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山亭夏日》赏析.doc
5页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荫才能浓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诗写夏日风光,用纯乎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荫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附录:《山亭夏日》高骈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名家点评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盛唐格调作者简介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时代为禁军将领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