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14页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节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O16 Na23 S32 Cl 35.5 K 39 Fe56 Cu 64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河南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剪纸技艺、钧瓷烧制技艺、杜康酿酒工艺、艾庄铜器舞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民间剪纸的剪裁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B. 陶瓷烧制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 杜康酒中含有的乙醇属于电解质D. 艾庄铜器舞使用的铜器属于金属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剪裁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A正确;B.陶瓷烧制过程包括练泥、拉坯、印坯、烧窑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B正确;C.乙醇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D.铜器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正确;故选C。
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 NO气体 B. 固态KCl C. MgCl2溶液 D. 熔融的K2O【答案】D【解析】【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物质中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则可导电,据此分析详解】A.NO气体不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也不导电,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导电,A不符合题意;B.固态KCl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但本身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能导电,B不符合题意;C.MgCl2溶液属于混合物,虽然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D.熔融的K2O属于化合物,且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D符合题意;故选D3. 以下涉及的物质转化关系,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 Na→Na2O →NaOH B. Fe→Fe2O3 →Fe(OH)3C. HCl→Cl2 →Ca(ClO)2 D. Al→Al2O3→NaAlO2【答案】B【解析】【详解】A.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可生成氢氧化钠,均可实现一步转化,A不符合题意;B.Fe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为三氧化二铁,但三氧化二铁不和水反应,也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B符合题意;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可反应产生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发生反应可制备漂白粉,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均可实现一步转化,C不符合题意;D.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均可实现一步转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道,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 nm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夹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若将此种“镊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答案】B【解析】【详解】纳米级镊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中溶质的直径<1nm,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5.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OH可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C. 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答案】A【解析】【详解】A.NaOH碱性太强,不能中和胃酸,A错误;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在人体内抗氧化,B正确;C.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做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C正确;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可杀菌消毒,D正确;故选A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Ca2+ +CO=CaCO3↓B. 向酸性NaI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I溶液:IO+5I- +6H+=3I2+3H2OC.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Na2CO3溶液:CO+2H+=CO2 ↑+H2O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H2O=4OH- +O2↑【答案】D【解析】【详解】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离子方程式:Ca2+ +CO=CaCO3↓,A正确;B.向酸性NaI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I溶液,IO与I-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其离子方程式为:IO+5I- +6H+=3I2+3H2O,B正确;C.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Na2CO3溶液会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 ↑+H2O,C正确;D.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再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不能拆分,所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 +O2↑,D错误;故选D。
7. 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X、Y两种元素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 原子半径:X<Y B. 均有+3价C.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 D. 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答案】C【解析】【分析】X、Y两种元素为同一主族,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价层电子数相等,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原子半径大小不能说明是否为同一主族,故A错误;B.N、Al均有+3价,但不是同主族元素,故B错误;C.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说明都是ⅤA族元素,故C正确;D.Mg、He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不是同主族元素,故D错误8. 贵州省曾在1931年发行锑制的硬币,但因为锑很容易磨损,在流通过程损耗严重锑(S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121Sb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123Sb互为同位素 B.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70C.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51 D.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121Sb与123S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B.121Sb的质子数为51,质量数为121,所以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21-51=70,B正确;C.根据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21Sb的质子数为51,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质量数有关,不等于其质子数,C错误;D.根据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所以该核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D正确;故选C。
9.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利用图甲装置配制0.10 mol·L-1的NaOH溶液B. 利用图乙装置收集CO2C. 利用图丙装置检验溶液中含有K元素D. 利用图丁装置吸收多余Cl2【答案】D【解析】【详解】A.图示中容量瓶不能作为溶解仪器用,氢氧化钠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溶解,A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需长管进短管出的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C.观察K元素的焰色试验中,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错误;D.氯气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可利用氢氧化钠对氯气进行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氯气,球形干燥管可防倒吸,图示装置规范科学,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故选D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检验FeCl2中的FeCl3,可选用KSCN溶液B. 干燥的氯气能使鲜花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C. K、Na的活泼性强于Fe的,K、Na均能从FeCl3溶液中置换出FeD. FeCl3溶液可与金属铜反应,AlCl3也能与金属铜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KSCN溶液可检验溶液中铁离子是否存在,A正确;B.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由于产生次氯酸而具有漂白性,B错误;C.K、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会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不能从FeCl3溶液中置换出Fe,C错误;D.FeCl3具有氧化性,可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AlCl3没有氧化性,不能与铜发生反应,D错误;故选A。
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 L H2O中溶解了22.4 L HCl,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 从1L1 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 1.5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D. 1 L KCl溶液中含有7.45 g KCl,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答案】D【解析】【详解】A.HCl气体所处的状态未标明,不知道是否是标准状况,无法利用22.4L/mol来计算HCl的物质的量,且溶液的体积也不是1L,A错误;B.溶液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从1L1 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仍为1 mol·L-1,B错误;C.1.5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3=4.5 mol·L-1,C错误;D.根据n=可知,7.45 g K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1 L该K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D正确;故选D12. 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AFe2(SO4)3溶液(FeSO4)适量氯水BNaHCO3溶液(Na2CO3)适量Ca(OH)2溶液CNaNO3溶液(Na2SO4)适量Ba(NO3)2溶液DCO2(HCl)饱和NaOH溶液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氯水可氧化硫酸亚铁生成铁离子,但氯气会转化为氯离子,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条件,A错误;B.适量Ca(OH)2会与Na2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氢氧化钠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B错误;C.适量Ba(NO3)2与Na2SO4发生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再通过过滤方法达到除杂目的,C正确;D.饱和氢氧化钠既可以与HCl发生反应,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D错误;故选C。
13. 已知X、Y、Z、W四种主族元素中,X元素与其他元素均不同周期,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W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元素的原子不存在同位素现象B. Y元素在自然界仅以游离态形式存在C. Z元素的原子性质很活泼,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D. W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能将Fe还原为+3价【答案】C【解析】【分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Y为C元素;Z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则Z为Na元素,W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的相同,则W为Cl元素,X与与其他元素均不同周期,则推知X为第一周期的H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Na,W为Cl,则A.H元素存在氕、氘、氚三种同位素,A错误;B.C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金刚石、石墨等单质,也存在化合态,B错误;C.N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