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

3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331470
  • 上传时间:2017-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41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of Thermo-Environment &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Jiangsu Province目 次1 总则 2 术语、符号 3 设计指标 4 建筑热工设计的一般规定5 围护结构的规定性指标 6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7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节能设计 8 可再生能源应用附录 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附录 B 窗的传热系数 附录 C 建筑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附录 D 主导材料与计算参数 附表 E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值 本标准用词说明 总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的方针政策,改善建筑物室内热环境;提高我省居住建筑物采暖、空调降温等方面耗能的使用效率,特制订《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2013 (以下简称标准)通过建筑设计和采暖与空调降温设计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率达到规定的水平我省建筑节能应达到 65%的水平,有条件时宜达到更高的节能水平1.0.2 本标准规定了我省范围内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标准、能耗标准及节能设计原则和要求。

      1.0.3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1.0.4 建筑节能设计应包括以下过程:1 建筑设计满足本标准节能设计的一般性规定;2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符合本标准的围护结构规定指标,或建筑物综合能耗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指标;3 采暖空调设计符合本标准要求1.0.5 按本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 术语、符号2.0.1 节能建筑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利用自然能源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降温能耗降低到规定水平;同时,当室内不采用采暖与空调降温措施时,仍满足一定居住条件的建筑物2.0.2 被动建筑 冬季主要通过被动采暖,夏季主要通过自然通风,只在冬夏季极端气候条件下才开启采暖、空调设备的建筑2.0.3 主动建筑冬夏季主要通过集中式采暖、空调来调节室内舒适度的建筑主动建筑分为两类:Ⅰ类为集中采暖的建筑,Ⅱ类为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的建筑2.0.4 采暖期天数(Z h)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 5C 的天数称为采暖期天数,单位:d。

      2.0.5 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t o) 当地气象台(站)冬季室外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 5C 的累年平均值,单位:C2.0.6 空调降温期天数(Z c)累年日平均温度高于或等于 26C 的天数,称为设计计算用空调降温期天数,单位:d 2.0.7 空调降温期室外平均气温(t o) 当地气象台(站)夏季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或等于 26C 的累年平均值,单位:C2.0.8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 h)在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全部房间平均计算温度为 18C,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单位:W/m 22.0.9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q c) 在设计计算用空调降温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全部房间平均计算温度为26C,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空调设备提供的制冷量,单位:W/m 22.0.10 建筑耗电量指标(q e·r) 在设计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全年消耗的电量,单位:kW·h/m22.0.1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K,在单位内通过 1 m2 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W/(m 2·K)。

      2.0.12 围护结构传热阻(R 0)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倒数, 单位: m2·K / W2.0.13 热惰性指标(D 值) 表征围护结构阻止热量传递和对温度波衰减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对单一材料围护结构:D=R×S; 对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 Σ R×S 式中 R 为围护结构材料层的热阻,S 为相应材料层的蓄热系数2.0.14 建筑物体形系数(S )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层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空调降温的楼梯间隔墙及户门的面积2.0.15 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总和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总和的比值2.0.16 遮阳系数(Sc) 遮阳系数:在窗户洞口面积范围内,在夏至日室外阳光通过外门窗进入室内的辐射能与该范围内阳光总辐射能的比2.0.17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表征建筑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的能力的无量纲指标,是一个小于 1 的系数2.0.18 被动采暖不通过专用采暖设备,只利用外部辐射得热和室内得热,提高室内温度的做法2.0.19 气候分区我省徐州市、连云港市属寒冷地区,其余各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2 设计指标3.1 室内热环境参数3.1.1 被动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应满足下列条件1 冬季间歇采暖建筑室内平均温度不低于 18C ,换气次数为 1.0 次/h 2 夏季间歇空调建筑室内平均温度不高于 26C,换气次数为 1.0 次/h 3 冬季被动采暖建筑室内平均温度夏热冬冷地区不低于 12C,寒冷地区不低于 10C4 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高于 35C3.1.2 主动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应满足下列条件1 采用集中采暖的建筑,室内温度不低于 18℃,新风量 2m3/m2·h2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夏室内温度不高于 26℃,新风量 3m3/m2·h3.2 能耗指标3.2.1 被动建筑通过采暖与空调降温措施,使室内热环境达到 3.1.1 的第 1、2 款的条件要求时,其建筑物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 3.2.1 规定的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指标之和表 3.2.1被动建筑采暖耗热量、空调耗冷量、耗电量指标 采 暖 期 空 调 降 温 期地 区耗热量指标qh(W/m2)耗电量指标qe·r(kWh/m2)耗冷量指标qr(W/m2)耗电量指标qe·r(kWh/m2)夏热冬冷 16.1 10.4 16.2 8.8寒 冷 18.0 11.6 14.0 6.33.2.2 主动建筑通过采暖与空调降温措施,使室内热环境达到 3.1.2 的第 1、2 款的条件要求时,其建筑物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 3.2.2 规定的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指标之和。

