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学生体质的地域性差异及其因素的研究.pdf
4页高中学生体质的地域性差异及其因素的研究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 映对个人而言,健康是一个人智力、体力和心理发展的 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对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 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把 人的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将思想 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列为我国民族素质的 组成部分,把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二 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体质是人体维持良好健康状 况的能力当前我国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早在半 个世纪以前,当日本发现其国民体质方面存在问题时,便 立即立法,在学生营养和身体锻炼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积极干预而我国,由于一些地方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 衡量学校办得好与不好的惟一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只重 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和忽视对学生全 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体育与健康教育当代青少年的体 质健康问题是关系国家民族素质的大问题,是关系社会经 济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关系将来劳动生产力的 基础的大问题。
2 .问题的提出与诠释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 0 0 2 年7 月4 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及《(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 行方案) ) 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 以下简称《标准》) , 文件要求从2 0 0 4 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 施《标准》那么,当前我地区学生体质状况如何? 高中 学生体质状况如何? 是否存在地域性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 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运用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手段提高和改 善学生的体质状况? 都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也只有对 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可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我们才能全面实施好《标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加 强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 我们的研究涉及该地区近3 0 所高级中学,其中有省 一级重点高中7 所,省二、三级重点高中5 所,市级示范 性高中6 所,一般普通高中6 所,职业高中4 所等抽样 ·7 2 · r - ? 胡益政 ( //E 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镇承嘉中学) 调查4 万名在校学生从招生来看覆盖该地区全境,他们 来自本地区各个地域,具有代表性。
我们把他们划分为城 乡及偏远山村三级地域 地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沿海平原地区:以市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的地区人口 密度大,经济发达,教育设施好,教育环境比较优化简 称A 区; 一般城镇地区:以县城和经济重镇为重点的地区人 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教育设施一般,教育环境一 般简称B 区; 偏远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和山村人口密 度相对小,经济欠发达,教育环境较差简称C 区 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3 .1 研究的对象 我们把2 0 0 2 年9 月至2 0 0 4 年7 月间的在校生作为研 究对象,其中抽样调查研究了4 万人次他们进校前学习 生活所在的地域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所在地域的人数统计表 3 .2 研究的方法 1 ) 体质测试与评价: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 质等方面若干指标的测试,并与省、国家的评价指标进行 比较分析; 2 )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当前最新体质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体质的因素、确定及其影响作用的手 段与方法的选择,汇编成册;收集并查阅在校生的个人健 康体检档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考核档案、《学生体质 健康标准》考核档案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成册; 3 ) 统计数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与评 价指标相关数据,绘制图表; 4 ) 问卷调查和访问:地域性差异及其因素——遗传、 家庭、社会、中小学就读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等情况, 绘制图表、编写问卷和协助调查研究的信函。
4 .结果与分析 4 .1 体质的地域性差异 4 .1 .1 身体形态 4 .1 .1 .1 身高 一般认为1 4 岁开始进入人一生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 峰期,这时身高每年增加7 ~8 厘米,有时达到1 0 ~1 2 厘 米;1 7 岁开始进入青春后期,增长速度又开始减慢,直到 发育成熟也就是说,我们对高中在校生的检测结果既反 映了初中阶段的发展情况,又体现将来的走势从我们的 统计结果看,存在地域性的差异,特别是A 区的男生身高 偏高;C 区女生的身高偏低,其中A 区男生身高有1 5 %的 学生为上等评价} C 区女生身高有2 5 %的学生为下等评 价见表2 表2 身高的地域比较 ( 参考《浙江省学生身体发育评价表》) 4 .1 .1 .2 体重 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具有一定规律1 5 ~1 8 岁,肌肉的 增长速度最快,到1 8 岁时已基本接近于成年人水平从 我们的调查来看,A 区有部分男生肌肉的生长速度落后于 骨骼的增长特别明显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豆芽菜”体型 或营养不良,约占1 6 %,见表3 相反又有1 2 %的男生为 肥胖,发展很不平衡而C 区男生体重偏低和营养不良的 现象也很严重。
