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 单元《研究土壤》每节课同步分层作业汇编(含四套作业).doc
14页1.1《土壤里面有什么》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回归课本,填一填】一、仔细想,认真填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 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等形成2.土壤能给植物 ,没有土壤,人类就没有粮食,许多动物也无处安家3.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存在于颗粒之间的______中4.土壤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5. 加热潮湿土壤时产生焦臭味,主要因为土壤中含有______知识巩固,练一练】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6.土壤中的空气对植物根系呼吸没有作用 )7.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只含有水分 )8.土壤中的小动物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9.所有土壤的颜色都是棕色的,没有其他颜色 )10.土壤中的空气含量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外界条件变化 )【思维提升,探一探】三、实验操作我能行11.(1)按照以下步骤操作:①把餐巾纸平铺在桌子上②用勺子挖一些盆里的土倒在餐巾纸上③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把土放回盆中,发现: 2)实验名称: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干土壤、水、玻璃棒实验步骤:向透明玻璃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水。
取适量干土壤,缓慢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杯中现象待土壤稳定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杯中液体,再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干土壤放入水中时,水面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向上冒出搅拌液体后,部分细小土壤颗粒悬浮,气泡仍会少量持续产生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 ,当干土壤进入水中时,土壤颗粒间 中的空气被水挤出,形成气泡冒出;搅拌时进一步打破土壤团聚体,释放出更多空隙中的空气1.1《土壤里有什么 》同步练习作业参考答案(含解析)1.生长植物 详解: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等形成2.提供养分详解:土壤的作用:土壤能给植物提供养分,没有土壤,人类就没有粮食,许多动物也无处安家可以利用土壤孕育树木、生成蔬菜和粮食、滋养土壤、给动物提供住所 3.矿物质颗粒(沙粒/黏土)、腐殖质、水分、空气、小动物详解: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含有空气,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提供呼吸所需4.燃烧详解: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5.腐殖质详解: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受热分解产生特殊气味。
6.×详解:蜡烛燃烧时,固态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题目描述仅承认物理变化,忽略了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因此错误7.×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不是单纯的只含有水分,因此错误8.√详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等,它们的活动可以帮助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腐殖质的形成,因此正确9.×详解:土壤颜色多样,除常见的棕色外,还有黑色(如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高)、红色(如南方红壤,含有较多氧化铁)、黄色(如黄土高原的黄土)等,颜色由土壤成分和地域环境决定因此错误10.×详解: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下雨后,雨水会填充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挤出部分空气,导致空气含量减少;而天气干旱时,土壤水分蒸发,空隙变大,空气含量会增加题干错误11.(1) 水分详解:通过握一握的实验,放置土壤前后对比纸巾前后的干湿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2)空气 空隙详解:该实验通过直观的 “气泡” 现象,证明土壤中存在空气实验选用干土壤是因为干土壤颗粒间空隙未被水分填充,空气含量充足,能更明显地观察到气泡;搅拌步骤可排除 “土壤颗粒附着空气” 的偶然因素,进一步验证空气来自土壤内部空隙,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的混合物特性。
1.2《不同的土壤》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回归课本,填一填】一、仔细想,认真填1.砂粒含量较多的叫作 ,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叫作 2.手工课上老师教彩泥塑造作品,适合捏泥人的土壤可能是______3.不同类型的土壤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4.适合种植花生、红薯等耐旱作物的土壤是______5.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巩固,练一练】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6.土壤中的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多少决定了土壤的类型 )7.土壤分层实验中,上层是黏土,下层是沙 )8.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质土中,渗水能力最强的是砂质土 )9.向黏质土中掺入适量沙子,能增大土壤空隙,改善它的排水性 ( )10.用手捏三种土壤,黏质土能捏成团且不易散开,沙质土捏不成团容易散开 )【思维提升,探一探】三、实验操作我能行11.(1)在 “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 )、( )、三种不同的土壤(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烧杯。
