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分析.doc
8页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分析随着近年来课程改革的进行,高考更加侧重对图示地理信息的解读、分析和处理能力,偏重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灵活运用;注重测试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从强调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和认识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坚持测试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品质,坚持测试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的观察不难发现,题干中这类词语十分常见,如:描述、简述、阐述、概述、说出、指出、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分析、简析、说明、评价、推测、预测、估测、推断、判断等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运用试题材料内容来分析、解答试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一部分 高考试题回顾例1:(2011四川文综)36.(36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6分)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8分)(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8分)例2:(2012四川文综)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5)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1)分别归纳图15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8分)例3:(2013四川文综)13.(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例4:(2013四川文综)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8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9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8分)(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6分)第二部分 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的分析一、高考试题中行为动词分类1、描述类:如描述、简述、阐述、概述、说出、指出、比较、归纳、总结、概括等2、分析类:如分析、简析、说明、评价等3、推断类:如推测、预测、估测、推断、判断等二、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的分析(一)高考试题中行为动词分析——描述类描述,是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把“描述什么”以及“如何描述”都落实到了实处,这是高考中得分能力的首要内容,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1、首先是审题,明确描述什么,都有什么可描述?一般题目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描述的内容。
按照高考的现状和趋势,试题中都会给出必要的、足够的信息,通过文字材料、图像、表格等形式,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信息,需要学生充分利用 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不同描述类问题具体需要描述的内容不清例如:描述某地区的地形特征,某种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某地理要素的变化等2、其次,要使用书面的,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 对于不同的地理要素的描述需要用不同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述例如:(1)、在区域地图上,对于点状的地理事物的描述,可以用多少,疏或密等相关词语进行描述;对于线状的地理事物的描述,要描述整体走向,空间过度,局部变化和异常区域描述;对于块状的地理事物的描述,则要表达出宏观的空间位置2)、对地形特征的描述,要描述地形类型构成,地形单元分布,地势状况(高低、起伏大小、倾斜状况等),特殊地貌区分布,海岸线的弯曲程度等(3)、对统计图表或是表格提供的信息中,要描述“构成”成分,比例大小,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注意差异,把握趋势例1:(2013四川文综)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一般地理位置的描述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描述。
绝对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热量带位置等 相对位置包括:大洲位置,海陆位置和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四周相邻的地理事物等方面进行注意:位置特征的描述一般描述到图示区域位置高一级的位置特征即可)根据图示:该地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位于北半球;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84°附近,为西半球;位于低纬度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参考答案: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2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2分);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分)例2:(2010年四川文综)36.(36分)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看出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根据闭合等温线的位置,可以看出,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如果有明显的弯曲则要描述弯曲处状况参考答案:气温分布特点:①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②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③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例3:(2013四川文综)13.(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 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中图例判断: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注意,能用材料中数据的尽量用数据说明)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再找准极值所在位置如果选择图6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如果选择图7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分);西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 参考答案:图6: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大,达1~2倍(2分)二)高考试题中行为动词分析——分析类 一般而言,分析类比说明类能力要求高一些描述,即陈述地理事实,包括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环境的比较等内容,类似于“看图说话”。
“分析说明类”则不同,就地理学科而言,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要求,要求学生能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断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且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且由2013年高考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答案的设置中也更加注重对题目的分析和解读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应注重对题目的分析和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能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来解题,从而能获得更高的分数1、首先审题,明确分析说明的对象 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或是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就高考试题中的地理学科而言,分析多用于分析某种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分布、某地理要素变化等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或是解决措施等 对于这类问题,审题十分重要,分析什么,从哪些方面分析通过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分析类问题十分常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的理解概念例如:①分析某种地理要素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等,要明白的什么地理要素变化了,对什么产生影响。
②分析某地区等温线、某地区的某条等温线分布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等③分析某类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的问题(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城市区位等),学生首先要明确区位的定义: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2、调动和运用知识 学生在分析清楚说明对象的基础上,回顾课本上的总结性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内容,按题目要求作答,文字要简洁、准确,再现教材的知识,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 ①分析某种地理要素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要明白的什么地理要素变化了,对什么产生影响如:某地的气温降水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包括:作物种类、播种时间、生长期、收获时间、熟制、气温日较差影响产品质量,耕作方式等) 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因素 学生首先应该明确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再结合题目材料得出农业地域类型,其次学生要明确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光照、热量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工业化水平等),当然,具体答题时结合试题应有所侧重点,而不应该是面面俱到 3、组织答案 在完成前面两个过程之后,还需要形成文字答案,答案应该是连贯的,富有逻辑联系的,是把“概念”、“地理术语”、“地理条目”等内容用一定的管连接词进行联系的句子。
过程中要注意因果联系、前后联系、空间联系等,避免出现答案自相矛盾的情况例1:(2013四川文综)13.(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 分)解析:本题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产量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农作物产量参考答案: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 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 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