约占3 0 %从女生来看,三个地域都存在 营养不良现象,见表4 其中C 区更为突出,约占1 6 % 与男生相反,C 区的女生也出现肥胖现象,约占l o % 表3 男生身高标准体重( 体重÷身高) 的地域比较 ( 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表4 女生身高标准体重( 体重÷身高) 的地域比较 ( 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 .1 .1 .3 形体 中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或后天营养不良 以及不正确姿势的影响,会发生骨骼变形或肌肉发育不平 衡等现象,出现驼背、“o ”型腿、“X ”型腿、脊侧弯等 畸形,我们称之异常形体调查表明,c 区异常现象较为 严重见表5 其中有驼背或轻度驼背的男生占2 5 %,女 生占2 0 %另外,从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学生的 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地域和性别之间没有差异 表5 学生常见的身体形态发展不平衡 或畸形情况的地域统计( %) ‘ 4 .1 .2 身体机能 4 .1 .2 .1 心功能水平 台阶试验是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 管系统的功能2 0 0 2 年7 月到2 0 0 4 年7 月我们进行三次 大规模的学生台阶试验,从地域上分析,女生基本无差 异,而男生存在差异,见表6 。
A 区不及格的男生人数约 占8 %,B 区不及格的男生人数约占4 %,而C 区没有不 及格情况;A 区优秀率仅为1 7 %,c 区优秀率为3 2 %偏 远农村地区的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明显好于城市 表61 7 岁男生组的台阶试验的地域比较 ( 2 0 0 4 年5 月试验) ( 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 .1 .2 .2 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在 不限时间的情况 下;一次最大吸气 后再尽最大力量所 呼出的气体量,是 反映人体生长发育 水平的重要机能指 标之一由于肺活 量的大小与身高、 优良及格不及格 一图1 ·7 3 · 区 区 区 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 了肺活量体重指数,这样比较科学合理我们调查发现C 区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普遍高于A 区和B 区,且优秀率 达到2 8 %,见图1 而C 区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却稍低 于A 区和B 区 4 .1 .3 身体素质 4 .1 .3 .1 5 0 米跑 5 0 米跑主要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以及神经系统灵 活性的发展水平地域比较见表7 其中城镇男生的平均 成绩比山村男生的平均成绩快0 .3 秒;其中城镇女生的平 均成绩比山村女生的平均成绩快0 .5 5 秒。
‘ 表75 0 米跑与立定跳远的平均水平的地域比较( 1 8 岁组) 4 .1 .3 .2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的发展水平地域情况见表7 地域性差异情况基本同5 0 米跑 4 .1 .3 .3 坐位体前屈 测试目的: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 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地域比较:以1 7 岁组为例,男生的差异不大,而女 生存在较大的差异( 见表8 ) 袭81 7 岁组女生坐位体前屈的地域统计 ( 2 0 0 4 年3 月测试) ( 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地域1 8 .1 以上、1 5 .9 ~1 2 .6 、8 .5 ~6 .5 、一o .1 ( %) 1 8 .O ~1 6 .01 2 .5 ~8 .6 6 .4 ~O .0 以下 4 .1 .3 .4 引体向上( 男) 与实心球( 女) 引体向上主要是测试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水平动作 要求:两手正握杠,与肩同宽,头正,身体直臂悬垂身 体上引后,下颌过杠,成屈臂悬垂姿势然后还原成开始 姿势。
从调查结果看C 区的男生水平明显较高见表9 表9 上肢力量与耐久跑的平均值的地域比较( 1 7 岁组) 1 0 0 唑磬‘要! ! 分:黧’4 ,o o 『,3 ,5 0 ,,3 ' 4 5 “ 3 ' 5 5 “ 3 ' 5 6 “ 3 1 5 6 “ 8 0 0 米跑( 女) ( 分、秒) ⋯⋯ ·7 4 · 经常参加掷实心球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上下肢和腰 腹部肌肉的力量,培养协调性由表1 0 可见C 区女生平 均成绩稍高一点,说明她们的上下肢力量较强一些 4 .1 .3 .51 0 0 0 米跑( 男) 和8 0 0 米跑( 女) 耐久跑主要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 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从实际测试情况 统计看C 区男生的耐力素质比A 区和B 区强,见表1 0 , 而女生比较接近 4 .2 因素分析 4 .2 .1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上代把生物构造和机能的 特征传给下代遗传因素对人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特 别是在人的体质方面,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为前 提由于遗传因素的研究工作量多、难度大,本研究在遗 传方面暂不深入 4 .2 .2 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响的客观世界,包 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 因素来分析 1 ) 营养由于偏远山村的家庭大多不富裕,经济落 后,收入较低,孩子们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营养 保证,造成营养不良,是影响体质状况低下的主要因素之 一;同时A 区等地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暴饮暴食的 现象,导致肥胖儿( 或较胖者) 增多如A 区肥胖者 占1 2 % 2 ) 体力劳动劳动是人类的全部生活和活动的基础, 也是体育的基础但体力劳动不等于有目的的体育锻炼, 相反,过早过重的体力劳动对青少儿的体质是有负面影响 的问卷调查表明;C 区学生在1 2 ~1 4 岁就参加负重劳 动的人数占4 2 %如C 区女生身高有2 5 %的人为下等评 价,她们骨盆宽大,身高偏低与过早过重而且长时间负重 体力劳动有关同时也是影响身体形态发展不平衡或畸形 的主要因素 3 ) 睡眠调查表明:有3 8 %的人平均睡眠不足8 小 时,2 6 %的人平均睡眠不足8 .5 小时,有2 4 %的人平均睡 眠不足9 小时除了长期的课业负担过重外,还有不良的 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A 区的男生1 8 %的人有过通 宵上网的经历 4 ) 空气偏远山村由于远离工业污染,绿色覆盖大, 空气质量好,加之大多数同学徒步行走于学校和家庭间。
所以C 区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肺的功能较A 、B 区 的学生好,男生更为明显 .4 .2 .3 教育因素 教育( 包括体育) 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体育只有 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人体发展 和增强体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体育因素存在的地域性 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时间按照《学校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