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工程课件——第5章地基处理..ppt
76页第5章 地基处理 5.1 概 述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1)改善地基的剪切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其稳定性 (2)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质、减少其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变形量 (3)改善地基的渗透性、加强其渗透稳定性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5)改善地基的不良特性、满足其工程的需要 • 二、处理对象 • 淤泥和淤泥质土、软粘土、人工 填土、细粉砂土和粉土、湿陷性 土、有机质土和膨胀土、多年冻 土、岩溶、土洞和山区地基等 1、淤泥土与淤泥质土 •淤泥土与淤泥质土简称软土 •淤泥:孔隙比 e>1.5, w>wl (Il>1.0) •淤泥质土:孔隙比 e=1.0~1.5,w>wl (Il>1.0) •土性 •*高含水量 =40~90% 甚至>100% •*高压缩性 a >0.5~3.0MPa-1 •*高流变性 : 次固结量随时间增加 •*低强度 Cu 1.5, w>wl (Il>1.0),有机含量 30% 泥炭质土 e=1.0~1.5, w>wl (Il>1.0),有机含量10-30% *强度低、压缩性很大 2、粉细砂、粉土和粉质土:易震陷、液化 3、砂土、砂砾石等:透水性大、抗渗、防止管涌和流土 4、其他类土 湿陷性黄土:消除湿陷 膨胀土:胀缩性 红粘土:特殊结构性 岩溶:塌陷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可有多种多样。
如:按时间可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 按处理深度可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 按处理土性对象可分为砂性土处理和粘性土处理, 饱和土处理和非饱和土处理; 按地基处理作用机理可分为置换、夯实、挤密、排 水、胶结、加筋等处理方法 其中最本质的是根据地基处理作用机理进行分类, 其具体分类以及加固原理、适用范围见表5-1 三、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应用范围 三、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应用范围 • 1)换土垫层法 • 2)振密、挤密法 • (1)表层压实法;(2)重锤夯实法; (3)强夯法;(4) 振冲挤密法;(5)土桩与灰土桩法;(6)砂桩;(7)爆破法 • 3)排水固结法 • (1)堆载预压法;(2)砂井法;(3)真空预压法;(4) 降低地下水位法;(5)电渗排水法 • 4)置换法 • (1)振冲置换法(碎石桩法);(2)石灰桩法; • (3)强夯置换法;(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 • 5)加筋法 • (1)土工聚合物;(2)加筋土;(3)土层锚杆; • (4)土钉;(5)树根桩法 • 6)胶结法 • (1)灌浆法;(2)高压喷射注浆法;(3)水泥土搅拌法 • 7)其他处理法 • (1)冻结法;(2)托换法 (3)纠倾技术 四、 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原则 •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 地基条件 • 处理要求(处理后地基应达到的各项指标、处理的 范围、工程进度等) • 工程费用 • 材料、机具来源 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步骤 • (1)根据上部结构及建筑场地条件和环境,初步选 定几种可供考虑的处理方案; • (2)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确定最佳的地基处理 方案; • (3)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 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及必要的测试 ,以期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5.2 垫层法 • 5.2.1概述 • 1)垫层法定义 •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 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 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 、素土、灰土、炉渣、粉煤灰)或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 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 为垫层法 深厚软土 深厚软土 软土地基 沉降太大、强度不足 垫层法地基处理 过程示意 2)垫层的类型 • 按常用的垫层材料,可分为 • 砂垫层 • 碎石垫层 • 素土垫层 • 灰土垫层 3)换土垫层的作用 • (1)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 • (2)减少沉降量; •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 (4)防止冻胀; • (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 1) 垫层厚度的确定 • 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 载力确定,并符合下式要求: • • 式中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 的附加压力值(kPa); •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 faz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 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 5.2.2 垫层设计(以砂垫层为例) b 回填土 b’= b+2ztan d z CZ 用试算法确定垫层的厚度z (1)初定z为1~2m; (2)计算; 、 (3)按式 验算;若不满足要求, 则重新取值,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可分别按下两式计算: • 式中 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 l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 p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 的平均压力值(kPa); •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 z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 θ --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 试验资料时,可按下表采用 条形基础 矩形基础 注 意 垫层厚度的确定仅考虑了应力扩散的作用 ,忽略了垫层约束作用和排水固结对地基承载 力提高的影响,所以实际的承载力比考虑深度 修正后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大对重要工程,建 议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来确定 • 2) 垫层宽度的确定 • 要求: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 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压。
