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docx
5页A六年级上册一、 (3、馒头发霉了)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我的材料: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我的方案:1、将封闭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 度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 2、将封闭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虽的 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 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记录表)我的发现:放在温度高的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 长出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时间才长出霉菌我的结论:馒头在高温,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二、 (5、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实验我的材料:蜡烛、小刀、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我的方案:1、用小刀切割蜡烛、碾碎蜡烛,弯折蜡烛, 熔化蜡烛等方法,观察蜡烛的变化2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变化同时用试管夹将 干玻璃片夹住,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现象我的发现:切割,蜡烛变小;碾碎,蜡烛变成粉末状;弯折,蜡烛有的弯了有的断裂;熔化,蜡烛变成液体状态;点燃,蜡烛燃烧,产生烟我的结论:切割、碾碎、弯折、熔化蜡烛是形态的变化 燃烧蜡烛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三、 (6、食盐和水泥)(一、)探究食盐变化实验我的材料:烧杯、玻璃棒、食盐、火柴、刈蜗、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 酒精灯。
我的方案:1、向烧杯中倒入水,用小勺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 现象2 、把食盐水倒入刈蜗,放在铁架台铁圈上,点燃酒 精灯加热,观察现象我的发现:把食盐放入烧杯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慢慢不见了;用酒精灯加 热刈蜗中的食盐水,水分慢慢蒸发,最后剩下食盐我的结论:食盐能溶于水中,也能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恢复原状二、)探究水泥变化实验我的材料:盘、水泥、火柴、土甘垠!、小 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我的方案: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2 、将水泥块放入培蜗,放在铁架台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我的发现:往盘中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 凝固;用燃酒精灯加热增蜗中的水泥块,水泥块没有变化我的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四、(7、铁生锈)铁钉生锈的条件(一) 我的材料:试管 4支(其中两个带橡皮塞)、光亮的铁钉4枚、电吹风一 个,纯净水,食盐我的方案:1、 将4支试管编号1、2、3、42、 用电吹风将1号试管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 并立即用橡皮塞将口塞紧, 使其与外部空气不能接触3、 在2号试管内装满煮沸后的水,放入一枚铁钉,使铁钉完全浸没水中,用橡 皮塞塞紧。
4、 在3号试管内装入少H纯净水,放入一枚铁钉,使铁钉一部分在水中,另一 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5、 在4号试管中加入少虽的纯净水并加入少虽的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 泡在 盐水中,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6、 将4支试管放置好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作好记录我的发现:1号、2号两支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 (1号只有空气,2号只有水);3号、4号试管中铁钉生锈,4号试管中铁钉生锈速度比 3号快(3号有水有氧气, 4号有水有氧气还有盐)我的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 加深,速度加快二) 我的材料:3枚相同的光亮铁钉,3支相同的带橡 皮塞的试管,干燥剂一 小袋,适虽水我的方案:1、将3枚铁钉分别放入3支试管,其中一支放干燥剂2 、一支试管放少虽的水,浸没铁钉一部分,另一支试管放满水,将铁钉 完全浸没3 、最后分别用橡皮塞塞紧 3支试管放置 几天观察我的发现:第二支试管中铁钉与水紧密接触的地方有铁锈, 其它两个铁钉五铁锈我的结论:潮湿的空气是铁生锈的重要条件三) 我的材料:油、醋、肥皂、食盐、光亮铁钉 4枚、烧杯6个、玻璃棒。
我的方案:1、将食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成盐水2 、将肥皂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成肥皂水3 、将4个烧杯标号1、2、3、4.4 、将标号1、2、3、4的4个烧杯分别倒入等的醋、油、盐水、肥皂 水,并分别放入一枚光亮的铁钉,观察一周,记录现象我的发现:1、3、4号烧杯中的铁钉生锈了我的结论:酸、碱、盐能使铁生锈五、 (8、牛奶的变化)观察牛奶的变化我的材料:烧杯4个、玻璃棒、醋、啤酒、柠檬汁、牛奶 我的方案: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2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3 、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4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出现混合物凝聚现象2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变成絮状3 、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没有变化4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注意:混合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六、 (14、白天与黑夜)昼夜变化的原因 我的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我的方案:1、用于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2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我的发现:1、地球以上分成明暗两部分,照亮的部分是白天,背光的部分是黑 