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符号任意性综述.doc
8页语言符号任意性综述摘 要: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都由能指和所指 两个方面构成,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义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 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普通语言学语言符号的 “任意性”有着自己独特、丰富、严谨的含义:它既包括任意性与强制性、 可变性与不可变性,也包括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同时也包括约定性、 民族传统性、理据性本文将通过国内外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论争现状來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进行阐述纵观国内外语言学界20年来的争论, 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论争基本上以三种观点为主展开的:1)一部分学者 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他们在重申索绪尔观点正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 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2) 一部分学者对任意性原则持反对观,他们 认为语言符号是象似的;3)还有学者认为应该辩证地來看语言符号的任 意性与象似性问题,应该考虑语言符号在语言系统不同层面上的关系这 些人认为象似性与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重要原则,它们的重要性因语 言系统的不同层面而有所变化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一.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述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本质精华在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他将这一原则 视为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
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即概念和音响形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因果关联关于任意性,索绪尔有一段界 定性言说:“任意性这个词还要加上一个注释它不应该使人想起能指完 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宙选择(我们在下面将可以看到,一个符号在语言集 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我们的意思是说,它是不 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我 们由此可知索绪尔所界定的语言学意义上的“任意性”,它与日常生活中 所使用的“任意”的概念不可以等同起来而口,尽管索绪尔将任意性原 则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但同时他也认识到了语言符号的另一特征一一象 似性,他使用的术语是“可论证性”他说:“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 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在最少的 组织性和最少的任意性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切可能的差异各种语言常包括两类要索一一根本上任意的和相对的可以论证的一一但 是比例极不相同显然,索绪尔的任意性并不排斥语言的象似性,两者 都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就“像是两股相对的潮流,分别推动者语言的 运动:一方面倾向于采用词汇的工具一一不能论证的符号;另一方面是偏 重于采用语法的工具,即结构的规则但两者地位不同,任意性是根本 的、基础性的,而可论证性却是人们在使用基本的语言符号时给语言中的 某些部分带来的一种秩序和规律性。
二.一部分学者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惠特尼在《语言与语言研究》一书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世界上所有 语言中的词与观念之间都不存在任何内在、根本的关联人的交际手段和 其他动物的传达方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是本能的,而前者则是任意 的、约定的只消举出一个例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对象客体 而言,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就有多少个名称甚至在拟声或模仿成分最 为明显的情况下,如布谷鸟这个词,除了方便之外,其中并没有任何必然 的联系如果说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话,那么,这种必然性应该同样可以 推及到其他的动物和声音,乃至所有的语言事实上,在其他情况下,人 们是用完全不同的名称来表达这些观念的法国语言学家梅耶指出/语 言的符号是任意规定的:它只有靠传统的力量才能有意 义……只因为语 言符号具有这种完全的任意性质,才能有现在研究所需要的丿力史比较方 法萨丕尔认为语言符号完全具有任意性特征他在分析了拟声词和感 叹词也具有相对任意性之后,提出这两种表面上具有非任意性特征的语言符号,其本质都是约定俗成 的,即任意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后期的杰出代表霍凯特在《语言的起源》 一书中将任意性界定为语言的基本属性在国内,也有很多语言学家支持这一观点。
索振羽认为:(1)符号的 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2)符号是不可论证的,即対现实中跟能指 没有任何口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这里,说能指和所指没有任何自 然联系,就是说从某个语音(或音的系列)的生理或物理性质说不出它跟 某个意义结合成语言符号的理由,反之也一样王德春也认为:“首先, 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的;其次,语言发展中语言单位Z间往往具 有理据性;再次,理据本身也是任意的,因而语言符号及其理据与客体都 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郭鸿“坚持索绪尔提出的两大特性:任意性 和线条性,是符号系统的本质特征,是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支柱 并且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事实能证明任意说不成立马壮寰则认 为“非任意性的存在不能构成对任意性的否定,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层面, 存在程度也不尽相同一一任意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在强调语言符号任 意性的学者中,他们对任意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三•一部分学者对任意性原则持反对观,他们认为语言符号是象似的前苏联语言学家雅库宾斯基首开任意性原则批判之先河,他认为“索 绪尔并没有考虑到语言符号的矛盾;尽管从它的结构來看语言符号是任 意的、偶然的,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语言和整个社会的演化着 的系统中,它既不是任意的、偶然的,也不是人们对它无能为力的”。
