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训练和培养.doc
5页试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训练和培养摘要:中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课外阅读所 以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 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关键词:初中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课外阅读积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 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 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 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 内阅读的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陶冶 品德,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 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 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 正阅读态度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 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 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 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 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 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 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 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 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 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 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2•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 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 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 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 《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 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 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 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 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3.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 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 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 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 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 境和条件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初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 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 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 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2. 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 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 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 习风气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四、 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 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 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 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 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 才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 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 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
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 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 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 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 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 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 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 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 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 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 或片断进行阅读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 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 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 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 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 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 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 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
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 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 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 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 为人师的喜悅收稿日期:2012—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