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liy****000
  • 文档编号:361717349
  • 上传时间:2023-09-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8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标段) 施工图设计说明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况1.1基本情况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之北,大巴山南坡(占全境四分之一)与川东平行岭谷(占全境四分之三)的结合地带介于北纬30°49′30″—31°41′30″与东经107°55′48″—108°54′之间,属国际东7时区西邻四川省开江县,北接城口和四川省宣汉县,东毗云阳县和巫溪县,南邻万州区全区幅员面积3963km2,辖40个镇乡街道、535个村(社区),总人口167万人开州区四面环山,疆界大多由山岭构成,中为小江(澎溪河)上、中流域小盆地,自然界线分明形状象一片甜橙叶,由东北向西南斜置长轴距离120km,最宽距离50km西距重庆主城区高速公路290km,南距万州40km铁桥镇位于开州区西南部,距开州城区29km,以境内清代初期所建的“铁锁桥”而得名,全镇辖15个村、3个社区,141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115km2(其中耕地4.61万亩、林地6.49万亩)。

      铁桥镇地处澎溪河中游,属浅丘河谷地形,海拔180m~1200m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在1000mm以上3标段建设内容为:铁桥镇天安村旱地整治778.78亩,水田整治544.21亩,恢复性耕地整治9.07亩,新修排水沟2338m,整治排水沟122m,新修机耕道589m,新建下田连接道2174m,整治机耕道2439m,工号牌34个,标志牌1个,标识牌1个;南雅镇新全村新建0.8×0.8m排水沟135m,1.0×0.8m盖板涵2座1.2设计依据(1)《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2)《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DB50/T761-2017);(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2020);(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2008);(6)《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2018);2工程规划设计2.1田块整治工程田块整治工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核心,是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宜机化整治是实现田块整治的主要方式。

      宜机化整治就是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以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50/T795-2017)》为标准,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现状土地进行连通地块、并小为大、调整布局等有利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持续改造过程本次田块整治主要为旱地整治和水田整治,通过梯台式、地块连通等方式将原有的零散坡地等进行整治,形成规模化地块,使得土地翻耕深松、播种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运输等均实现机械化操作,适宜后期产业发展需要2.1.1旱地整治项目区旱地6~25°区域,相对高差不大,适合梯台平整工程项目区内的旱地经过多年的耕作习惯和权属界线,形成了比较破碎的地块,而且多数旱地由于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均处于撂荒状态,为促进该片区域的宜机化操作,对部分旱地进行台面梳理,重新划分地块,以达到宜机化操作的目的通过重新划分地块,减少了凌乱的田坎,是项目区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旱地整治实施面积778.78亩1)田块设计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现状旱地地块大小不一,坡度超过机械通过要求,难以适应机械化操作,拟对项目区旱地进行坡式和水平梯田改造地块坡度5~15°改为水平梯田,田面宽度6~10m,地块坡度在16~25°改为坡式梯田,田面宽度6~8m。

      2)田坎设计本设计中旱地田坎为均土坎,内外边坡坡度1:0.5,田坎宽度0.3m,田坎高度0.87~1.9m,田坎砌筑采用素土分层夯实填筑;每层夯实厚度20cm,采用夯实机进行机械夯实,夯实度要求≥92%,不得垮塌旱地改造中预留机械连通道和背沟、围沟,并与地块外部道路、水沟连接背沟采用倒梯形设计,上底宽0.4m,下底宽0.2m,深度0.3m3)表土复位在地块完成削坎整形、新修田坎后,需对地表全面进行细部平整,使田面平整无较大坑包,表土细碎均匀,坡度均匀,横坡不超过3%,纵坡不超过10%2.1.2水田整治 推进地块宜机化整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基础性建设,为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创造前提条件,使农业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生产力,减少劳动力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项目区地形和土壤条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定位,水田整治区域主要以有机水稻种植为主,根据种植作物的基本要求,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标准、耕作方式等,通过田块归并,田坎整形,消除边角地,形成较大连片的条田区域,配套机耕道方便机械耕作水田整治面积544.21亩水田整治地面坡度6°以下的水田区域,是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区域根据坡度和地形条件,形成近似长方形或等宽弧形田块。

