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与辛弃疾词的比较研究doc.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190702186
  • 上传时间:2021-08-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2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苏轼与辛弃疾:两人都是性情中人苏轼天性豪放,豪放畅达;辛弃疾气势雄伟,豪壮悲愤苏轼词风自然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苏辛二人所用意象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二人的写作手法也有一些共通之处,可以说是不断继承发展的苏轼的豪放是很洒脱不羁的,是个性所决定的因为苏轼是一个很乐观的文人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利,但是他的学问和他的性格,使他始终能够很洒脱很轻松的看待生命中的坎坷和不满意,所以苏轼的豪放是从心里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给人的感觉是自然飘逸和洒脱的,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辛弃疾的豪放给人的感觉是壮烈忧郁,因为辛弃疾本身就是一个很特别的词人,他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但是南宋是一个懦弱腐朽的王朝,大部分当权者是主张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毫无疑问,辛弃疾的主战肯定会得罪当朝握有权力的人他有着像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使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得到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感觉,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情,令人感到十分惋惜可是他的不受重用又导致他的失意,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杜甫似的忧郁总起来看,苏轼的豪放是乐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关键词:苏轼;辛弃疾;意象;写作手法;词风AbstractSu Shi and Xin Qiji: Both are people in a temperament. Su Shis nature is un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Xin Qiji is magnificent and heroic. Su Shis word style naturally reached, Xin abandoned the word Feng Haojian, and Suxins images were not the same. Each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twos writing techniques also had some common point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y continued to inherit and develop.Su Shis freedom is very free and unrestrained, is determined by personality. Because Su Shi is a very observant literati. Although his political career has been very unsuccessful, his knowledge and his character have always enabled him to look at the setback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life very freely and easily. Therefore, Su Shis boldness is a natural expression from his heart. It is natural to give people a sense of elegant and free, as smooth as flowing water. Xin Qijis boldness gives people a feeling of heroic and melancholy, because Xin Qiji himself is a legendary lyricist. His greatest desire is to recoverthelostlandintheNorth.However,theSouthernSongDynastywasaweakdynasty. Most of the people in power were advocates of peace and securit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Xin Qijis main battle will surely offend the DPRKs grip. His heroic and straightforward character has made his wishes impossible to achieve, so in his works he is naturally filled with a sense of grandeur and boldness, filled with the sadness of a patriotic soldier. It is regrettable. However, his lack of reuse led to his frustration. This added some Du Fus melancholy to his extravagance. On the whole, Su Shis generosity is to reach the viewers elegant style, relaxed and charming; Xin Qijis boldness is the sad and heroic voice of ambition. It is gloomy and shocking.Keywords: sushi; xinqiji; image; writing techniques; ci style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1章 绪 论 1第2章 苏轼与辛弃疾的意象的异同 32.1 苏轼与辛弃疾运用意象的比较 3第3章 苏轼与辛弃疾写作手法的异同 53.1 苏轼与辛弃疾写作手法异同的比较研究 53.1.1 苏轼的“用诗行词” 53.1.2 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6第4章 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异同 94.1 苏轼词风分析 94.2 辛弃疾词风分析 104.3 苏轼与辛弃疾词风异同的比较分析 10结 语 15参考文献 17致 谢 19第1章 绪 论苏辛的词作成就非常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辛词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也是研究较多的一个方向还有苏辛对词风的开拓开拓了词的更广阔的天地,苏辛的词得到大多学者的推崇本论题的研究概况:辛弃疾是南宋词坛的领袖人物,对于辛弃疾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百年辛词的研究史上,不断有学者对某一时段的辛词研究作出总结和反思,这是非常必要的,对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反思是为了推进未来的辛词研究更好地发展回望辛词的研究史,有不少学者对20世纪不同时期的辛词研究都作过很好的总结和评价,在辛词的研究史上,做出来很大的贡献我参考相关文献,决定从三个方面来写苏辛词,参考以下文献1.辛弃疾词巴蜀书社2.宋词名篇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3.金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第八卷第174页第二段4.辛弃疾词选择巴蜀书社第9页第三段5.辛弃疾词选择巴蜀书社第197页6.唐宋词名篇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三册第408页第二段7.辛弃疾集河南文艺出版社8.辛弃疾诗词全集古文书局9.浅议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王国佐.科技视界期刊.10.辛弃疾集.中华书局11.《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主编马积高﹑黄钧2004年7月12.《苏轼词话》王仲厚唐都学刊(西安)1984年13.《苏轼初期词简论》高文翔曲靖师院《语文函授》1984年14.《苏轼的物境与神境》,申秀云,远大学报,.15.《北宋词人创作观念的变化》(上),邓魁英,文史知识(北京)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苏辛的的比较研究也是不断的取得成果,对苏辛的研究逐步深入,由浅入深,本文将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苏辛的意象异同的比较,二是苏辛写作手法异同的比较,三是苏辛词风的比较研究,从这三方面深入了解研究苏辛词。

