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粗暴教育”才是伪教育.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8623089
  • 上传时间:2018-05-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粗暴教育”才是伪教育摘要:近十年来, “无批评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讨论的一个热题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无批评教育”作为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而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离不开批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孙云晓先生提出来的“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之说 关键词:希望、教师注意、言行 近十年来, “无批评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讨论的一个热题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无批评教育”作为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而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离不开批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孙云晓先生提出来的“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之说 无批评教育真的是伪教育吗?孙云晓自己曾这样说过——“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惟一的全部的方法 ”“其实我个人认为,表扬和赏识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但表扬不是惟一的方法,有很多事情也是需要批评的其实只要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 ” 你看,自己就给自己一个难看!既然两种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为什么孙先生偏偏却说“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呢?在我看来,我们倡导“无批评教育”并不是排斥老师的批评和引导,而是更加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教育。

      我们所反对的是那种运用训斥、辱骂的言行使学生受到创伤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一个小学生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们的语文老师课前抽查学生背诵《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但叫起来的同学中有两个没背下来,这位老师一生气就让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地背,最后全班同学都轮完了,共有十四名同学没全背下来2这位老师非常气愤地说:“站起来的同学都给我到过道站着去!”然后数了一数,对其他同学说:“大家看这十四头猪多光荣、多自豪 ”这时有一个女生憋不住笑出了声,这位老师恶狠狠地对她说:“挺大个女生不要脸,不知害羞啊?别看你戴个眼镜看着挺有学问,其实啥也不是,跟猪一样!” 听到这里,笔者深深地感到一种悲哀这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批评训斥,简直不把学生当人看待,更不要说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了,难怪学生心里不服气,背地里都说这位老师的坏话 这样讲是不是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需要批评和惩罚呢?当然也不是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清醒,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他会在言行举止方面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而且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可能意识不到它的危害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用马卡连柯的话来说就是:“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掌握惩罚的尺度呢?有一个孩子被老师批评后有些记仇,就从背后向老师衣服上甩钢笔水,当时就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责问他,“你为什么往我身上甩墨水?”孩子说,我只甩了一滴,其他三滴不是我做的老师很生气,骂孩子是“人渣”这个孩子回家后,上吊自杀了他在遗书上写道:“我要用生命捍卫我的尊严,我只甩了一滴墨水!”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批评教育的一个孩子,但是老师的这种口不择言的粗暴教育方式,不但很难被学生接受而且也产生了最坏的教育效果 我们批评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批评教育的方法是唤醒,唤醒心中沉3睡的巨人,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自己批评教育的原则是尊重,即之所以惩戒人,是因为人的美好而非丑恶,是相信人而非鄙视人所以向上面教师对学生讥讽、辱骂的这些言语违背了批评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应该指责并唾弃的有研究者指出:“人们谈话时,情感有三分之一是由所谓的“隐性语言”包括语调、表情等来传达的不同的语气就会表达出许多种不同的情感。

      交谈时如果教师采用表达愤怒、轻视等情感的语调,那么语言的内容再合情合理也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与拒绝相反,如果教师心中充满了平等、友好和理解时,语调自然会传达出这种情感,那么孩子也就乐于接受,你的教诲自然也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 ”鲁迅先生生前竭力反对两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另一种就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父母们对这样的孩子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 “如暂出樊笼的小鸟,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因此,作为教育者永远不能用讽刺与挖苦的口吻去数落你的学生,即使这些未成年人有再大的错误,想来也是可以原谅的,而这些挖苦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无啻于一条鞭子,只会在心灵上留下伤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没有自尊心、自信心的孩子又靠什么去取得进步,又靠什么去搏击时代的潮流?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你是“无批评教育”的支持者,还是“批评教育”的拥护者,请大家都不要用讽刺、挖苦、谩骂等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因为“粗暴教育”才是真正的伪教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