在 不少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雅各布森基于对音素(元 音)能唤起特定的声音形象(意象)以及拟声词等现象的思考,从象似性 角度就语言符号的性质提出了与索绪尔相反的观点,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 的联系是必然而并非任意韩礼德同样认为语言符号具有非任意性特征, 他指出语言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不断进化,其组织方式因而具备了应对需求 的各种功能,因此语言(符号)不是任意的法国符号学家德里达同样反 对任意性学说,他的观点是:语言符号存在于一个系统之内,每一个符号 都有其在系统内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符号既与其他符号不同,又与其 他符号相关联,系统内部的符号处于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在这个意义上, 符号不是任意的,而是规定的波兰语言学家克鲁舍夫斯基早在19世纪 80年代就推出相似性和相邻性,他认为在符号施指和受指之间只存在一种 习惯性的相邻性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的,它对语言集团 的所有成员来说都具有强制性这些人总会用两个例子來反驳语言符号是 任意的:一种是拟声词,如“布谷” “滴答”“叮咚”,另一种是感叹词,如“哎呀”“啊”“唉” 在国内,许国璋最早质疑“任意性原则”他列举了七大理由说明语言的非任意性特征,指岀语言本身是“理据行 为”,因而不会包含任意性因素;语言符号系统的能指和所指是通过语言 的制约和社会的制约建立联系的;即便语言具有任意性特征,那也只局限 于原始的'亚当’式命名时期,其后的部落时期以及文明社会时期,语言 就不是任意的了。
李葆嘉对任意性原则的批判最为尖锐他提出,“任意性原则”有三 大失误:第一,“对所指和能指的关系不加历史的探索,而以'任意性' 一言蔽之”;第二,“以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能指和所指结合关系的差别来证 明同一语言系统之内能指和所指结合关系的任意性”;第三,“把符号的丿力 时演变性与符号的不可论证性混为一谈”王寅从象似性角度对索绪尔的 “任意性原则”提岀了质疑,他认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掩盖了 语言中大量存在的象似性成分,而把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作为语言学的支 配性原则不利于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认为语言符号的“物质外壳” (能指)与其“所指意义”(所指)并非随意结合,二者之间存在可论证 的理据因此,“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象似性,而不 是任意性,象似性具有自然的、本源的、主要的性质”四•还有学者认为应该辩证地来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我们知道,语言符号任意说相对来说在国内有较长的历史,也形成了 比较成熟的意见,但近来有关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成果也不容忽视,因 此也有学者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持一种客观的、辩证的态度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文中,朱永生在强调了语言符号任意 性的基础上指出: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争之事实。
孙 立平认为,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存在于一切语言体系之中,而相对的理 据性存在于具体的语言体系内,任意性和理据性并非对立和隔绝,而能共 依共存卓俊科分析了任意性讨论的层面和层级,提出任意性和理据性可 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只有承认语言不同层面能得到任意性和理据 性,“才能达到对语言做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研究的目的”;张绍杰、张延飞 认为任意性和理据性同等重要,前者是“根本原则”,后者是“区分任意 性原则的尺度”,并强调象似性概念并不能否定“任意性原则”,因为“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两者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五•我的观点其实对于以上的那些反对符号任意性的观点,我们可以举出儿个例子 就可以推翻它第一,各国语言里都存在大量的同音异义词以及同义词、 近义词如同音异义词:甘草(gdn ca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荚果褐色根和根状茎有甜味,可入药,也可做香料干草(gn cao):晒干的草,有时特指晒干的谷草Bank: a business that keeps and lends money.(银彳亍)Bank: land along the side of a river or lake・(堤岸)同义、近义词:砥砺一一磨练一一摔打一一锤炼一一锻炼Fight beat hit strike spank slap (打)第二,词根词缀等派生词出现,也可以证明任意性的观点。
比如:用 "-ology” 来表学科,“biology 生物学,archaeology 考古学,sociology 社会学,technology科技geology地质学,psychology心理学”;用“- 子”、“老-”表示人名或称谓,“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柱子、二癞子” “老师、老公、老婆、老爷、老王”第三,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称谓是不同的如:“太阳” 一词在不同方言里有不同的叫法,“阳婆、日头、太阳公公、而头、天弟 儿”;“雪糕冰糕、冰棒、棒冰、冰棍儿、冰淇淋等;同样是鸭子,它 的叫声在汉语里是“嘎嘎”,在英语里是"quack",在韩语里是“”,在法 语里是"coin-coin",而就冃前来看,鸭子并没有因为国度不同而使用不 同的语言纵观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信息:词在 最初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是任意的,但是新词要在旧词的基础上产生的时候 就具有了理据性,比如两个单纯词组合成一个复合词,“黑”和“板”原 木有各自的意思,但它们构成一个词“黑板”就有了联系再如现在我们 用“AA制”代替了“每个人各自付钱”,用“WT0”代替了 “世界贸易组织” 而上面所说的拟声词和感叹词在语言中毕竟是少数的,我们只能说那是特 例,并不能以偏概全。
总Z,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可否认的,正因为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原则,世界上才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语言,也正因为这样语言才能发展变 化另外,我认为,在对待任意性和可论证性时认为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某 种动态的平衡:毫无节制地使用任意性原则,会把结果弄得非常复杂,可 论证性就可以避免这种复杂局面的出现,対语言这种木来很混乱的系统作 局部的修正不走极端、不抠得太死,就能够看到语言同时具有这一对相 互对立的特点所以我们要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这 一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只拘泥于一种观点作者单位:吉林 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2] 裴文.《索绪尔:本真状态及其张力》[M]・商务印书馆,2003年 6月[3] 马壮寰.《任意性:语言的根木属性》[J] •外语研究,2002年[4] 李葆嘉.《论索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