性D.形成性【答案】 B7、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 B8、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 )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 D10、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答案】 C1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待查证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液漏斗下端口留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12、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 D13、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反证B.归纳C.比较D.分析【答案】 C14、()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A.展示和提问B.演示和展示C.展示和板书D.演示和提问【答案】 B1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答案】 D16、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答案】 D17、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课堂练习评价B.即时表现评价C.未知1D.未知2【答案】 D18、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 A19、“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
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 D20、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 A21、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SiO2制备高纯硅【答案】 A2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答案】 D23、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
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24、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答案】 A25、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答案】 C26、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问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做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答案】 D27、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A.认知性目标B.策略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答案】 D28、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 A29、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
A.讲授—听记B.指导—实习C.组织—参观D.实验—讨论【答案】 D3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依次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B.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C.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钠元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答案】 B31、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聚:A.cbadefB.dacfbeC.badcfeD.cbadfe【答案】 D33、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 A34、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讲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 C3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羊毛、醋酸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D.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答案】 D36、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