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3174324
  • 上传时间:2018-0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摘要: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耕作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今农业的要求,农业生产力水平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指标来体现其差距,并从中得到中国应如何开展农业现代化的启示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发达国家 模式正文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生产手段装配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科学范畴和世界性的概念,能够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英美发达国家100多年,目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现代化的问题亟需解决。

      下表是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比较一览表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比较一览表美国 日本 法国 荷兰 中国每个农业人口经营的耕地面积(公顷/人,2008) 62.5 2.5 28.7 6.8 0.2每公顷谷物产量(千克/公顷,2008) 6444 5807 6876 8036 4984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35.09 (2008)5.39 (2005)10.55(2007)10.15 (2006)每100平方公里耕地上拥有的拖拉机台数(2005) 259.26 4382.39 635.32 1301.53 119.17人均农业增加值(以2000年不变价美元)49511.92(2009)52061.63(2008)58070.12 (2009)45969.21 (2009)525.47 (2009)人均GDP(美元,2009) 44872 39864 41226 47889 376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030.2(2007) ﹥7032.6(2006)33(2010)森林覆盖率(%) 32.97(2005) 68.53 (2010) 29.13 (2010) 10.81(2010) 22.18(2010)资料来源:①The World Bank(2005-2010);②FAO Database(2005-2010)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每公顷谷物产量、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差距相对较小,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GDP等人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技术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问题,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农民人均GDP只有几千时,国外已达到四万多,基本上是我国的十多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必须加快,从而使这种差距不断缩小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方法一、各发达国家主要道路1.美国模式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按照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半机械化阶段,这是以人力和畜力驱动、按机械原理设计制造的改良农机具取代传统农具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初始阶段从18 世纪末起,先后发明、改良了许多重要农机具,如轧棉机、铁犁、耘田机、割草机、收割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钢犁、打捆机、玉米割捆机等②第二阶段是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阶段,是以电力驱动的大型现代农机具代替非机械动力农机具的过程,是机械化发展的阶段在19 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动下,农业开始了内燃机(拖拉机、汽车)和电力代替畜力,以机引(或电动)的大型农业机器代替改良的农机具的过程,从而开始了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的进程。

      1910~1940 年,美国农场的拖拉机总数从 1000 台猛增到154.5 万台,载重汽车从2000 辆增加到104.7 万辆,谷物联合收割机从1920 年的4000 台增加到19 万台,机械动力的比重由24.3%提高到94.0%③第三阶段是全盘机械化阶段,是机械化的成熟阶段,开始于20 世纪40~50 年代,完成于70~80 年代在这一阶段,不仅农机具的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快速挂接、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过程中,机械技术占了主导地位类似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2、日本模式日本的资源禀赋特征与美国正好相反,1880 年每个男性农场工人的平均农业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1/36,到1960 年则只有美国的1/97,可耕地是美国的1/47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土地和劳动力的比价也与美国不同日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以生物技术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以缓解土地资源不足,提高单产,增加农产品供给。

      类似日本人地紧张的荷兰,也由于采用生物技术提高单产,成为出口农产品的重要国家3、西欧模式西欧的一些国家,既不像美国那样劳动力短缺,也不像日本那样耕地短缺,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并进,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行“物力投资”和“智力投资”同时并举,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园林化,既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类国家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为典型2、国外现代化道路中得到的启示发达国家能取得农业上的重大成果,虽然对我们不能完全适用,但能够有一些启示1、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必须根据本国或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采用,而采用何种技术需从各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美国由于耕地多而劳动力不足,走的是一条注重机械技术的资本密集型道路;日本和中国台湾由于地少人多,地形复杂,加之亚洲农民固有的土地情结太重,所以二者的发展注重采用生物化学技术同时,为了弥补小农业吸纳劳动力有限这一不足,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农户的兼业化倾向十分明显2、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众所周知,农业的科技含量越高,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就会越大。

      日本的农业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齐全,设备和研究手段先进,经费充足,多年来为农林水产业提供了大量研究成果;法国对农民实行技术教育和轮训制度,特别是对青年农民立户,要求其必须完成义务教育后,经过专门农业学校学习,并到农场实习,成绩合格取得绿色证书后,才能得到政府承认这些措施对促进农业技术改造、农民技能提高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3、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土地制度的适时变更从美国的土地租佃制到法国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政策法令;从日本反封建农地改革再到中国台湾地区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mn地改革,都是适应了当时的实际情况,释放了当时农业的劳动生产力,激发了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巨大飞跃4、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户走向市场的桥梁无论是美国的农产品销售合作社,还是日本的农协、法国的合作社、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会等,均在各自实现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组织不仅减少了中间商对农户的盘剥,而且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和意外自然灾害的能力5、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美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都竭尽全力从立法、政策(包括财政、金融、外贸等)、科技教育等方面支持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我国的发展道路虽然英美日由于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使其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我国却不能盲目的接受其他国家领先的方法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有良好的精耕细作经验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耕地和自然资源数量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合理安排;地区之间自然经济条件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国情与以上发达国家不同,盲目跟风只会使我国走上一条弯路,我国应该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得取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坚持科教兴农,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生物技术创新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技术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问题,每100平方公里耕地上拥有的拖拉机台数上,美国为259.26,日本为4382.39,法国也有635.32,但我国只有119.17,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在农业上技术的使用为一个制约因素,但技术的使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科教兴农,科教兴国,建立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使其转变传统观念,增加人才资本,提高文化素质,同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2、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产业的现代化进程,由上表可见,在人均GDP上,美国为44872美元,日本为392864美元,法国为41226美元,中国只有3769美元,与发达国家相差了十几倍,有着明显的差距,产业化可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利于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农民的收入美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很是显著,在果实快成熟之际便会联系专门的机构进行采摘,采摘完毕后有专门的企业进行收购,实行果农与经销商双赢的局面,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3、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生态农业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上表,在森林覆盖率上,美国为32.97%,日本为68.53%,法国为29.13%,我国为22.18%,在这一方面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差比较小,但还需继续努力,为此,要建立与实施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态建设紧密连系结合起来,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也可通过这种形式创办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运用生态学原理,减少外部投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4、强化对农业保护和投入力度,完善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农业自身存在局限性和市场调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缺陷, 市场机制不可能也无法解决农业这个特殊产业的一切问题, 因此农业现代化还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还需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以保证农村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都制定和实行过有利于农业发展、保护农业的各项政策、法律, 采取多种手段刺激和支持农业的发展, 政府的干预与支持是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特点政府适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需要, 不断地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 引导农业向现代方向发展;政府在财政金融方面予以农业特殊的扶持和保护,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需求;维持对农业产品的价格和贸易保护政策, 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和提高,使农业较平稳地迈向现代化结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不断的运用现代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将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其农业发展模式也不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定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