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病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doc
8页颈椎病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摘要]颈椎病的分型包括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 经型等,治疗的方法不尽札I同,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及非手术疗 法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相对西医来说要丰富很多,除了内治法,外治法的 内容也非常多样,包括针灸、推拿、贴敷、药浴、耳穴等方法,均在临床取得满 意疗效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 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 见于40岁以上患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 化在临床中20多岁的青年患者亦属多见颈椎病的分型包括颈型、 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等,主要表现为颈肩痛、 上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缩、头晕头痛、心悸,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 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严重影响了患者 生活质量中医学历来将该病归于“眩晕”、“痹证”、“骨痹”、“肩背 臂痛”等疾病范畴,未予单独列出,治疗多采用内服汤剂、针灸等方 法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及非手术疗法,其中非手术 疗法包括理疗、牵引等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相对西医来说耍丰 富很多,除了内治法,外治法的内容也非常多样,包括针灸、推拿、 贴敷、药浴、耳穴等方法,均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本文搜索了近3 a关于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研究现状, 吸取成功经验现将颈椎病的治疗中常见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如下1推拿手法颈椎病的中医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风寒闭阻、筋脉失养、气滞血 瘀、肝肾不足等有关,西医多认为系颈椎椎体横突增生、小关节紊乱 等,压迫神经、动脉或脊髓等产生症状,中医推拿手法可以纠正小关 节紊乱,并通过机械动能转化为热能,产生温热效应,可以温通经脉, 促进气血运行,解除筋脉瘀滞,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改善颈脊 椎力学平衡,在经络、穴位等部位施加推拿手法治疗时产生类似针刺 效应,“荣则不痛”,“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翁凤泉等[1]采用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坐位布托带 颈椎牵引做对比,观察时间长达30d,疗效显著;谷海洋等[2]总结 范炳华教授的经验,提出采用定点(穴)、定位(部位)、定方向(手法作 用力方向)的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乔松等[3] 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将夹脊痛点揉拨法与针刺对比,在总疗效及疼 痛评分上均优于针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平等[4]在传统治疗的 基础上,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内服等,配合点穴按摩和药枕,疗效 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要水等[5]采用滚、按、揉、 点、拨、旋转复位、提捏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并强调要使患者全 身有似汗出,与针刺牵引对照组相比,疗效较好。
张艳伟等[6]利 用三小定点整脊技术(通过触诊查找颈部阳性反应点,來确定疾病的 部位、性质及对应脏器,然后针对阳性点,采用定点侧扳复位法)治 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88. 8%,明显高于夹脊穴针刺组唐 峰等[7]利用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有效率治疗 组90. 0%,与对照组(电针加牵引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在临 床工作中,很多医学同仁将推拿手法与内服中药相结合,在推拿手法 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配合活血化瘀、滋补肝肾、温养经脉、益气养血等药物,均取得满意疗效[8—10]2针刺与灸法颈椎病与颈部经脉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瘀滞密切相关,《黄帝内 经》认为“针引阳气”,针刺患处引导阳气聚集,从而疏通经络瘀滞, 行气活血,气血运行止常,筋脉得养则病自痊;“血得热则行”,灸法 借助火之温热,药物(最常用的艾叶)之辛香走窜,渗透经络穴位,从 而达到温养经脉、行气活血的目的,临床应用时可单独应用,亦可相 互配合应用苏敏芝等[11]总结陈全新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选穴少而精,釆用飞针法进针,导气,分级补泻,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鄂建设等[12]在双侧颈百劳、新设穴等穴位上采用挑刺法治疗椎动 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 异常率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挑刺疗法对不同证型患者均具 有较好疗效,尤以气滞血瘀型疗效最好,治疗后椎一基底动脉及大脑 前、中动脉血流量均改善明显,表明挑刺法具有祛瘀解痉活络功能; 饶步群[13]采用百会、风池、天柱,C2-6夹脊穴等穴穴位注射活 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同时口服补肾祛湿之补肾舒经汤,与单纯 穴位针刺和内服补肾舒经汤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突出了穴位注射 的优势;万晓勇等[14]采用特制艾条在热敏化穴位施灸治疗交感神 经型颈椎病,通过治疗前后症状对比,总有效率为94. 74%;黄皖生 等[15]在龙氏正骨手法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颈部夹脊穴治疗神经 根型颈椎病,与单纯应用推拿相比较,针灸与推拿配合疗效更显著。
3针刀疗法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颈部肌肉长期劳损、无菌性炎症粘连 等密切相关,多数患者均能触及阳性结节或压痛点针刀的创始人朱汉 章对针刀的定义是“针刀是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在体内完成手术刀 的医疗器械”,根据定义可知针刀有针刺的刺激作用,有手术刀的切 割作用,有针与刀的综合作用[16]近年来小针刀在颈椎病治疗中 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覃海滨等[17]采用超微针刀 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主要选择天柱穴、大椎穴、第6—7颈夹脊穴 等穴位,对照组为普通针刺,显示两种疗法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 的症状、体征及日常活动,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韩守安等[18]用三步神经定位法选取病 变节段棘突间、双侧关节突关节、横突压痛点及颈肩部阳性反应点4 -8点施以小针刀技术,同时配合孙树椿教授颈椎不定点旋转复位手 法,6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颈椎功能明显改 善4贴敷疗法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 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常见的中药临床剂型有散 剂、膏剂等药物外敷颈部时,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及穴位, 充分发挥药物对局部病变组织的药理效应;同时外敷可扩张局部血 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
