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理工港口平面布局要点.doc
2页1、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近洋运输、远洋运输,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2、港口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和港口陆域组成 3、港口水域包括锚地、航道、回旋水域和码头前水域等 4、港口陆域包括装卸作业地带、辅助作业地带和预留发展用地 5、港口的生产作业系统由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系统、集疏运及配套系统、信息与商务 系统构成 6、港口按功能与用途分,有商港、工业港、渔港、军港、游艇港、避风港等;按地理位置分,有海港、河口港和 运河港等 7、从运输、存储条件和装卸工艺的角度考虑,经由港口运输的货物可分为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以及适箱货 8、港口通过能力可分设计通过能力和营运通过能力 9、港口吞吐量预测内容包括港口吞吐总量预测、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分港区吞吐量预测、港区集疏运量预测等10、船舶主要尺度是表示船体外形大小的主要尺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型深、吃水和干舷 11、船舶吨位是船舶大小的计量单位,表明船舶大小与运输能力,按用途分为重量吨位和容积吨位两种 12、货物在港口的换装有两种型式:直接换装和间接换装直接换装是指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换装到另一种 运输工具;间接换装是指货物经过港口或堆场存储后再换装至其他运输工具。
换装是由操作过程实现的在直接 换装作业中,货物只经过一个操作过程;而在间接换装作业中,货物要经过两个以上的操作过程 13、件杂货码头常见的垂直起重机械有门座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和浮式起重机,垂直起重作业也可利用船吊 14、件杂货码头常见的水平搬运机械主要有蓄电池搬运车、叉式装卸车(叉车)、牵引车挂车、货车等 15、集装箱运输船舶可分为吊装式和滚装式两大类 16、集装箱起重机上附有专用吊具,即固定式、自动式和组合式吊具,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集装箱 17、干散货的装卸工艺主要有间歇型和连续型两种方式 18、滚装船的优点表现在:①装卸速度快;②不需要码头装卸机械设备;③货物装车后不需要中间装卸,可进行 “门到门”的运输;④可装运小汽车、货车、载箱的拖车等多种型式的货物缺点是船舶造价太高,潮差大时斜 坡道投资大 19、码头规模主要由泊位停船吨级和泊位数量两个指标体现 20、码头常见的布置型式有:顺岸式布置(含栈桥式布置)、突堤式布置、挖入式布置、沿防波堤内侧布置及岛 式布置 21、泊位尺度包括泊位长度、泊位宽度和泊位水深三个方面 22、件杂货码头生产区可分为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前方库(场)区、后方库(场)区三个相关的部分。
23、根据货种的不同,件杂货码头有三种布置方式:前沿仓库式、前沿堆场式、半库半场式 24、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地带一般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集装箱堆场;拆装箱库、货运站;大门、港内道路、 通道及调度管理中心 25、干散货码头陆域组成主要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贮存库场及装卸车设施,辅助设施及管理区 26、散粮码头陆域由码头前沿作业地带、谷仓及工作楼三部分组成 27、液体散货码头陆域由码头、存储区及辅助区三部分组成 28、滚装码头布置型式可分为平行式与突堤式 29、港口水域是指港界以内的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制动水域、回旋水域、港池、码头前水域以及过驳水 转水作业和停泊的锚地水域 30、外堤是防波堤、防沙堤和导流堤的总称 31、乘潮水位是指船舶乘潮进出港口的某一潮位,并以该潮位作为航道和不包括码头前沿水域、锚地的港内水域 的设计通航水位 32、船舶在锚地停泊的方式主要有抛锚系泊和浮简系泊两种 33、港口导航分三类:第一类是常规的助航标志,即航标;第二类是海上交通监管设施,包括引航站和电子方面 的助航设施,即船舶通航服务站(VTS),利用岸上雷达测定进出港船位,用甚高频无线(VHF),向船舶 提供导航信息,协助船舶进出港航行(P171、P172);第三类是卫星导航系统(GPS)。
34、港口配套设施包括集疏运、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信信息及水上安全监督等设施 35、完善的港口铁路系统一般应包括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和库场的装卸线,以及将这些部分连成整体的港 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和连接线36、港口铁路按其组成的各部分配列的位置,可分为纵列式、横列式和混合式三类 37、港内道路按其重要性分为以下三种:主干道、次干道、支道 38、进港道路按港口公路运货量大小可分为两类:Ⅰ类进港道路:汽车双向年运货量 200 万 t 及以上的道路;Ⅱ 类进港道路:汽车双向年运货量 200 万 t 以下的道路 39、内河航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内河航运的发展可改善沿江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推动工业企业沿江河地带布局,形成沿江沿河 的产业带,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在大宗物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改善流域内的投资 环境,促进投资增长 (3)内河航运可作为河口港的重要集疏运方式利用运量大、价廉、便捷、环保的内河航运发展绿色物流,为沿 海港口拓展经济腹地提供重要保障 (4)内河航运是综合利用水资源,促进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0、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两大类型 41、港址选择一般分两个阶段:(1)区域范围内的港址初选;(2)初选港址比选 42、港口平面布置利用环境条件的四种基本布置型式:自然地形布置型式;建筑式布置型式;挖入式布置型式; 人工岛布置型式 43、港口岸线规划的主要原则是:(1)适应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优先性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 (5)合理性原则 44、港口的规划环评应重点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港口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太影响 (2)港口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3)港口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45、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确定评价时间阶段 (2)调查与监测工程场址周围的环境构成要素 (3)通过对工程不同个体污染的分析,摸清影响环境的污染因子的种类、来源和源强;主要污染因子对环境的影 响途径、程度和范围 (4)各项污染物的最终排放结果,能否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46、减少环境破坏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回避、最小化、矫正、减少、补偿。
47、港口景观构成的独特要素包括港口码头、道路系统和灯光系统等内容 48、内河港口的装卸工艺方式按其特点分为斜坡式码头装卸工艺、直立式码头装卸工艺及浮码头装卸工艺三种基 本形式 49、河港优良港址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良好而稳定的水域,能为船舶运转提供良好而又长期稳定的水域条件 (2)地质良好,岸坡稳定,地形平缓、高程适宜,岸线长度足够且有一定纵深的陆域,能为合理的港口陆域布置 提供良好的陆上条件,方便货物的装卸、堆存、车辆进出港口及港内的运转 (3)陆域后方与铁路、公路的接线方便 (4)与城市规划协调 (5)与其他水上设施有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干扰 50、泊位数的确定的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根据原有港口统计资料,对一些货种,按每泊位或每延米码头岸线的通过能力,估算所需的泊位数 (2)根据装卸工艺,选用适当的系数、指标,按《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海港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规定的 方法,计算泊位数 (3)根据船舶到达规律、泊位服务状况等经验资料,运用排队论方法,计算最优泊位数 (4)将港口作业的全过程(包括船舶在港动态、码头及库场设备运行以及集疏运作业等)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仿 真模型,仿真模拟港口作业的随机过程,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探求港口配置的最佳状态。
51、顺岸式布置的优缺点:这种布置型式的优点是利用天然岸线建设码头,工程量小,泊位可占有的陆域面积较大,便于仓库堆场以及 其他辅助设施的设置,大型装卸机械可以灵活调度,适合于杂货及集装箱作业但每泊位平均占用的水、陆域面积较多,如果岸线有限,则布置的泊位数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