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重点总结10200字.docx
24页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重点总结10200字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对象包括胎儿(0岁)、婴儿(0-3岁)、幼儿(3-6岁)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一体化;幼儿班;儿童福利院 (重点:各机构形式招收的对象及管理部门)注意:托儿所和幼儿园带有福利性SOS国际儿童村——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内容),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研究目的)的一门科学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面发展的教育问题 亚里士多德: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家):《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2、学前教育要全面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4(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二)蒙台梭利: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xx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1933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1又叫“关键期”)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3、重视教育环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5、教师的作用: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三)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他提倡生活教育,反对传统的教学法 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四)陈鹤琴:“我国幼儿教育之父”(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提示:区分陶行知和陈鹤琴的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陈鹤琴“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二)观察法(三)实验法(四)个案研究法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二、儿童的发展演变 西方:上古原始社会“小大人”——中世纪封建社会“有罪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白板说”“花草树木”(儿童的发现)中国: “私有财产第二节 儿童权利的扩大和保护重点看:《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儿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游戏权、娱乐权等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两个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社会因素(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激发出来四、儿童的发展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性别、个别、文化六、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操作活动+交往活动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彼此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1、保证胎儿健康出生(结合胎教六子法记忆)2、保证婴儿及时成长(母乳喂养、体育训练、阅读、音乐刺激)3、保证幼儿迅速的发展(体智德美全面教育、幼小衔接)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补充:19xx年,端方在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两类: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9xx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19xx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第四节 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一、热爱儿童1、教师热爱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 2、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3、理智的爱二、尊重儿童1、信任儿童 2、尊重儿童隐私 3、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4、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杜绝体罚三、全面教育儿童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提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的关系:取代2、四育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四、寓教于活动之中1、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活动的机会2、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五、教育要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集体、小组、个人多种教育组织形式相结合七、因儿童施教:儿童的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各方面的差异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1、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2、利用儿童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3、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4、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5、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6、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因材施教一、实现角色转换:由“专家”转换为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观察者、评价者二、深入研究每个儿童:教师应亲密接触、仔细观察、准确标签、全面分析儿童三、构建独特环境:构建尊重儿童兴趣与能力、促进儿童获得成功与发展的环境四、开展小型活动:小班化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五、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尊重儿童学习方式的差异,实现儿童最优发展六、利用儿童的强项:依靠儿童的优点,提升强项,弥补弱项七、多元评价:多维度横向评价和多视角纵向评价相结合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的结晶,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课程应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显性课程):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隐性课程):物质环境(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人际环境(幼儿园的工作制度、作息制度、园风、师幼关系、幼幼关系)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理论基础——卢梭的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基石——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的理论理论观点: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内在潜力的挖掘,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开发儿童内部潜能,培养完整儿童教育原则:以儿童为中心,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发展教育内容:自由游戏,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二)教育训练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基础——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的思想理论观点: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教育目标: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教育内容:阅读、语言、计算教育原则:教师主导(三)认知发展理论(相互作用)创始人——皮亚杰和布鲁纳理论观点: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成要加以承认、给予鼓励教育目标: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教育原则:教师根据儿童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与环境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提供儿童操作、与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儿童获得多种经验;强调教育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联系教育内容: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教育方法: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