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讲稿合集:打造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牢固防线.docx
37页党课讲稿合集:打造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牢固防线【篇一】党课讲稿:打造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牢固防线 通过开展保密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保密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促使广大涉密人员充分认识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性,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机关保密范围 一般而言,基层机关、单位涉密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上级单位下发的各类密件、密品; 二是本机关、单位业务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涉密事项,包括本行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范围具体规定》规定的涉密事项,本机关、单位工作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又不宜公开的工作秘密、敏感信息等; 三是其他业务部门渗透在本机关、单位各项工作中的涉密和敏感信息 你应该知道的保密知识 1.不该说的国家秘密不说,不该问的国家秘密不问,不该看的国家秘密不看,不该记录的国家秘密不记录; 2.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传递承载国家秘密的载体,不得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或在公共场所、或用或向家属亲友谈论国家秘密; 3.不得将国家秘密载体擅自带离办公区域,严禁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参加外事活动和参观、浏览、探亲、访友或者出入公共场所; 4.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机上传输有密级的文件、资料; 5.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正在办理的涉密文件、事项的内容; 6.不得私自翻印、复制、摘录并外传秘密文件、资料、音像制品等; 7.不得在无保密保障的情况下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存放、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8.制发文件运转中,不得擅自复印、拍摄、文件审签件,不得将审签件转交无关人员传递,不得向无关人员告知文件运转情况及结果; 9.不得将带入涉及国家秘密会议的会场,因特殊原因带入会场应采取取出电池,或在会场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 10.撰写文章、书籍、接受境外采访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不得向境外和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投寄涉及国家秘密的稿件; 11.不得将标有内部以上等级(含内部)的公文和政务信息在互联网上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刊登; 12.未经批准不得引带境外人员到保密部门、部位进行参观、采访、交流活动; 13.不得将涉密计算机接入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14.不得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拷贝到涉密信息系统; 15.不得将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设备与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移动存储设备混用; 16.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 17.不得在非涉密内网工作平台和互联网计算机上处理、保存或打印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 18.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等; 19.不得将连接涉密网的具有打印、复印、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普通线连接; 20.不得对外泄露加密设备的型号、性能及构造,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涉密网络入口地址及口令; 21.要定期清理文件,严格按有关规定按时归档、收存、销毁,不得将已作废的国家秘密载体出售给废品收购站或者个体商贩; 22.涉密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应同等管理,须同时标注国家秘密标识; 23.调离、退休及调动工作时,必须将自己本岗位经管(办)的秘密文件、资料和使用的保密笔记本上交,或交单位作销毁处理,离岗时须填写一定期限内不失泄密的保密承诺书; 24.不得隐瞒泄密事件,发现失、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
互联网使用保密管理 严禁通过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工具、网络共享云空间等方式,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涉密信息 隐 患 由于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因此,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渠道传输、存储涉密信息,其发送、接收的网络数据包,极易被境外敌对势力拦截复制,并进一步分析还原 同时,网络监听可以直接嗅探到互联网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而对其实施网络入侵攻击篇二】 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多种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高度融合,产生了数量庞大、种类众多、时效性强的数据信息——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环境不同,大数据时代对保密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 大数据的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大数据技术提高了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更好地发现网络异常行为、找出风险点,觉察网络攻击行为的蛛丝马迹、找到攻击源,识别网络钓鱼攻击、防止欺诈入侵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威胁发现技术,数据分析的范围更广、时间跨度更长,能够有效提升对未知威胁的检测和预防能力;基于大数据的认证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身份精确认定和高效鉴别,降低认证攻击安全隐患等 但另一方面,大数据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大数据隐藏的海量复杂敏感数据,成就了网络攻击的“大目标”。
同时,由于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立法还不完善、大数据监管机制还不健全,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大数据发展的速度,加之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人工干预引入的分析失真和误差,大数据的安全隐患愈加突出 大数据时代给保密工作带来挑战 一是模糊了密与非密的界限大数据改变了“数据垃圾无秘密”的传统认识,对以既有信息为基础的传统定密方式提出挑战如果将海量多元的非涉密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关联分析,在碎片化的信息之间建立某种整体联系,就可能挖掘出隐藏在非涉密数据背后的重要价值而这种“价值信息”使大数据具备了从非涉密数据中发现涉密信息的能力,数据垃圾从而显现出重要内涵可以说,大数据模糊了密与非密的界限,转变了情报搜集的方式,对反窃密防泄密的要求更高 二是改变了“保”与“放”的范围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一些基础数据正逐步显示出重要性,一旦共享、传播和公开不当,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如金融、生态、文化、粮食等领域,都包含大量相关行业、部门、区域的敏感数据信息,掌握这些信息,并由此进行梳理、整合、分析,便可以得到有关一国之根本的重要信息因此,这一部分信息保密的形势更加严峻同时,信息公开、资源共享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些原属于管控范围内的信息的保密属性逐渐弱化。