此外,外敷还可以使因疼痛而导致紧张的颈部肌肉放松,有助于颈椎 关节、椎间盘位置恢复正常,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19] o因此敷贴法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多,颜志婷等[20]采用复方南星 止痛膏贴于患处治疗颈型颈椎病,每次1〜3贴,持续贴24 h,隔天 1次,6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疗效显著,与红外线理疗对比 有显著性差异;叶风龙等[21]采用自制的叶氏骨痹膏治疗颈椎病, 每2d2贴,连续10-14 d,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膏药麝香壮骨膏组;张 青等[22]用外用热疗包包括没药、川瓠 花椒、羌活、透骨草、生 川乌、防风、乳香、延胡索、五灵脂、当归、红花、穿山甲、木瓜、 桑寄生等纱与矿物质包括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钙、偏硼酸 等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缝制成包治疗,用时在微波炉内加热,热敷患 部,每次20 min,每天1〜2次,连续治疗5〜7 d为1疗程,共治疗 2个疗程,疗效显著;朱立国等[19]将宣痹合剂外敷颈部治疗颈椎病, 药物组成主要有透骨草20g、苏木15g、干姜15g、花椒10g、红花 10g等,将上述药物装入一纱布包中,煎煮去汁后将药包贴于颈椎之 下,温度以患者能耐受、皮肤微微发红为宜,热敷30 min, 1次/d, 同时配合内服颈痛颗粒,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口服颈痛颗粒,并且在改 善颈椎功能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牛明镜等[23]采用中药外敷、颈 椎牵引、中医推拿、中药内服等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 效率为94. 8%,突出了综合治疗的优势。
5其他中医外治法除了以上方法,临床中还采用其他中医外治法来治疗颈椎病王 智勇等[24]将中医熏蒸疗法与颈椎牵引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熏蒸药物由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艾叶、川臥 桃仁 红花等组 成,每次约35 min,熏蒸完毕回病房常规卧床休息约20 min,熏蒸2 次/d, 2次间隔时间>4 h, 15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痊愈10例, 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0例,取得满意效果;赵青山等[25]在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将活血化 瘀、温通经络等药物用60酒精100 mL浸泡7d后备用,使用汽化 药热疗器,使仪器上相应的治疗孔对准患者裸露颈肩部,调节药物蒸 汽温度至45〜48C,每次40 min, 1 ^/d, 1个疗程后取得满意疗效 荫晴等[26]采用模拟针灸推拿作用的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颈椎病并 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在临床中,多种外治法如针灸、推拿、贴敷等综 合运用,均收到满意疗效笔者治疗该病以推拿手法为主,临床中发 现颈椎病的患者大部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脊柱侧弯,这是由于患者长 时间不良姿势,引起一侧肌肉痉挛,牵拉椎体,久之形成脊柱侧弯, 小关节紊乱,对神经、血管等产生压迫,而纠正脊柱侧弯后,其临床 症状即有明显改善。
遂采用改良的颈椎病推拿方法来治疗颈椎病,在 进行颈椎病推拿手法和手指点穴治疗的同时,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红 花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消除炎症、改善症 状,对于颈肩部或上肢疼痛较严重的患者,给予对症止痛治疗,一是 缓解患者痛苦,二是推拿手法刺激后,会不同程度地形成局部组织水 肿,给予对症止痛药物后,可以避免因过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 利于脊柱侧弯的纠正,此治疗方案已在临床广泛开展,疗效显著,颇 受患者好评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及笔者的治病经验,可以看出中医治 疗颈椎病的疗效越来越受肯定,颈椎病亦成为中医的优势病种,而中医外治法因其显著的疗效成为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尤其是推 拿治疗,在该领域大放异彩[参考文献][1] 翁凤泉,李宇明,翁志辉,等•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 43(4):50-52[2] 谷海洋,孙静,范炳华•范炳华治疗颈性眩晕的三部推拿法[J]•中医正 骨,2011, 23(6):72-74[3] 乔松,高扬.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 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 33(4):21-23[4] 罗平,刘忠象,李梦雅•点穴按摩操配合药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河 北中医,2012, 34(8):1193-1194[5] 来要水,易灿辉,赵梓伶,等•中医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 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3):563[6] 张艳伟,王娟,王遵来.三小定点整脊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 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6(5):401-402[7] 唐峰,熊辉.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观察[J].实用中医 药杂志,2010, 27(2):106-107[8] 史德举,张勉飞.中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四 川中医,2012, 30(11):137-138[9] 王少伟,郑志辉.动点定位旋扳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 察[J]・新中医,2012, 44(7):132-134[10] 唐宗华,袁友利.手法结合内服葛罠归芍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6例疗 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 4(10):94-95[11] 苏敏芝,陈全新.陈氏飞针治疗颈椎病经验[J]•中医研究,2012, 25(1):58 —60[12] 鄂建设,韩海波,李莎,等.波挑刺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颈性眩晕临床疗效 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 19(11):62-63[13] 饶步群.穴位注射联合补肾舒筋汤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 志,2012, 34(5):73[14] 万晓勇,张东林,周豪民.热敏灸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