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曲如晓 第十一章技术贸易 .pdf
9页第十一章 技术贸易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明确技术贸易基本概念和发展成因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技 术进出口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掌握我国发展技术贸易的 政策、原则和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点 二、中国技术进出口发展概况 三、技术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中国技术进出口政策 五、中国技术进出口管理 第一节 技术贸易概述 一、技术贸易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将其 技术的使用权授予、出售或购买的一种贸易行为 (二)基本交易方式 主要有许可证贸易、顾问咨询、合作生产、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与协助等 (三)贸易对象 包括软件技术和作为技术载体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等资本货物等由于高新技术 产品通常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所以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也归类于国际技术贸易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 (一)技术是没有特定形状的商品 在技术进出口行为发生之前,技术的拥有方往往不披露技术的真实内容,其技术的 潜在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实施技术并生产出产品之后,才能最终判断技术的特性 (二)技术贸易一般为技术使用权的转移,而不是所有权的转移 技术进出口通常为技术使用权的转移,以及使用该技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权利的 转移,很少发生技术所有权的转移。
(三)技术贸易往往使交易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技术进出口不是一次性的简单的交易行为,往往伴随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技术贸易的双方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 技术进出口交易的双方,往往是同一技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既是合作伙伴,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1 页 共 9 页 又是竞争对手,潜伏着利益冲突 (五)技术进出口受诸多条件的制约 技术拥有方是否愿意提供先进技术,技术拥有方国家的技术贸易政策,以及技术进 口方能否消化、掌握该技术,都有可能影响技术的进出口 三、技术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世界高技术贸易额逐年攀 升,从根本上促进了技术进出口的迅速发展 (二)跨国公司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推动了生产全球化的发展,高技术产业成为全球化程 度最高的产业,加快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 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比重大大下降,而与新经济相关的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 科技产业跨国投资快速发展,带动了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 (四)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中国家也已经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日益重要的制造基地,从而加速了国际技 术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引进技术 一、中国引进技术发展回顾 (一)第一阶段(1950~1959 年) 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其中包括 156 项大型项目,填补了 机械、电力、汽车、能源、电讯等部门的技术空白,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阶段(1960~1969 年) 转向从日本和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主要是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精 密机械、纺织机械等行业的关键性技术和设备,但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技 术引进一度被迫中断 (三)第三阶段(1970~1978 年) 先后与日、德、英、法、荷、美等国厂商签订 了 310 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项目合同, 包括大型化肥设备、大型化纤设备、石油化工装置、数据处理、轧钢设备、发电设备、 采煤机组等 (四)第四阶段(1979~1996 年) 1、引进模式由新建企业为主转向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 2、引进方式由原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发展为许可证贸易等多种方式 3、引进国家(地区)由少数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转变为许多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2 页 共 9 页 (五)第五阶段(1997 以来) 1、按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大引进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比重 2、软件、硬件技术引进的比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3、技术引进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4、自主确定、自筹资金的技术引进项目在不断增加 二、引进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无论是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 级,还是跳跃式地发展新兴产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缩短了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直接使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一般从引进到投产,只需 2 至 3 年时间,可大大节省自己探索的时间同时,由于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可以提高科技 发展水平的起跑点 (三)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企业通过直接购买国外的技术专刊、技术诀窍以及成套设备、生产线等,可以节省 研究开发时间,在短期内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及加工水平,加快企业发展,改变企业技术 落后面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技术的发展和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五)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了出口商品结构 依靠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科技水平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尽快提高我国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效率的扩大出口,并能促进现成高技术产品和技术出口能 力, 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目标能在高水平上实现 三、中国引进技术的政策 (一)中国技术引进政策的国际背景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是中国制定技术引进政策的基本背景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各 国在贸易、投资、技术以及生产要素等方面一体化的加强,它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深 远。