      第2章 苏轼与辛弃疾的意象的异同苏轼与辛弃疾运用意象的比较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柳枝花草及美丽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而苏轼他是首次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以清晰的秀丽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农村风光与农事生活,他以抒怀言志,更多的注入自我,多方面表现自我的生活和情怀个性.他以词的慷慨激昂的立功报国豪情,如《江城子》.因此,他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意境[1]苏轼则是运用一些动物和一些事物表达自己心中的思绪,通过鸿雁来表达一种人性光辉,也有以孤鸿为喻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苏辛二人有一些相似之处,通过意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辛弃疾多通过意象表达自己报效祖国的衷心,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情,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而苏轼多通过意象表达自己自身的思想感情儿女情长。

      第3章 苏轼与辛弃疾写作手法的异同3.1 苏轼与辛弃疾写作手法异同的比较研究3.1.1 苏轼的“用诗行词”苏轼在自己词风的变换中,主要使用的是“用诗行词”的方法该方法顾名思义,用诗的行文和表现方法去创作词苏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两大特点,分别是用题序和用典故对于一首词而言,如果有词题和词序,那么词人就能很方便的告知读者,词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写作缘由而且,这两种形式,还能一改过去词作中的单调逼仄,拓深词作的内在美同时,苏轼还是古人词作家中,首位在词的创作中用典之人,开创了一代先河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可以进行精炼的叙事,还能或隐晦,或委婉地表达内心感情在苏词中,大量运用典故和题序的做法,增加了词作中的表达手段,给宋代之后的词作,带去了深远影响[2]透过现象看本质,苏轼通过“用诗行词”的方法,进行词的创作,真实目的则是要把词从音乐作品中,剥离出来,突破音乐规则对词的一切限制,从而将其革新为一种独立地、能进行个人感情宣泄的艺术形式所以,苏轼的词作,基本都是为阅读而生,鲜有演唱的表演因此,他的词都非常注重感情喷发的自由,尽管在字里行间还充斥着音律规范,但却没有被音律所限制基于这个原因,苏轼的词作大多豪迈放肆,不拘一格,就算有些只言片语没有遵守音律,但也不会影响整首词作之中感情的顺畅表达。

      鉴于此,苏词和苏诗,字里行间不仅充盈着作者的丰沛情感,还给读者带去变化万千的想象以及缤纷多彩的语言风格尽管如今只有三百六十二首苏词留存于世,而且其中大部分的词风,与传统的婉约柔美相比,差别并不是不大,但能展现出苏轼那光明磊落、意气澎湃风度的词作,也占有一定数量,比如广为人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在两宋词风的转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碧鸡漫志》的卷二中,王灼先生评论道,“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就是说,苏轼将词这种艺术体裁,从音乐中剥离出来,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而令后人有了新的表达手段这种做法的影响很深远,建炎南渡之后的词人,以及辛派词人,都深受感染,并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众多流派3.1.2 辛弃疾的“以文为词”而在辛弃疾手中,则是词由文作这样一来,词作中所用的语言,不再受任何规则的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