常用经验的扩散角法按下式确定: 垫层底宽 垫层顶宽--开挖坡度确定 (便于压实机械施工、防侧向挤压(淤泥) ) • 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宜小于300mm 3) 地基变形计算 采用换填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后,由于垫层下软弱土 层的变形,建筑物地基往往仍将产生一定的沉降量及差 异沉降量因此,在垫层的厚度和宽度确定后,对于重 要的建筑物或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物,还应进 行地基的变形计算 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所构成,即 式中 —基础沉降量(cm); —垫层自身变形量(cm); —压缩层厚度范围内,自垫层底面算起的各土层压 缩变形量之和(cm) • 4) 垫层材料的选用 • (1)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 、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 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 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时,应掺入 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砂石的最大粒径 不宜大于50mm • (2)粉质粘土。
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 %,当含有碎石时,粒径不宜大于50mm • ( 3)其他材料如灰土、 粉煤灰、 矿渣等 在有可靠试验结果或成功工程经验时,对质地坚 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放射性危害的工业废 渣等均可用于填筑换填垫层也可由土工合成材 料与地基土构成加筋垫层 • 注意:砂垫层不宜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5) 垫层施工要点 • (1)关键是如何将砂土加密到设计要求的密 实度加密方法可采用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 法和平板振动法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 施工机械 • (2)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 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 可取200~300mm (3) 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 (4)作好基坑的排水工作,必要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 位的措施采用振实时,应保证水源补给与 排水畅通,水 面宜保持与砂面齐平 可用作垫层的材料很多,除砂和碎石外,还有素土、 灰土垫层,以及粉煤灰垫层等国外还在垫层中铺设塑料 网片(加筋)来提高垫层的强度 5.3 排水固结法 • 1、 排水固结法加固原理 • 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 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 ,或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 ,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 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排水固结压缩与强度变化图 t e2 e p z e1 s 预压原理:原位自重应力s,建筑物附加应力z, 预加压力t=(1.2~1.5) z 变形 强度 超固结土 正常固结 • 排水固结法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 (1) 沉降问题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大部分 或基本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 降和沉降差 • (2)稳定问题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增长,从而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 和粘性土地基 • 2、排水固结法排水和加压体系 • 排水固结法是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 部分共同组合而成 1)排水系统水平排水垫层和竖向排水体构成 竖向排水体可选用普通砂井、袋装砂井 或塑料排水板 2) 加压系统即是起固结作用的荷载,它使 地基土的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 • 工程上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增加固结 压力的方法是堆载法,此外,还有真空法 、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和联合法 竖向排水体的原理 (a)竖向排水(b)砂井地基排水 粘性土固结所需时间与排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3、排水固结法的设计 • 排水固结法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的 大小、地基土的性质以及工期要求、确定竖向排 水体的直径、间距、深度和排列方式;确定预压 荷载的大小和预压时间,使通过预压,地基能满 足建筑物对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砂井布置图 (a)剖面图(b)正方形布置( c)梅花形布置(d)砂井排水 预压方法 (1)堆载预压 (2)降水预压 增加有效应力 (3)真空预压 密封层 基坑降水预固结 设计坑底 坑底降水深度 D 坑底降水线板桩 ’z 降水预压 z 真空预压 密封层 ’ -u 思考 降水预压和真空预压不会引起土体 破坏,堆载预压则可能由于速度太 快而造成地基破坏,为什么? 用填土等外加荷载对地基进行预压,是通过增加总应力并使孔隙水压力消散来增加有效应力 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和电渗排水法是在总应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孔隙水压力来增加 有效应力的方法真空预压是通过覆盖于地面的密封膜下抽真空,使膜内外形成气压差,该 压力差首先作于于孔隙水和气上,使水气排出而有效应力增加,从面粘土层产生固结压力 降低地下水位、真空预压和电渗法由于通过减小水气压力的作用增大有效应力,水气压力各 方向相等,因此大小主应力增量一致,莫尔圆的直径不增加而应力圆整体右移,更远离强度 线,地基不会产生剪切破坏,所以它适用于很软弱的粘土地基 堆载法如果加荷快,总应力增加,大小主应力增量不一致(侧压系数小于1,小主应力增量 小于大主应力增量),应力圆扩大,不固结不排水剪强度为水平直线,不能承受更大的应力 圆作用。
因此而破坏 5.6 强夯法 • 1.强夯法概念 • 强夯法是法国人L.梅纳(Menard,1969 )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即用10~40吨 重锤从8~20m的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 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 2.强夯法适用条件 •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 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 和杂填土等地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