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1).docx
6页《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1) 第一编近代国际关系(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 1.1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前的欧洲形势(P4)君主专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南特赦令:亨利四世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赦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亨利四世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 黎塞留:1624——1642年,红衣主教黎塞留任路易十三的宰相,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将国王与国家视为一体;将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设成欧洲最强国家视为两项基本国策,用高压手段治理国家 1555年9月,《奥格斯堡宗教条约》签订后,新教与天主教势均力敌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之间,中央集权实力与诸侯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在德意志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1608年,“新教同盟”成立,巴拉丁选侯为领袖;1609年,“天主教同盟”,巴伐利亚公爵为领袖教皇、皇帝、西班牙支持天主教同盟;法国、荷兰、英国支持新教同盟德意志问题复杂化,内部矛盾扩大为国际冲突,宗教矛盾演变为各国开疆拓土的斗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利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的爆发是由宗教问题引起的,但宗教因素在战争中很快不是主要因素战争彻底打破了罗马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建立了欧洲世俗专制王权国家间的秩序 ·战争直接原因:皇帝马提亚(1612-1619)对捷克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1618年5月23日,“掷出窗外事件”,捷克人民起义——导火线 ·战争进程: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5;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 ·谈判:1643年起就开始了和谈在奥斯那布吕克参叫谈判的是皇帝、瑞典,德意志新教诸侯和城市的代表在闵斯特谈判的是皇帝、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的代表和约1648年10月24日才签订,两个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主要内容 特劳特曼斯道夫:皇帝的首席代表,在和会中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为哈布斯堡王朝得到了最佳的处理,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保存下来,就是保持了其在中欧的地位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英国革命未引起欧陆国家的充分重视,他们忙于相互间的冲突,对英国革命基本采取静观其变的政策 ·共和国和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内战期间,议会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保持与欧洲国家的良好关系,组织大陆国家对国王的支持,避免它们干涉英国内部事务,也避免卷入欧陆的战争革命后,英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海外扩张,争取殖民地,针对西、荷两国,加强海军建设 克伦威尔(Cromwell):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参加反封建王权斗争,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1649年镇压平等派运动之后,就开始历时三年的侵略爱尔兰的战争任护国主后,其海洋政策是建立世界殖民霸权,大陆政策是组成英国为首的新教同盟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克伦威尔1650年制定《航海条例》并于1651年颁布规定:(P11)英荷间未经宣战,便开始了军事行动英国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荷兰 第一编近代国际关系(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 1.1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前的欧洲形势(P4)君主专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南特赦令:亨利四世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赦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亨利四世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 黎塞留:1624——1642年,红衣主教黎塞留任路易十三的宰相,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将国王与国家视为一体;将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设成欧洲最强国家视为两项基本国策,用高压手段治理国家 1555年9月,《奥格斯堡宗教条约》签订后,新教与天主教势均力敌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之间,中央集权实力与诸侯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在德意志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608年,“新教同盟”成立,巴拉丁选侯为领袖;1609年,“天主教同盟”,巴伐利亚公爵为领袖教皇、皇帝、西班牙支持天主教同盟;法国、荷兰、英国支持新教同盟德意志问题复杂化,内部矛盾扩大为国际冲突,宗教矛盾演变为各国开疆拓土的斗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利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的爆发是由宗教问题引起的,但宗教因素在战争中很快不是主要因素。
战争彻底打破了罗马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建立了欧洲世俗专制王权国家间的秩序 ·战争直接原因:皇帝马提亚(1612-1619)对捷克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1618年5月23日,“掷出窗外事件”,捷克人民起义——导火线 ·战争进程: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5;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 ·谈判:1643年起就开始了和谈在奥斯那布吕克参叫谈判的是皇帝、瑞典,德意志新教诸侯和城市的代表在闵斯特谈判的是皇帝、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的代表和约1648年10月24日才签订,两个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内容 特劳特曼斯道夫:皇帝的首席代表,在和会中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为哈布斯堡王朝得到了最佳的处理,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保存下来,就是保持了其在中欧的地位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英国革命未引起欧陆国家的充分重视,他们忙于相互间的冲突,对英国革命基本采取静观其变的政策 ·共和国和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内战期间,议会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保持与欧洲国家的良好关系,组织大陆国家对国王的支持,避免它们干涉英国内部事务,也避免卷入欧陆的战争。
革命后,英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海外扩张,争取殖民地,针对西、荷两国,加强海军建设 克伦威尔(Cromwell):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参加反封建王权斗争,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1649年镇压平等派运动之后,就开始历时三年的侵略爱尔兰的战争任护国主后,其海洋政策是建立世界殖民霸权,大陆政策是组成英国为首的新教同盟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克伦威尔1650年制定《航海条例》并于1651年颁布规定:(P11)英荷间未经宣战,便开始了军事行动英国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荷兰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