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北平》教学课例.docx
7页《想北平》教学课例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老舍对北平的深厚情感;初步掌握评点法〔二〕过程和办法目标:由北平既是老舍心中的故土,又代表其心中的故国的思路窜起全文的分析;评点法、探究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老舍对北平、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爱,激发学生的家国之情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几位学生谈如果写有关北平的文章会选择写哪些东西,并阐明理由总结:散文是一种自述性的行为,因为我想表现这个,所以我就选择这些来写,我想表现那个,所以我就选择那些来写〔二〕研读课文1.怀念家乡〔1〕幻灯出示课前预习要求:老舍在文章中写到了北平的哪些东西?他借此想表现什么?请把你的思考结果用评点的方式写在文章的对话栏中评点法: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就是“点〞,针对勾画的文字概括内容,抒写体会,进行赏析,加以联想与想象,甚至提出疑问等是“评〞,脂砚斋评?石头记》、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即是〔2〕学生整理自己的评点并发言〔3〕教师注意调控,适时出示老师的评点:①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这一切写满了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情思,这就是成长的摇篮呀!②院子与树,买卖街与住宅区,城楼与牌楼,院子里的花、菜、果子,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这一切布局成了居住地,构筑成了温馨的家,老家。
③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韭菜,沙果、海棠、黑枣、柿子——我嗅到了过日子的味道!④太极拳、香片茶、园林、菜圃、农村、北山和西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4〕小结2.忧虑家国〔1〕过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能叙述老舍这种“想〞之情感的语句,深情地读一读〔2〕学生朗读,重点指导“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探讨:老舍是否情到于此该哭呢?参考理由:①在我想到她老人家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补充材料:老舍散文诗?慈母》,本文写作背景——北平危急!②“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把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做详细比照补充材料:堪司坦丁堡的更名——北平是历史文化古都③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补充材料:杜鹃啼血的典故——祖国危急!④小结3.体会情感配乐感情朗读下列语段:①“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②“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③“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的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④“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三〕认识老舍通过这篇散文,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老舍?请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他1.个性:温厚、内敛、知足、朴实、热爱家乡、热爱国家2.身份:贫寒者〔老北平、平民、贫民〕、爱国者、人民艺术家……〔四〕结束语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姓拆成两半成字,为“舍予〞,表示放弃私心、贡献自己的意思老舍一生辛勤耕耘,创作了800多万字的作品〔幻灯出示其重要作品并简述〕1966年8月24日,老舍不堪文革迫害自沉于北京城西的太平湖,永远地睡在了这片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中老舍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睡在这里〞好了,不要再说了,要落泪了!〞〔五〕教学板书:想北平老舍、舍予摇篮老家老北平微笑怀念家乡日子水土祖国爱国者落泪忧虑家园古都母亲人民艺术家教学实录及反思散文教什么,成了目前语文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线的教师,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来寻求其答案,现想藉?想北平》一课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教学片断一〔探讨语句“好了,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中,作者是快乐地哭,还是悲伤地哭学生七嘴八舌,大多倾向于感伤,但说不出原因,一学生猜想可能与写作背景有关,教师简介1936年北平的形势后,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
〕师:老舍前文一直高快乐兴地回顾北平,结尾却为北平的命运而哭,文脉上是否仍觉得有些忽然?〔学生点头〕那前文有没有这种情感的表露呢?生:“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欲落泪……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老舍把北平比作母亲,母亲生病了他会落泪,北平有危难了,他也会落泪师:是的,老舍在193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叫?慈母》的文章〔感情朗读有关片段〕在文中作者把祖国比作慈母,但我们还是没有在前文找到他对北平、对祖国担心的依据生:“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里有一个杜鹃啼血的故事〔生介绍此典故〕师:杜鹃这个意象往往包含着怀念,而且常常是家国之思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老舍眼中北平就是国家的象征,是望帝眼中的蜀国那北平能代表国家吗?〔板书:祖国〕生:能因为她是我们的首都师:老舍也把北平当成了国家的象征吗?生:老舍把北平与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做比拟,如果单是思乡,他应该与青岛、北京、天津比师:伦敦是〔生——英国首都〕,巴黎是〔生——法国首都〕,罗马是〔生——意大利首都〕,堪司坦丁堡是〔生——土耳其首都〕土耳其于1923年迁都安卡拉,同年堪司坦丁堡也正式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但是老舍仍用它作为首都时的名字,就是为了表现在自己的心目中北平是一个与之相同的“历史的都城〞。