      表 3.2.2 主动建筑采暖耗热量、空调耗冷量、耗电量指标 采 暖 期 空 调 降 温 期地 区耗热量指标qh(W/m2)耗电量指标qe·r(kWh/m2)耗冷量指标qr(W/m2)耗电量指标qe·r(kWh/m2)夏热冬冷 13.0 18.0 14.0 22.0寒 冷 15.0 24.0 —— ——3 建筑热工设计的一般规定4.1 基本规定4.1.1 夏热冬冷地区宜优先采用被动建筑;当进行主动建筑设计时,宜采用Ⅰ类主动建筑4.1.2 寒冷地区不得采用Ⅱ类主动建筑 4.2 布局与绿化4.2.1 选址 宜选用有良好日照和自然通风条件的地块,不宜布置在洼地4.2.2 布局1 建筑群体的平面和竖向布局,宜采用交错排列、斜、坡地台阶排列等形式不宜采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周边式和混合式布置形式;2 有条件时,宜引入水陆风或山谷风以改善居住区的夏季热环境避开冬季北向风口地段4.2.3 朝向宜为南偏西 5至南偏东 30之间 Ⅱ类主动建筑宜为南偏东、西各 45°之间4.2.4 日照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按《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 及《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日照环境执行。

      冬至日底层南向房间宜保证日照时数 1 小时以上4.2.5 室内自然通风应根据建筑群体的平面和竖向布局,结合建筑朝向,合理设计户型、室内布局、建筑开口面积及位置,以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宜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分析4.2.6 绿化宜在建筑物需要遮阳部位的南侧或东西侧配置树冠高大的落叶树,或采取屋面绿化、墙面绿化措施建筑物周边场地绿化等应满足规划要求4 围护结构的规定性指标5.1 体形系数5.1.1 被动建筑建筑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 5.1.1 限值的规定若体形系数超出表 5.1.1 规定的限值时,则应按照第 6 章的要求进行节能综合指标判断表 5.1.1 被动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数地 区≤3 层 4~5 层 6~8 层 9~11 层 ≥12 层夏热冬冷 ≤0.55 ≤0.45 ≥0.25 且≤0.40 ≥0.25 且≤0.35寒 冷 ≤0.52 ≤0.38 ≥0.20 且≤0.33 ≥0.20 且≤0.30 ≥0.20 且≤0.265.1.2 主动建筑建筑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 5.1.2 限值的规定若体形系数超出表 5.1.2 规定的限值时,则应按照第 6 章的要求进行节能综合指标判断。

      表 5.1.2 主动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数地区 主动类别≤3 层 4~5 层 6~8 层 9~11 层 ≥12 层Ⅰ类(集中采暖) ≤0.55 ≤0.40 ≥0.25 且≤0.35夏热冬冷Ⅱ类(集中采暖、空调) ≤0.55 ≤0.40 ≤0.35寒 冷 Ⅰ类(集中采 暖) ≤0.52 ≤0.35 ≥0.22 且≤0.33 ≥0.22 且≤0.30 ≥0.22 且≤0.265.2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5.2.1 6 层及以上被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 5.2.1 中两个系列指标中的任一系列要求表 5.2.1 6 层及以上被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 [W/(㎡.K)]、热惰性指标 D系列一 系列二屋面 K≤0.6, D≥2.5K≤1.2, D≥2.5 K≤1.5, D≥2.5外墙K≤1.0,1.6≤ D<2.5 K≤1.2,1.6≤ D<2.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K≤1.0 K≤1.2分户墙、分户楼板、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 K≤1.8 K≤2.0通往封闭空间 K≤2.6 K≤3.0户门 通往非封闭空间或户外 K≤1.5 K≤1.7外窗 应符合本标准表 5.2.8-1 中系列一的要求 应符合本标准表 5.2.8-1 中系列二的要求【 条文说明 】 :分户楼板可采用隔音垫。

      5.2.2 4~ 5 层被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 5.2.2 中两个系列指标中的任一系列要求表 5.2.2 4~5 层被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 [W/(㎡.K)]、热惰性指标 D系列一 系列二屋面 K≤0.5, D≥3.0K≤1.0, D≥2.5 K≤1.2, D≥2.5外墙 K≤0.8,1.6≤ D<2.5K≤1.0,1.6≤ D<2.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K≤0.8 K≤1.0分户墙、分户楼板、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 K≤1.5 K≤1.8通往封闭空间 K≤2.6 K≤3.0户门 通往非封闭空间或户外 K≤1.5 K≤1.7外窗 应符合本标准表 5.2.8-2 中系列一的要求 应符合本标准表 5.2.8-2 中系列二的要求5.2.3 3 层及以下被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 5.2.3 中两个系列指标中的任一系列要求表 5.2.3 3 层及以下被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 [W/(㎡.K)]、热惰性指标 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