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docx
25页《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木楚,其方严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①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
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 《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选自《新五代史》卷十七,有删节) 注:①太祖,后梁太祖朱温 译文: 赵匡凝字光仪,是蔡州人父亲赵德諲赵匡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都校等到赵德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朝廷也就将旄钺(作为任职凭证)授予他他镇守多年,很有威望德惠,多次升职到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赵匡凝气质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乌巾上稍觉有灰尘,就让侍候的歌妓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有不小心触犯了他家讳的人,往往要遭受他棍棒的捶楚,他就是这样方正严明 光化初年,赵匡凝因太祖在清口战役失败,就暗中结附淮南蛮夷,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
不久,他属下的泌州刺史赵璠翻过城墙投降,隋州刺史赵匡璘在战阵前被抓住不久康怀英攻下邓州,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答应了他,从此依附于太祖等到成汭在鄂州被打败,赵匡凝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这时唐王朝衰微虚弱,各道常规的赋税大多都不上供了,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可是对唐王朝竭尽忠心,贡赋不曾停止 太祖正准备约定时间接受禅让的帝位,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镇,就派遣使者预先告谕自己的意旨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回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哪里敢随时世而妄自有别的想法使者回去复命,太祖非常愤怒天祐二年秋天七月,派杨师厚领兵征讨他八月,太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被杨师厚(打得)大败赵匡凝于是烧掉自己的战船,驾着一只小船急速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后来死在淮南 《新唐书》记载:杨师厚从山谷里砍伐树木造船,赵匡凝带领两万士兵临江迎战,被杨师厚打败,就烧掉战船,独自驾小船连夜逃往扬州杨行密见了他,说:“你当年在藩镇(做官)时,用车马驮载着轻重物资输送给贼人,现在失败了,才来归附我啊!”《欧阳史》记载: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对待他就逐渐不够尊敬了。
一次)杨渥正在设宴吃青梅,赵匡凝看着杨渥说:“不要多吃,会发小儿热将领们认为他轻慢无礼,杨渥派遣赵匡凝到海陵,后来被徐温杀死当初赵匡凝爱好藏书,等到兵败后,杨师厚在他家里得到数千卷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 2、《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原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
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 3、《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
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十品,测节) 译文: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小字生铁。
年轻时因擅长骑马射箭效力唐庄宗任厅直军使唐明宗时,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连续升任彰国、大同军节度使,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 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唐废帝以河柬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漠马步军都总管,屯驻在忻州,屯驻的军队聚隶鼓噪栏住石敬瑭呼喊“万岁”,石敬瑭斩杀三十多人制止他们唐废帝怀疑石敬瑭有野心,于是任张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减少他的军队第二年夏天,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于是任张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石敬瑭因此就反叛了皇帝就任命张敬连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棚,用云梯飞炮攻城,修筑的城栅快要完成时,狂风暴雨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 敬瑭向契丹求救九月,契丹耶律德光从雁门入关,旌旗前后相连五十多里耶律德光先派人告诉石敬瑭说:“我想在今天攻破敌军,行吗?”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怏使臣还没有回报,而两军已经交锋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以羸弱的骑兵三干人,革鞭木鉴,人马都不披挂镗甲,向唐军扑来唐军争相追逐他们,契丹军队逃跑,追到汾曲,契丹的伏兵出击,把唐军截成两部分,在北面的唐军都被杀死,死了一万多人。
张敬达收拾军队在晋安扎寨,契丹军队包围他们唐废帝派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赵延寿屯驻团柏谷,范延光屯驻辽州,距离张敬达都有一百多里契丹包围张敬达的军队,从晋安寨往南,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