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验离心技术及酶学实验.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乐***
  • 文档编号:115545436
  • 上传时间:2019-11-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2.50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验三 离心技术及 酶学实验 v概念 生物样品悬浮液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 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细胞器、 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 而与溶液得以分离的一种技术沉降速度取决 于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离心技术主要用 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 第一节 基本原理 v离心力 当一个粒子(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器)在高速 旋转下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此离心力“F” 由下式定义,即: v相对离心力(RCF) 通常离心力常用地球的引力的倍数来表 示,所以称为相对离心力 在离心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 于地球重力的倍数,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 980cm/s2) v ∴ RCF = 1.119×10-5×(rpm)2r v(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为每分钟转数, r/min) v低速离心时常以转速“rpm”来表示 v高速离心时则以“g”表示 第二节 离心机的主要构造和类型 工业用离心机 离心机 制备性离心机 实验用离心机 分析性离心机 v一、制备性离心机的三类 1. 普通离心机:最大转速6000rpm左右 2. 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为20000~ 25000rpm(r/min) 3.超速离心机:转速可达50000~80000rpm, 超速离心机装有真空系统,这是它与高速离 心机的主要区别。

      二、转头 v1.角式转头 v2.荡平式转头: 这种转头是由吊着的4或6个自由活动 的吊桶(离心套管)构成 v3.区带转头: 区带转头无离心管,主要由一个转子 桶和可旋开的顶盖组成 v4. 垂直转头: 其离心管是垂直放置的 v5. 连续流动转头: 转头与区带转头类似,由转子桶和有入口和出口 的转头盖及附属装置组成 三、离心管 v塑料离心管常用材料有聚乙烯(PE),聚碳酸 酯(PC),聚丙烯(PP)等,其中PP管性能较好 塑料离心管的优点是透明(或半透明),硬 度小,可用穿刺法取出梯度缺点是易变形 ,抗有机溶剂腐蚀性差,使用寿命短 v不锈钢管强度大,不变形,能抗热,抗冻, 抗化学腐蚀但用时也应避免接触强腐蚀性 的化学药品,如强酸、强碱等 v离心管盖 离心前必须盖严,配平时需带管盖重量 防止样品外泄、挥发 支持离心管,防止离心管变形 v制备性超速离心的分离方法 Ø差速沉降离心法 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者低速、高速交替进 行离心,使不同的离心速度及不同离心时间 下分批分离的方法 用途:分离沉降系数相差较大的颗粒 优点:操作简便 缺点:分理效果差,颗粒受挤压易变性失活 Ø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区带离心法) 定义: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 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 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 的分离方法。

      优点:分理效果好、适应范围广、颗粒不会挤 压变形保持活性 缺点:离心时间长、需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 、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五、离心操作的注意事项 v使用各种离心机时,必须事先在天平上精密地 平衡离心管和其内容物,转头中绝对不能装载 单数的管子,当转头只是部分装载时,管子必 须互相对称地放在转头中,以便使负载均匀地 分布在转头的周围 v每个转头各有其最高允许转速和使用累计期限 ,使用转头时要查阅说明书,不得过速使用 v装载溶液时,要根据各种离心机的具体操作说 明进行,根据待离心液体的性质及体积选用适合 的离心管,有的离心管无盖,液体不得装得过多 ,以防离心时甩出,造成转头不平衡、生锈或被 腐蚀;而制备性超速离心机的离心管,则常常要 求必须将液体装满,以免离心时塑料离心管的上 部凹陷变形 v若要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离心时转头在使用 前应放置在冰箱或置于离心机的转头室内预冷 v离心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 实验内容 v酶的提取及比活性测定 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的分离纯化及 比活性测定 [目的] 1.掌握AKP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方法 及注 意事项 2.了解检测AKP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v方法 酶的本质:蛋白质 p盐析法 p有机溶剂沉淀法 p层析法 p电泳 酶 组织细胞:先破碎细胞, 再用一定的试剂提取 体液:直接提取 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v原则 p制备的原料 p初期采用、后期采用方法 p影响因素 p影响因素 ØpH:最适pH Ø温度:低温时酶比较稳定,有机溶剂需预冷 Ø氧化:-SH对某些酶的活性必需,加入还原剂 Ø重金属离子污染:与-SH发生作用而失活:EDTA Ø蛋白酶的污染,PMSF、DFP Ø介质的极性和离子强度:疏水 最稳定pH v评估指标 p酶的纯度--用比活性代表 Ø定义:单位重量(mg)蛋白样品中所含酶的活性单位 Ø表示方法:每mg蛋白质所具有酶的活性单位 Ø测定方法:①每ml样品中的蛋白质mg数 ②每ml样品中酶的活性单位 酶的活性单位: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秒、分钟、小时) 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p酶的回收率 提取纯化过程中杂蛋白逐步去除,同时伴随 部分酶的损失 在保证纯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酶的收 率 (一)碱性磷酸酶的分离提纯 [原理] 机械破碎法制备肝匀浆 匀浆液 低浓度醋酸钠:低渗破膜 低浓度醋酸镁:保护和稳定AKP 有机溶剂沉淀法分离纯化AKP 加入不同有机溶剂,重复离心 正丁醇:沉淀部分除AKP的蛋白质 33%丙酮(30%乙醇):AKP溶解 50%丙酮(60%乙醇):AKP不溶解 [操作步骤] 25g肝组织剪碎 +0.01M醋酸镁-醋酸钠溶液75ml,匀浆机中匀浆 取肝匀浆4ml(A液) A1:取0.1mlA液+1.9mlpH8.8Tris缓冲液,待测比活性 A2:取0.1mlA液+4.9ml生理盐水,待测蛋白浓度 +2ml正丁醇,混匀2min,室温置30min,离心 ( 2500rpm)5min 下清液(吸取) 沉淀(弃) +等体积丙酮,离心(2000rpm)5min 上清液(弃) 沉淀 +0.5M醋酸镁2ml溶解(B液) [操作步骤] B 液 +95%冷乙醇至30%,离心(2500rpm)5min 上清液(吸取) 沉淀(弃) + 95%冷乙醇至60%,离心(2500rpm)5min 上清液(弃) 沉淀 +0.01M 醋酸镁-醋酸钠2ml,溶解(C液) C1:取0.1mlC液+1.9mlpH8.8Tris缓冲液,待测比活性 C2:取0.1mlC液+0.1ml生理盐水,待测蛋白浓度 B1:取0.1mlB液+1.9mlpH8.8Tris缓冲液,待测比活性 B2:取0.1mlB液+0.9ml生理盐水,待测蛋白浓度 加入有机溶剂计算公式 设加入Xml95%乙醇 ※至终浓度30% 30%(B液体积+X)=95%×X X=30%B液体积÷95%-30%=0.462B液体积 ※至终浓度60% 60%(上清液体积+X)-30%上清液体积=95%X X=(60%-30%)上清液体积÷ 95%-60%=0.867上清液体积 [注意事项] l各步加入有机溶剂量要准确。