三是泄“密”渠道愈加多样化大数据时代,人、机、物的高度融合,深刻改变了国家秘密的存在方式信息传输超国界、无边界,政府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发布者,信息控制的主体多元化、分散化,信息发布、传播的渠道愈加多样化很多信息是在未经过严格保密审查、未进行泄密隐患风险评估,或者未被意识到情报价值的情况下发布的网络空间信息实时管控的难度较大,很多敏感信息被随手拍摄记录并上传至网络,非实名制、匿名制等为信息源头追溯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使得事后追责机制难以奏效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取国家秘密和关键信息已成为开源情报工作的常态 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结构化数据或半结构化数据,保守构成信息的基础数据秘密愈加重要 一是以“大数据理念”推进保密工作要打破以往定密规则习惯,改变对非涉密数据和数据垃圾的处理方式要聚焦数据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充分认清基本价值和潜在价值,尤其注重可能挖掘涉密信息、感知涉密事项趋势和未来的基础原料同时,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做好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传统领域保密工作的同时,还要将保密法尚未明确界定的金融、能源、电力、交通、通信、生态、文化、公共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纳入统筹。
二是以完善保密法律法规为制度保障要尽快解决现行保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存在的监管盲区和漏洞,进一步明确非传统安全领域保密法律法规界定,完善针对数据采集、传输、汇集、存储、开放、共享等环节的规定,标清泄露关键数据、窃取重要数据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此外,还要建立主体合理、标准明确、程序细化、审查完备、监管科学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健全保密审查指导标准,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性立法,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准则、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三是以健全泄密隐患分析机制增强预防能力完善保密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梳理各关键基础数据,统一数据定义和接口,实现信息互联和互通,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密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泄密隐患分析“专家智库”,建立失泄密隐患分析、研判、评估、排查、防范机构完善跨领域、跨行业的基于大数据的失泄密隐患分析机制,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分析整体全面、协作高效灵活通过组织开展失泄密隐患分析,排查研判评估各种安全威胁完善国家秘密事项解密工作机制,依托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型,精准判断涉密数据信息的有用性及价值残留,科学定密、精准解密、合理公开最后,定期开展针对大数据信息公开的安全大“体检”,找出大数据“泄密暗道”。
四是以创新保密管理方法提高制度落实效力大数据时代,泄密风险、途径发生了质的变化,保密管理必须顺应管理半径不断扩大、管理链条不断拉长的动态发展要求,必须从以信息保密为主转变为数据、信息保密并重,从严防死守为主转变为预防为先、攻防结合,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从精确管理、细化内容、规范制度着手,确保内容、要求、责任等要素真正落到实地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约束和监督管理机制,做到规则合理、执行有效、监督有力定期分析信息、数据保密需求和目标,研究制定防范与处置重大失泄密安全事故预案、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案、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运行预案等加强保密技术设备装备的配备应用,提升保密检查、技术核查和取证能力 五是以加强保密科技水平提升体系对抗能力加强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的研究,研制开发适应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特性的保密检查工具加快网络防护、终端数据防护、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整合各领域、各行业的保密监管平台,把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大数据来源或者承载平台纳入保密监管范围,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保密天网”同时,加强对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管理,严密检测各种数据信息的流向,逐步实现“事先有措施、事中能监视、事后可追踪”。
加快实现办公自动化设备、网络设备、存储系统、核心芯片、数据库和网络协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在防护设备、安全策略和维护管理上形成完整的对抗体系篇三】党课讲稿:打造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牢固防线 保密工作就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并从工作目的、工作过程、工作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解释随后结合多年从事保密工作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了做好保密工作九个方面的问题,授课内容既有保密工作的基本常识,又有日常工作的保密规范,还有一些鲜活的警示案例,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推动全县保密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性和警示性 白玛珠罗同志强调: 为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保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职工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一在泄密问题中,要盯着问题做工作,要勇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 二在具体解决泄密问题中,要解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要解决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的问题,要解决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 三在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中,要加强教育,严守规矩,强化监管以及严肃追责 最后王文昌同志要求: 1.要切实提高保密意识 把保密纪律作为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政治任务,从严抓牢抓实。
2.要认真落实保密制度 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规定,及时组织本单位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