1、加快了各国间商品、服务、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加快了技术扩散和转移 3、全球化会促进技术开发及技术竞争 (二)中国引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3 页 共 9 页 1、引进主体将从国家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转变;并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 系 统联合引进转变 2、引进的目的将从生产使用与进口替代为主向消化创新同参与国际合作转变 3、引进方式将从单纯进口生产线向更加重视引进软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转变 4、引进对象将从以“产品导向”技术为主逐步向产业基础技术、主要技术和高新 技 术转变 5、引进技术的管理体制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6、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再开发 (三)中国引进技术的优先领域 1、高新技术及产业化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 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 2、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能源与环保、交通运输业、原材料、加工制造 业、 建筑业等传统产业 第三节 技术出口 一、我国技术出口发展回顾 (一)探索阶段(1981—1985 年) 1、技术出口无计划、自发地进行; 2、出口主要以新技术、新工艺等软件技术为主; 3、以工业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国和地区; 4、国家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管理法规及相应鼓励、扶植政策; 5、技术出口额很小。
(二)起步阶段(1986—1988 年) 1、确定了归口管理部门、技术出口政策、审批权限和程序; 2、外经贸部和国家科委制定了鼓励技术出口的优惠政策 3、出口金额和出口品种逐年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4 页 共 9 页 (三)初级阶段(1989—1995 年) 1、成交金额迅速上升; 2、以技术出口带动成套设备出口的项目迅速上升; 3、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明显增加; 4、向发达国家技术出口继续呈上升趋势 (四)迅速发展的新时期(1996 年以来) 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图 1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163.1 202.5 247 370.4 464.4 677.1 1102.2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出口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编制 图 10—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8.9 11 12.7 14.9 17.5 20.8 25.2 0 5 10 15 20 25 3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5 页 共 9 页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编制。
二、中国技术出口的政策导向 (一)技术出口与科技兴贸战略 1、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出口商品结构仍相对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还是在产品的技术高度上, 尚有很大差距当今的贸易强国大多也是制造业强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 易强国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向贸易强国转变 科技兴贸战略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内涵之一是要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以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方向 的转变 (二)技术出口政策 1、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 组织重点出口产品关键技术开发,力争在软件、生物医药、通信产品等领域取得技 术突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出口能力 2、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 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机电行业和纺织行业的重点出口企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开发 新产品、新材料,实现行业技术改造跨越式升级 3、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高技术贸易 加强信息技术在外贸领域的推广应用 4、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投融资、海关监管、外汇管理、税收管理、进出口管理、 人员进出管理等方面采取新的措施,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方面 进行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创新。
5、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及一系列配套技术贸易法律法规的颁布和 修订,对于促进技术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鼓励有较大出口市场和出口潜力的技术成果 在国外申请专利;推动企业开展国际质量认证、安全认证、环保认证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6 页 共 9 页 第四节 技术进出口管理 一、技术进出口管理依据 《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为保护我国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鼓励 先进、适用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发展民族科技,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进入 世界先进行列,起到保障作用 二、技术进出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措施 (一)实行有管理的自由进出口原则 1、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国家准许技术的自由进出口 2、鼓励先进、适用的技术进口,也鼓励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 3、对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人的生命或者健康的、破坏生态环 境的、违反国家的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规定的,禁止进口 (二)对进出口技术实行分类管理 我国将进出口技术分为禁止、限制、自由进出口三大类 1、《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及《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禁止 进 出口的技术,不得进出口。
2、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与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 3、对属于自由进出口的技术,实行合同登记管理 (三)法律责任 1、进口或者出口属于禁止进出口的技术的,或者未经许可擅自进口或者出口属于 限 制进出口的技术的,依照刑法关于走私罪、非法经营罪、泄露国家秘密罪或者其他罪的 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区别不同情况,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或者由国务 院 外经贸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3、变造或者买卖技术进出口许可证或者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的,依照刑法关于 非 法经营罪或者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4、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并可 以 撤销其对外贸易经营许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 7 页 共 9 页 (四)技术出口管制 为了保证国家秘密技术安全以及履行国际义务,我国对敏感物项和技术的出口实施 出口管制 (五)限制出口技术的审查管理 对限制出口的技术,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