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念奴娇·赤壁怀古.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88234485
  • 上传时间:2023-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放三国演义片头曲三分天下,三国鼎立,留下了太多的刀光剑影和鼓角铮鸣当赤壁的战火随着历史烟云消失的时候也就有许多的文人登临赤壁,怀古抒情让学生回忆都有哪些文人墨客登临赤壁,怀古抒情赤壁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銷,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教学目标1、走近苏轼,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三、文本探究上阙探究问题:1、上阙写了眼前的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在小组讨论回答结束后,明确:长江:汹涌澎湃赤壁:雄奇壮阔思考:有长江的汹涌澎湃启发学生联想:以前学过哪些写水的壮观气势的诗句?总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思考:同样写水的气势,这些诗句和词中的第一句有什么不同?词中融入了历史人物其实真正淘尽风流人物的是无情的历史,久远的时光下阕探究问题:1、作者写周瑜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为什么?2、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总结:写周瑜突出了他的年轻有为、功成名就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他也想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请同学们看苏轼与周瑜的对比:周瑜 苏轼 年龄 24 47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帅 衰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事业 功成名就 功业无成 思考:1、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中,苏轼能不难过,能不伤感吗?2、苏轼在面对失意的时候是不是一味的消沉呢?结合词的最后一句明确:在苏轼看来,一切的功名利禄,都如水中月、镜中花,不可捕捉。

      那就干脆算了吧,还是喝酒祭月来自我超脱吧延伸:苏轼面对失意时,这种超然的态度在很多词中都有体现,都有哪几首词呢?明确:苏轼的《密州出猎》、《定风波》等四、拓展延伸(和苏轼面对面)那麽,苏轼这样一个历经磨难而仍能保持自我,昂然而立于中国历史之上的大词人,不让你感动吗?如果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苏轼飘然来到你的面前,你最想对这位大词人说点什么?(同学们和苏轼的对话自然是激澎湃的,文采盎然的,有对苏轼的崇拜,有对苏轼的忠告,同学们的回答真是令人感动在最后,作为老师,我也想对苏轼说几句话:苏轼是悲哀的新党排挤贬谪他,旧党也排挤贬谪他,高官李定诽谤他,小人物李宜之也诽谤他,连他的朋友沈括也因嫉妒而诋毁他但苏轼就是苏轼,他依然高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依然高唱着“老夫聊发少年狂”,依然在苦难的心底深情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就是苏轼,豪放派大词人,一个淡泊的灵魂,一个真正的风流人物一、导入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支文艺奇葩,词按风格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苏东坡的一首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词作二、解题(多媒体展示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⑴ 文学常识:① 词又分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②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⑵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三、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1、配乐朗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2、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提示: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奔腾,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全诗应读得慷慨洒脱3、请一生朗读4、具体分析:⑴ 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现在我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句最适合这样唱呢?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齐读词的第一句)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为什么会读得有如此气势呢?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学生答:大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宇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

      淘的程度怎么样?学生答:尽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学生答:千古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学生答:风流人物老师总结:词一开篇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再次齐度第一句⑵ 在这样旷远、深沉的意境之下,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是事?还是人?)学生答:是周瑜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板书小结: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⑶ 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明确:风流人物。

      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的确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⑷ 上阕中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乱 险怪  形 夸张 豪迈奔放穿 高峭惊 汹涌  声 比拟拍 水石相击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雪 水色纯白 色总结:“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⑸ 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大家讨论的,没有标准答案)明确:这个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想这里面有几个意思:第一个,功绩周瑜对于苏东坡说来应该算少年得志,从二十四岁开始被重用,一直到三十四岁建立功勋,而苏东坡呢?同学都注意到,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搞个“团练副使”还是个虚职第二个,建功的年龄跟第一点差不多的第三点,谁都知道,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所以苏东坡不可能去怀念别的人,而是以周瑜为主的。

      第四点,好多同学当时也注意到了,这是一种机遇,在当时来说,应该说他们分别碰到了不同的机遇,或者说不同的君主周瑜当时就碰到了一位明君--孙权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苏东坡很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更加有感慨第五点,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惜惺惺,两者是比较接近的,对吗?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不对啊,周瑜心胸狭隘搞错了,那是罗贯中给他加上去的苏东坡和周瑜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苏东坡怎么可能去怀念六十多岁的曹操或五十多岁的诸葛亮呢!至于吕布、张飞更不是苏东坡所瞧得起的了,所以非周瑜莫属,连他自己也说过,“知音如周郎”,他把周郎视作他的知音⑹ 接下来我们就紧接着刚才的问题往下说,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齐读“故国神游”两句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我安慰之词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⑺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生:我是从整个诗的格调来理解的全诗比较格调比较昂扬向上生:我也同意苏轼还是比较积极的师: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苏轼比较达观的说法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生性旷达洒脱,他并没有真的消极,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洒酒祭奠江月⑻ 请一生朗读全诗四、总结全词全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三者融为一体,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大家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作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扫轻柔绮丽、缠绵悱恻的婉约之风及前人创作的萎靡之气,突破了词律、拓宽了词的内容以诗入词,以文入词,变流俗的鄙语为高雅的士大夫抒怀,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了这种豪放的风格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才有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在新的理解下面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五、艺术总结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豪放词,那么它的豪放到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三个方面:1、景物描写的豪放:你看那“大江东去”,你看那“乱石穿空”,那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那纵横驰骋、游忍有余的描写,给我们呈现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的气魄2、周瑜形象的豪放:这个作者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