(2)实验时,要保证三种土壤的( )相同、倒入土壤的( )相同、倒入水的( )和( )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公平性(3)实验结果发现,渗水性最强的土壤是( ),渗水性最弱的土壤是( )这说明沙质土的空隙( ),黏质土的空隙(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土壤的( )和( )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不同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四、拓展提升12.方方家想在院子里种植蔬菜,他采集了院子里的土壤进行观察:土壤颗粒比较细小,用手捏紧后能成团,浇水后很难渗水请你判断这种土壤是什么类型?适合种植哪些蔬菜?并说明理由1.2《不同的土壤 》同步练习作业参考答案(含解析)1.砂质土 黏质土 壤质土 详解:土壤颗粒有大有小,有大颗粒的砂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这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2.黏质土详解:土壤的黏性影响其是否容易搓成球黏质土颗粒细小,加水后颗粒间结合紧密,黏性强,所以做手工用黏质土 3.渗水力 肥力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士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壤土通气性能好,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所以不同类型的土壤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4.砂质土详解:花生、红薯等耐旱作物怕积水,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砂质土渗水性强、排水好,适合这类耐旱作物生长5.砂质土详解: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渗水和保水能力居中的称为壤土,它们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砂质土、壤土、黏质土6.√详解:砂粒含量较多的叫作砂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质土,因此正确7.√详解:土壤分层实验中,静置后颗粒按大小和重量分层沙粒较大且重,先沉降到底层;黏土颗粒细小,沉降慢,留在上层因此上层黏土,下层沙因此正确8.√详解: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在砂质土、壤土、黏质土中,渗水能力最强的是砂质土,因为砂粒间的空隙最大,因此正确9.√详解:黏质土的问题是空隙小、排水差,沙子颗粒大、空隙大,掺入适量沙子后,能增加黏质土的整体空隙,让水分更容易渗透,从而改善排水性,这是教材中提到的土壤改良方法,表述正确10.√详解: 这是教材中区分三种土壤的直观方法 —— 黏质土颗粒细、黏性大,捏紧后能成团且不易散;沙质土颗粒粗、黏性小,捏紧后易散开;壤土介于两者之间,因此该表述正确。
11.(1)漏斗、滤纸、三脚架(或支撑漏斗的装置)详解:“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中,典型装置是用三脚架支撑漏斗,漏斗内铺滤纸,再放入土壤,下方放烧杯接渗水,这是教材中推荐的标准实验 setup,保证实验有序进行2)质量(或体积)、高度(或厚度)、体积、速度详解:实验需遵循 “控制变量法”,为了公平比较渗水性,必须保证三种土壤的质量(或体积)相同(避免因土壤多少影响渗水)、土壤在漏斗中的高度相同(厚度一致)、倒入水的体积和速度相同(避免水量或倒水快慢干扰结果)3)沙质土、黏质土、大、小详解:根据实验现象,沙质土空隙大,水最快渗透,渗水性最强;黏质土空隙小,水最难渗透,渗水性最弱;这一结果直接对应土壤颗粒大小与空隙的关系 —— 颗粒越大,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4)保水性、透气性(或渗水性)详解:教材核心知识点强调,土壤的保水性(能否留住水分供植物吸收)和透气性(能否让植物根部呼吸)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同植物对这两个特性的需求不同,因此适合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12. 土壤类型判断:这种土壤是黏质土理由:黏质土的典型特征是颗粒细小、用手捏紧能成团(不易散开)、浇水后渗水难(保水性强),与方方观察到的现象完全一致。
1.3《肥沃的土壤》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回归课本,填一填】一、仔细想,认真填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____它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2.人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3.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带来副作用——__________4.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5.往装有从菜园采集土壤的玻璃杯里倒水,搅拌后,发现水面上有一些黑色的漂浮物,这是__________知识巩固,练一练】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6.所有的表层土都很肥沃 )7.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8.小动物在土壤中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 )9.肥沃的土壤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保护 ( )10.可以大量使用化肥保证土壤是肥沃的 ( )【思维提升,探一探】三、实验操作我能行11.制作有机肥制作过程: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壤、果皮、菜叶、( )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3)把塑料袋放在 ( ) 的地方,需要经常搅动 (4)每周观察并记录一次肥料袋里的变化。
四、拓展提升12. 如何避免土壤板结13.山上的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良贫瘠的土壤?1.3《肥沃的土壤》同步练习作业参考答案(含解析)1.腐殖质 详解: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腐烂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就越深,土壤也就越肥沃2.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详解:土壤受到会带走表层土中的养分和腐殖质,导致土壤贫瘠而植树造林、修筑梯田等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对土壤的过渡使用,从而改良土壤 3.土壤板结详解: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带来副作用——土壤板结板结的土壤不利于空气、水分的储存,也就不利于小动物的生存和作物的生长4.表土层详解:腐殖质是动植物遗体腐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