夜2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同一个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照亮时是早晨,正对着时是正午,转到刚要被照不到 时是傍晚我的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 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七、 (16、四季更替)四季成因 我的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我的方案: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3、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4、观察地球仪照亮情况我的发现: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 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我的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 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 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 照射程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八、 (17、弯弯的月亮)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我的材料:电灯、皮球我的方案:1、在教室里准备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电灯当太阳,学生自己当做 地球,用皮球当月球2 、八月球举在空中, 使阳光照到月球上, 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是什 么形状3 、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我的发现: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黑的; 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时, 月球几乎全是光明的;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球时,月球的明亮部分逐渐减少我的结论:月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 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九、 (18、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的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我的方案:1、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电灯,用它当做太阳手 持一面圆形的小镜子当做月亮,与你看电灯的视线大体相平2 、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球与眼睛的距离,使月球能完全遮住 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3 、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 住射向月球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
4 、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哪边先亏?我的发现:日食总是太阳西边先亏;月食总是月球的东边先亏我的结论:当太阳、地球、月亮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太阳的光辉,形成月 食,月球挡住太阳的光辉不能照到地球上,形成日食十、(20、蚯蚓找家)蚯蚓生活环境实验(一、)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我的材料:长方体的纸盒,塑料薄膜,干土,湿土, 5条蚯蚓我的方案:1、用一个长方体纸盒,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上干土, 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2 、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 5条蚯蚓,观察蚯 蚓 的爬行情况我的发现:爬向湿土的蚯蚓多我的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二、)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我的材料:长方体的纸盒,塑料薄膜,湿土, 5条蚯蚓,硕纸片我的方案:1、用一个长方体纸盒,在盒底 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右两边分别放 上同样的湿土,中间隔一段距离,左边上面有硕 纸片盖住,右边没有盖2、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 5条蚯蚓,观察蚯蚓的爬行情况 我的发现:爬向黑暗的蚯蚓多我的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十一、(22、植物向哪里生长)植物向哪里生长实验(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我的材料:植物幼苗(玉米或大豆)、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 光源、剪刀O我的方案:1、准备两个不透光的纸盒:用剪刀在其中一个纸盒上部左侧挖一个 直径1厘米的孔,在另一个纸盒上部右侧挖一个直径 1厘米的孔。
2 、将三株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出胚芽鞘的植物幼苗依次排开, 分别栽种在三个花盆中3 、用两个纸盒分别扣住其中两个花盆(一个纸盒上的孔朝左开,另 一纸盒上的孔朝右开),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灯光作光源,并使光从小孔 中透入纸盒第三盆在自然状态下生长4 、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倾斜角及当日 温度、天气等情况,并不断的拍照,保留图片记录我的发现: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我的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注意:教师要提前培育好幼苗, 教师提醒学生不要经常打开纸盒观察, 给植物浇水时时间也要尽虽的短,通光的方向总是朝一个方向 )(二、)植物根的向地性实验 我的材料:刚刚萌发的 4粒玉米种子、培养皿、棉花、滤纸、胶带、橡皮泥 我的方案:1、取4粒同样大小、同样饱满、刚刚萌发的玉米种子,平放在一个 培养皿中,使其胚根尖端朝向培养皿中央 4粒玉米分别位于培养皿的 4个方向2 、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上在滤纸上面填满棉花,并浇 足清水3 、盖上培养皿盖,用胶带把培养皿底与培养皿盖粘连在一起(切不可密封,以保证通气),整个培养皿竖直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 我的发现:4粒玉米种子的根都向地生长。
我的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