师生共同小结:北平还代表一个身份,即“家国〞,“故国〞!老舍的“想〞呀,还有一种心系国家的忧虑,这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泪呀!〔板书:家国、忧虑、爱国者〕思考一:散文写什么?散文是种自述性的行为,因为作者想表现这个,所以就选择写这些,作者想表现那个,所以就选择写那些借助作者所写自然能知道他想表现什么虽然文本一经产生,作者就离世,但是寻求文本的原生态价值仍然是读者阅读的首要任务想北平》这篇文章笔者教过三次,也研读了三番,第一次虽注意到时代背景,但仍把教学主要内容定位为感受老舍的思乡之情;第二次发现了杜鹃的比喻,感受到他的爱国之情,但体会不够深入;第三次看到了慈母的比喻以及北平在老舍眼中作为历史古都的地位,尤其是对老舍坚持称说“堪司坦丁堡〞的发现让笔者觉得自己真正贴合了老舍的本意,从而把感受老舍的爱国之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想明确散文教什么,首先得知道散文写什么〔包括散文所写的,及其所表现的〕文本解读得越深入,散文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越准确结论一:散文的内容必然要构成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二、教学片断二师:作者写到了北平的什么?借此他想表现什么?生:什刹海、玉泉山,北平很值得思念师:是什刹海、玉泉山吗?全班学生:不是,是蜻蜓、塔影。
师:为什么写这些?生:不知道〔其他学生思考后答复〕生:作者在玉泉山游玩,泉水边留有他许多记忆,泉水中的塔影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中了师:那蜻蜓呢?生:可能是小时候捉过蜻蜓吧师:记得什刹海、玉泉山的是游客,路过北平而已;而老舍是在北平长大的文中还有类似的东西吗?生:小蝌蚪和嫩蜻蜓生: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师:为什么会记得小蝌蚪和嫩蜻蜓呢?生:他小时候捉过师:你有类似的经历吗?生:没有〔全班笑〕师:这些东西都有一段“历史〞,你们想想“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会有什么样的故事?生:童年的时候,他和小搭档们翻过那道老城墙去偷吃墙头枣树上的红酸枣〔师指导学生用心体会、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出示老师评点①〕思考二:散文怎样写?文章怎样写,这是技法技法是形式,内容才是实质,形式用以表现实质,实质借助形式来叙述优秀的散文常常具有文质兼美的共性,教学散文技法可以表现散文内容,可以装点散文教学大家不难注意到?想北平》一课中细节的巨大表现力,如果脱离内容讲细节,学生就只会得到概念性的东西,无法获知细节的美丽,更是和这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无关,因为细节不仅仅在散文中有笔者抓住了蜻蜓、小蝌蚪、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等细小到反常的事物,以此去反观其丰盛的表现力,想象老舍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细节的作用,这是一切概念的演说无法到达的。
同样的,散文教学不能就比照教比照,就修辞说修辞,而要通过活生生的语言获知散文的内容,技法的作用自然就领会了教学散文技法是为教学散文内容效劳的,前者是通达后者的途径和方式而已,前者是表象的,后者才是内核结论二:散文的技法只是散文教学的表象内容三、教学片段三生:“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矿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里写出了北平的布置,写出了北京的房子都很贴近自然师:此处写了什么东西?生:院子与树,买卖街与住宅区师:还有吗?其他学生:建筑、城楼、牌楼师:这些东西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北平的老城区师:对,这就是老舍小时候住过的北京的西城让我们再把镜头拉近一些,我们会看到什么?生:院子里有很多的树和花师:这些东西让我们想到一个地方叫〔生——家〕对,家!对此时的老舍来说这已经成了老家了〔师板书:老家〕〔幻灯出示老师评点②〕……小结:这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呀老舍是个老北平,北平于他还有个名字叫“家园〞,叫“故土〞!老舍想北平,就是怀念家乡思考三:散文编在何处?教材编者在选文的时候往往会从主题内容和能力训练两个方面决定选文的编排位置,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这两方面就构成了此篇课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就散文来说,这两方面同样构成了散文教学的目标内容。
一篇?记念刘和珍君》,在苏教版中编在必修五“直面人生〞主题下的“真的猛士〞板块,在人教版中编在第三册现当代散文单元,单元要求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所以在教学目标内容中的主题内容方面此文在两个教材中可以一样,但是就能力训练点来说,后者必须要注重艺术形式,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来达成主题内容,前者却不一定成功的编排首先在单元或板块的主题上要能达成散文的文本价值,而散文的文本价值主要体现在散文的内容上想北平》编排在“月是故土明〞专题下“漂泊的旅人〞板块,课文内容与编排主题一致,在达成教材目标的同时也达成了散文的文本价值,可见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适度就非常高这样散文教学的目标内容中的主题内容教学就与?想北平》的内容教学,即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取得了一致;反之那么不然其次,位于教材体系中的散文还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语文技能,笔者称之为散文的训练内容当然语文技能的训练也是不能脱离散文的内容的,也就是说散文的训练内容的教学必须要通过这篇散文的内容来训练,否那么也就不是这篇散文的教学了在“月是故土明〞专题,编者是要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考虑到?想北平》是专题的第一篇散文,笔者决定让学生初步学习评点的对话方式。
学生首次接触评点法,其评点必定会出现浅层次和不系统的特点,所以笔者从本文的主题内容出发限定评点的角度,要求学生事先预习,获得充沛的思考时间,课堂上以老师的示范指导为主,最后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可以说是到达了预期的高度结论三:散文的编排位置决定散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四、教学片断四师:其实,老舍的童年非常贫困,他三岁丧父,是母亲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的一日两餐,只是白菜、茄子等这些都是老舍的救命菜,老舍这样讲,表明在他眼里北平真得非常好虽然全是普通农家菜,但是老舍竟然跟谁比?生:美国包着纸的橘子比师: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生〔短少感情地〕:“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