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docx
19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问题思考: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前面,我们主要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的意义是什么?从根本说,就是方法论意义这是我们应当掌握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一节主要讲两个问题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丰富内容成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物质世界本身的联系与发展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是人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的辩证法科学体系因此,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见【图示: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1.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不再重复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就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应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而且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科学体系中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重要思想,教材的前三章是集中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的基本原理,阐明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后四章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经典著作为依据,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形成、本质、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2.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唯物辩证法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他认为,“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恩格斯这里讲的“理论思维形式”其实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发展的学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就说明,按其本质来说,唯物辩证法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正是其于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反对对一切已丧失生命力的事物采取妥协的态度,反对把自己的学说,当成僵死的教条;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所以,列宁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来界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例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又如,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然而,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时,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再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照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3.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古代思想家们用简明的语言表述过矛盾观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对我们掌握矛盾分析方法也是有启迪作用的例如,“物生有两,相反相成”,“一分为二,合而为一”,“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等西周史伯有句名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和谐统一,“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二者的绝对统一史伯认为“和”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他主张“尚和去同”这些思想都体现出矛盾分析法的重要意义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意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既包括揭示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包括揭示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人类把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基本范畴,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方法的展开所谓范畴,就是基本的概念所谓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就是对客观事物之间的最普遍的矛盾关系即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列宁说:“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所以,范畴和概念是人们进行思维的细胞,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支撑点和阶梯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概念、范畴的掌握和理解,是进行理论思维的必要条件人们在实践中掌握的范畴和概念越多、越深刻、越精确,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总是具有又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就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对偶性,总是成双成对的,如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等等总之,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和补充,它比较具体地反映了事物不同侧面的矛盾关系因此,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对于我们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提高认识能力、改进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原因和结果我们前面讲过,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是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原因和结果就是揭示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现象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客观世界中无论什么现象,总是由别的现象引起的,并且也总是会引起别的现象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摩擦生热摩擦是原因,生热是结果事物、现象之间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一方引起另一方,一方产生另一方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正确地指导工作和做好工作2. 必然性和偶然性当我们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因果联系时,就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这两种联系是普遍联系的又一侧面,反映这两种联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揭示了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是对因果范畴的进一步深化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例如,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必然性,但是,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某个国家刚好在哪那一天取得胜利,则具有偶然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必然性是普遍现象中的稳定的东西,是普遍现象中的稳定性,具有相对稳定、相对不变的特点,与必然性相反,偶然性则具有不稳定、易变的特点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相联结而存在,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否认偶然性,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否认必然性,是非决定论的观点,二者各持一端,都是错误的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加上人们所从事的是探索未知的活动,因而往往出现原定研究进程所未料到的偶然事件,即科学发现中的机遇,我们既不能消极地等待机遇或把研究工作完全寄托于机遇,又要善于敏锐地识别机遇,利用机遇,从机遇中找到有利于科学进展的东西3.可能性和现实性由于偶然性是不确定的东西,它可能出现,又可能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又可能那样出现,所以,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