      项目现有田块除极少已成方形之外,大多数田块不规则,形成尖角机械无法进行耕作,同时,原有耕作区以冬水田一季早稻和再生稻为主,经过整治需要满足水旱轮作①田块规划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上下高差0.5m以内的田块进行归并,田块不出现尖角和死角原则上只对原田坎进行整理取直,消除田块尖角和死角,对相邻田块高差在50cm以内的田块进行合并,满足宜机宜耕②田坎设计以规划田块为指导,现场根据地形、基础设施、田面高差等进行调整田坎设计不能使田块出现小于60度的死角,田块上下高差不大于1.5m,相邻田块高差不大于0.5m田坎设计顶宽0.5m,高出田面0.3m,顶宽0.5m,内坡1:0.1,外坡率1:0.5~1:1,采用素土夯筑,新筑田块必须从犁底层以下开始筑基,根据田块大小在田坎上应设置放水口③水田整治施工设计(1)开缺放水:放干后进行挖沟滤水,开挖土沟规格为0.8m(宽)×1.0m(深),开挖密度为500m/hm²,田块内开挖土沟呈树枝状均匀布置,待田面水彻底滤干后再进行一下步操作;(2)挖除田埂:将拟进行条田整治的田块内田埂挖除,运到指定地点堆放;(3)表土剥离:在指定条田区域内,对挖填高差大于20cm的田块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为30cm,剥离的表土堆放在指定区域,由于堆放时间短,对堆放高度、形状不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4)深层土方移动:将挖方区域的土推运至填方区域,使合并后田块内的田面平整度基本一致;(5)犁底层夯实:在深层土方移动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犁底层结构,因此在完成第4步工序后,需对平整的深层土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犁底层土壤容重控制在1.8~2.0g/cm3之间;(6)田埂修筑:新修田坎为土质田坎,采用生土分层夯实,根据实际情况每条田坎设置1到3处放水口,修筑好的田坎具有囤水功能;(7)表土回填: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合并后的田块内,均匀摊铺;并进行田面平整,检查田面是否达到水平,田面高差应在±3cm以内;(8)人工细部平整:机械实施平整后的田块土质不够疏松,和部分区域田面高差问题,需要细部平整后才能达到耕作要求。

      9)泡田打浆(2次):在第7、8工序完成后,对田块进行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天,最后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人工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1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搅动产生的泥浆将向犁底层下渗,填满犁底层中的缝隙,如此形成人工再造犁底层④水田整治土方量计算(内部挖填平衡)根据碎块田面高程计算出设计标高,对老田进行挖高填低,并进行底土夯实,使平整后田块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回填原剥离表土⑤下田坡道设计为了实现项目区宜机宜耕的目标,在完善田间道路设施的同时,配套田块整治,增加耕作道与地块、地块与地块的搭接新建下田坡道,下田坡道宽3.0m,长度根据搭接高差决定,下田坡道路面坡度不大于20°,采用素土夯筑,现时缓坡、梯台充分利用地面坡度,形成自然通道,满足机械下田作业要求⑥清杂(1)对影响生产的竹林地、灌木林地及部分乔木和经果林需要整治为耕地,同时,因田间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纳入规划整治地块有摞荒和地块周边生长乔木,在整治前应进行清杂本项目清杂采用人工清杂与机械清杂相结合,对乔木和竹林,采用人工伐树、截断、砍枝,就地地堆放,由农户自行组织外运,机械统一对树根进行开挖,土地整治范围内不能残留树根,特别是能萌芽的树根,如竹根、刺槐等。

      荒草地、灌木林地由机械统一除杂,对杂草、藤蔓进行切碎后就地深埋于旱地中2)坟地和电杆等处理田块整治工程需对进行土方移动,会原有坟地、电杆、已硬化道路及其他建筑造成影响,为保障相关建筑安全,一边开挖距离大于3m,对有蓄水及其他重要设施应大于5m,开挖边坡不小于1:12.2灌溉与排水工程修建排水沟2338m,排水沟内空断面尺寸为0.5*0.5m和0.8*0.8m,整治排水沟122m,断面尺寸为0.8*0.8m0.5*0.5m的排水沟边墙采用M7.5砖砌边墙厚度180mm,底板采用10cm厚C20砼现浇;0.8*0.8m的排水沟边墙采用C20砼边墙厚度300mm,底板采用10cm厚C20砼现浇沟槽开挖如出现软基,应挖除,超挖部分需用块石做加固处理;沟渠与道路相交处需设置过水涵;沟墙需留设放水口,即侧墙浇筑时预留部分缺口,位置、宽度和深度根据实际地形情况确定2.3田间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农民生活和农业机械化等诸多需求田间机耕道同农业生产作业过程直接相联系,其布局要求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应与田、林、路、沟、渠结合布局。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集中连片并适应中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和《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 2194-2012),田间机耕道设计行车道宽度 3~3.5m,设计行车速度15km/h1)平面设计据总图路线控制点进行设计,设计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次设计田间道路:道路路线应满足其运输和集散功能,并结合实际地形和等高线走向以及避让周边居民房屋和重要设施等因素确定,平曲线最小半径最小半径10m弯道超高和加宽: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在曲线内侧加宽,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8%,积雪冰冻地区不超过6%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基本依现状地形和在满足路面排水及居民出行的前提下,按照尽量减小填挖方、节约投资、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拉坡设计最大纵坡12%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与许多现状道路、人行道相交,纵断面设计时已考虑与对应道路衔接、坡度顺接施工单位应注意结合现场,对在道路相交处注意圆顺3)横断面设计①泥结石路面:路面宽设计3.0m,新修机耕道先进行路基开挖,碾压平整夯实,压实度达到95%,再铺设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

      路面保持2%的横坡,使路面水排出不积于路中根据地形设置砼边沟②混凝土路面:路面宽设计3.0m~3.5m,基层设计为50mm碎石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