      否则会影响整个实验结果 l操作要在低温下进行 l加入有机溶剂时要慢慢滴加,充分搅拌,避免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升温 和变性 l加入有机溶剂混匀后不宜放置过久,应立即离心 l离心析出的蛋白质沉淀应立即将溶于适量的缓冲液中,以避免酶活力的 丧失 (二)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性测定 [原理] Ø比活性的定义 l单位重量的蛋白质样品中所含的酶活性单位 l通常用每毫克蛋白质具有的酶活性单位来表示 l用以鉴定酶的纯化程度,是酶提取与纯化成功 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 Ø测定样品的比活性必须测定: l每毫升样品中的酶活性单位数 l每毫升样品中的蛋白质毫克数 Ø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 AKP 4-氨基安替比林 l磷酸苯二钠 酚 醌衍生物(红色) 铁氰化钾 根据红色的深浅用比色法测定酚的含量 l37℃保温15分钟产生1μg酚者为1个酶活性单位 Ø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回顾实验原理(实验讲义第60页) [操作步骤] 1.AKP活性单位测定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试剂(ml)空白管标准管ABC 0.04mol/L基质液1.01.01.01.01.0 pH10碳酸缓冲液0.50.50.50.50.5 37℃水浴保温5分钟 蒸馏水0.1 ____ 酚标准液(0.1mg/ml) _ 0.1 ___ 测定液 __ A1液0.1B液0.1 C1液 0.1 混匀,立即置于37 ℃水浴保温15分钟 加0.2M NaOH溶液1ml 加0.3%4-氨基安替比林1ml, 0.5%铁氰化钾溶液2ml,混匀,室温 10min,各溶液进行A510测定 计算:酶活性单位/ml=A标本/A标准×C标准(0.1)×稀释倍 数 [操作步骤] 2. 蛋白质含量测定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试剂(ml)空白管标准管ABC 生理盐水0.1 标准蛋白溶液0.1 样品A2液0.1B2液0.1C2液0.1 考马斯亮蓝试剂5.05.05.05.05.0 室温5min,各管进行A595测定 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μl)=A样品/A标准×C标准×稀释倍数 3. 结果处理与分析 结果处理表 体积 (ml) 酶活性计算蛋白含量计算比活 性 (U/mg ) 酶的 得率 A 值 稀 释 倍 数 酶活性 (U/ml) 酶的总 活性( U) A 值 稀 释 倍 数 蛋白浓度 (mg/ml) A 液 4100% B液2.2 C液2 (三)思考题 l 酶的提取纯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评价酶的提 取与纯化成功与否? l测定酶的比活性有何意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