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我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222306
  • 上传时间:2018-05-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5 页试论我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试论我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诗歌欣赏例析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 诗歌鉴赏 意境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中设置了三个古典诗歌单元,共有三十首诗词,分别从“探究诗歌的旨意”、 “把 握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歌的声韵”三方面入手,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同 学们阅读古代诗歌,通过同学们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 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 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以这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重点,谈谈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 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 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 世界它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 所常有的喜怒哀乐,即由此而生清代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意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之所在,意境不鲜明的作品很 难称得上是文学作品,至少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尤其如此 诗歌的鉴赏重在主题,而主题通常是借助于意境来表达的因此,读诗须仔细 品味诗中意境,不在意境上下一番功夫,即使能倒背如流,也不过是机械记诵,如 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读诗如能注重品味、鉴赏诗的意境,正是审美意识的萌芽构成诗歌意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突出重点, 分化难点,让学生在古典诗歌的阅读欣赏中不感到茫然,而又有章可循,兴趣渐生 这样,选修课的目的与效果就自然达到了 以下就从六个方面入手来浅析“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一、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客观物象一旦进 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第 2 页 共 5 页(刘勰《文心雕龙》)在诗词中,诗人通过“景”的描写把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其中, 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而山石溪流、大漠沧海、古道边关、落日残月、清 风细雨,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从诗人描写的景象入手,能很好地进人诗人 创造的意境中有些诗词以“物”为描写对象,并赋予“物”以人格化,也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托物言志或感物抒怀与写景诗不同的是,它不注重对景象的描写,而重 视显示物的特征或是物背后的隐喻意比如古典诗词中的松、竹、梅、荷、兰、菊、 雁、蝉、鹰等都有它们特定的文化内涵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诗《春江花月夜》中,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 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了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 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 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 峰上的顶峰”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在词《雨霖铃》中将“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相 思情的景物集中在一起,展现了词人因失去爱的慰藉而孤单、痛苦的心境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词《沁园春 长沙》中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万类”等一系列的物象,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形 象地表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因此,在欣赏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必须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

      二、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的威力二、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的威力我国古典诗歌既讲究明朗晓畅,也推崇含蓄蕴藉,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严羽《沧浪诗话》)因此,欣赏者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 入里,领略诗歌的含蓄美 我们在诵读、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首先要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 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我们的脑海中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 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 的音乐美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诗《春晓》中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 屋外,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体味那莺啭花香的 烂漫春光和“晴方好”、 “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唐代诗人杜牧在诗《过华清宫》中由“一骑红尘”写到“妃子笑”,就很容易让读者 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了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这一尽人皆知的故 事,从而把握诗人“咏史以讽”的艺术效果 南唐后主李煜在词《虞美人》中则让人想象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浩浩东流的一 江春水,抒发着内心的满腔幽愤与悲愁第 3 页 共 5 页三、仔细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三、仔细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上说:“情欲信而辞欲 巧。

      ”“情”指的是诗词的内容, “辞”指的是诗词的形式、技巧;“信” 指的是情真意诚, “巧” 指的是通畅美巧诗词的内容应该充实雅正,形式应该华美巧丽诗词的表达 技巧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表达技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修辞技巧,包括夸张、对比、摹声、互文、用典 等;一类是表现技巧,包括映衬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 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等古典诗歌常常通过表现技巧来表现诗歌的主题, 揭示深沉的意境,引发鉴赏者丰富而有情致的审美遐思 浪漫主义手法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所善用,他常常借助大胆的夸张和丰 富的想象,创造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而他在七言 绝句《越中览古》中展示的却是另一面:诗歌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国宫殿昔日的繁华, 写得如火如荼,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之景一笔勾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之凄 凉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中借助语言的音韵摹 写音乐,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出神入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 的心潮,由此引发对琵琶女凄凉身世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天涯沦落之恨”。

      清人方 扶南把这首诗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手法,把能引发征人 思家、思妇怀远的“明月”、 “关”与“秦”、 “汉”这两个表时间性的词语联系起来,从千年 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形成了一种雄浑苍凉的独特意境 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在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运用衬托手法,以空前的气魄 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周郎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另外,用典也常见于古典诗词中, “用典”即是把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典故之中, 这样既可以使诗词语言凝练,又可以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通过孙权、刘裕、刘义 隆、拓跋焘、廉颇等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主 题思想,充分体现了词人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复杂心态 因此,要欣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必须仔细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四、揣摩、体味诗歌中富有神韵的的语言四、揣摩、体味诗歌中富有神韵的的语言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也就是说,第 4 页 共 5 页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只言片语,就可成为全篇的警策所谓“警策”就是精炼扼要而含 义深刻动人的句子,又称警句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 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画 龙点睛,使全句乃至全篇游龙飞动,通体生辉,这便是所谓的“诗眼”诗词之眼,是 最能开拓意旨和最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因而诗词中的关键词自然就成为诗词鉴 赏中命题的热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 一句之美,甚至一词之妙,诗人常靠炼字、炼句、炼意来增强诗句的动感,展现诗歌 的神韵,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之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这一名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 而来的江水,从而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眼前虽是一组空境头, 但所描绘的秋色却历历在目,气象阔大,形象鲜明,使人如身临其境,而所展示的 境界,也极其雄浑高远,饱含了诗人的无穷情思,形成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艺 术整体。

      唐代诗人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巧用一“敲”字 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正是诗中所表现的这种优雅的处所、 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宋代词人宋祁在词《玉楼春》中借助“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人格化的“闹”字凸 现了红杏挂满枝头、争奇斗妍的盎然春意,且动感十足,意态传神王国维称之曰: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因此,在欣赏诗歌意境的过程中,还必须揣摩、体味诗歌富有神韵的的语言五、熟知作家的独特风格和作品的精湛构思五、熟知作家的独特风格和作品的精湛构思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先 ”这个“气”我们可以理解为诗人 的创作风格生活的丰富性和诗人的个性产生了诗歌风格的多样化诗歌的多样化 是艺术的规律,更是自然的规律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诗《归园田居》中描绘出了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 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 的风光,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从这首诗的颔联就能得到体现:“漠漠水田飞 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通过色彩之美,写出了人的闲散安逸,表现了景的画意盎然。

      正如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东坡题跋》卷五) 晚唐诗人杜牧在《赤壁》这首咏史吊古诗中,开篇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第 5 页 共 5 页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将这次胜利的关键归到东风这一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 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诗的构思极 为精巧,点染用功 再如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白的诗清俊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词豪放、雄浑,柳 永、李清照的词清丽、婉约 而同一作家也有风格迥异的作品只有熟知他们的构思与创作风格,才能深入 把握诗歌的意境 因此,要欣赏古典诗歌,还应该适当借助对作家的独特风格和作品的精湛构思 的理解,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优美意境六、有意识地构建语言表达的答题模式六、有意识地构建语言表达的答题模式 《论语》上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准备工夫做好了,就能事半功倍 了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要让他们有意识地构建一些语言表达的模式,这 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比如分析诗词的意境,可以用“通过……景象的描绘,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情感”;分析表达技巧,可以用“采用了……手法(技巧),达到了……效果”;分 析炼字,可以用“选用了某个关键字,包含着……内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等。

      另外,还要用“诗家语”去解诗词,不说外行话,不说大白话比如作者的感情, 可以说愉悦、欢快、沉痛、悲愤、闲适、恬淡、依恋之感、仰慕之意等;概括意境特征, 可以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语言特点,可以表述为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