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0列夫·托尔斯泰二.ppt
23页2019/4/20,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复 活》,2019/4/20,2,《复 活》(1899),事实依据1887年法院检查官柯尼在托庄园讲妓女罗扎丽·奥尼被指控偷醉酒嫖客100卢布,判四个月监禁陪审员一青年发现是亲戚家被诱奸的16岁养女,良心发现,求柯尼帮助愿同她结婚后她狱中死于斑疹伤寒,青年不知去向 从触动到成篇,不断深化对沙俄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把深刻见解熔铸在艺术形象中六易其稿,1899年铸成震撼心灵长篇巨著2019/4/20,3,思想意义,晚期作品对现代一切国家、教会、社会和经济制度激烈批判,制度基础是群众被奴役贫困,农民小业主破产,上下充满暴力伪善 批判形式最尖锐,色彩最浓烈,感情最震撼人心世界观转变到农民立场对国家,警察和官办教会的激愤的抗议,表达原始的农民民主情绪以深沉感情和强烈愤怒对资本主义不断揭发,“表达了宗法制农民的全部恐惧”2019/4/20,4,法律制度的罪恶,玛丝洛娃的冤案是整个小说情节的纽结通过法庭错判的全过程,暴露了草菅人命的沙俄法律制度的罪恶本质 理应公正执法的庭长、副检查官、法官和陪审员昏愦无能、自私自利,只顾私事,置普通人命运于不顾,玛丝洛娃无故被判罪服苦役。
法院无非是一种行政工具,用来维护对我们的阶级有利的现行制度罢了沙皇专政机构“从上到下充满着整个现代生活的暴力和伪善”2019/4/20,5,监狱和教会的罪恶,监狱和教会是专制政体维持统治的两个支柱监狱用镣铐锁住肉体,教会以教义麻醉灵魂 监狱的礼拜仪式完全是骗局司祭切碎放葡萄酒里的小面包块,随手法和祈祷变上帝血肉把戏连司祭也不信,但因此得收入教士只知香火、法事、诵经、祈祷都有价钱监狱长官和看守体会信仰为残忍的职务辩护,可以“十分心安理得地用尽一切力量去虐待人们”2019/4/20,6,沙皇政府官吏的罪恶,枢密官沃尔夫在波兰做省长,监禁流放成百无辜人民,卑劣手段剥夺妻子和姨妹的财产 掌握生杀将军为荣白十字章奖励高加索“屠杀过一千多名保卫自己的自由家乡亲属的人”现监禁政治犯,“不出十年就死掉一半” 局长违法恶行败露,没受苦役反而做省长 几个地位极高的人吞没筹建纪念碑的款子 高官犯罪不蹲监狱且继享厚禄甚至飞黄腾达2019/4/20,7,农民赤贫图景,“小屋就要坍了,说不定哪天就会压死人”又脏又窄”“弥漫着酸臭的食物的气味” 人人骨瘦如柴,“满是皱纹的瘦脸”和“长衫里隆起的瘦肩胛骨”老太婆“又黑又瘦、青筋暴起来的瘦胳膊”。
男孩“弯曲的罗圈腿,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婴儿“蚯蚓般的瘦腿” “人民正在纷纷死亡,他们对这种死亡已经见惯不惊”2019/4/20,8,城市贫民图景,被迫进城的“丧失了土地的乡下人”到城市之后,“过着比乡下还要糟的生活” 身体精瘦、面色苍白、披头散发的洗衣女工“裸露着瘦胳膊,在敞开的窗子跟前烫衣服,从窗口冒出一股股夹着肥皂味的蒸汽”油漆工“瘦弱的胳膊晒得发黑,暴起一根根青筋脸色疲劳而气愤”货车的车夫“周身尘土,脸上乌黑”.站在街角上乞讨的男人和妇人,“面容浮肿,衣服褴褛,身边带着孩子”2019/4/20,9,两个人的复活,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劳动阶级饥寒濒死突出不同集团代表人物(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各自相同的命运:从精神道德的纯洁到“死亡”,又从“死亡”走向“复活” 着重精神的“复活”过程,既非道德纯洁时期,也非如何走上堕落之途对此倒插笔追叙、补叙她曾天真烂漫,他曾有美好道德追求,甚至把部分土地交给农民在道德纯洁阶段,彼此纯真爱慕2019/4/20,10,两个人的堕落,三年后他混迹上层,追欢逐乐,纸醉金迷,自私虚伪,道德堕落阶级本质决定不是例外,几乎必然,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 她堕落非阶级本质决定。
贵族欺骗抛弃有身孕顶撞女主人被撵走,16岁警察局长家做佣女被调戏林务官家工作被占有不断换地方,遭侮辱,被抛弃最后底层沦为妓女七年领略人的最大凌辱苦闷就吸烟喝酒或找人谈情说爱,填补空虚痛苦,精神堕落2019/4/20,11,使人难忘的场景:,怀孕,风雨夜,火车站,去见路过而不下车的他: 她匆匆赶来,列车已开动,跟着走,越开越快,车厢掠过消失夜幕中仍跑着追着,头巾掀起,衣裙被风刮紧裹住双腿他,在灯火明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的靠椅上,说说笑笑,喝酒取乐我呢,却在这儿,在泥地里,在黑暗中,淋着南,吹着风,站着哭泣……”她伤心伸出两只手抱紧头,放声痛哭 从这个夜晚,她精神巨大变化,再不信善说上帝说善无非为骗人从此命运急转直下2019/4/20,12,聂赫留朵夫开始复活,在法庭重见她前,道德堕落已滑得很远 看她平白无故被判服苦役,听她“我没罪,没罪啊”的无望呼喊,内心激荡起复杂的感情 开庭不久便认出是十年前爱过、七年前抛弃的她惊讶并引咎自责,自已是第一个罪人 害怕真相揭露会当众出丑回家辗转反侧 “灵魂的扫除”重新展开认识自身丑恶:“我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决心不惜代价冲破虚伪,为减轻她的厄运奔波,复活是她不幸触发的。
2019/4/20,13,玛丝洛娃开始复活,她不是受他赎罪的启迪,而意识到曾纯洁想重回清白自由的愿望,这是劳动阶级本质 “复活”的过程是艰苦的,三次探监: 第一次,她习惯地媚笑要钱不复当年的她 第二次,他表示要赎罪,跟她结婚,她积累的仇恨爆发:“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钞票你在尘世上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那张肮脏的肥脸!你走开,走开!” 冲破尘封美好回忆,再不能忘却过去,再不能浑浑噩噩生活下去2019/4/20,14,玛丝洛娃完全复活,第三次,她判若两人,步态文静,表情腼腆从声音里听到美好 复活起步迟,但血泪过去使她不会倒退她不只关心自己,还希望改善别人的处境 与政治犯接触,觉得“好得出奇”,“站在人民一边反对上层人”,为真理不惜牺牲自由和生命她懂得了人生她爱而不希望拖累他,决定与热恋她的革命者西蒙松结婚 真正完全的复活既有失而复得的纯洁的道德,又有为何受压迫的清醒意识愿为他人牺牲自己与其说是复活不如说获得了新生2019/4/20,15,聂赫留朵夫复活的曲折,复活道路漫长曲折矛盾复杂,需付巨大代价 贵族出身教养的沉重的道德和思想重荷, “精神的人”和“动物的人”的斗争,“灵魂的扫除。
复活伴随着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专横肆虐与劳动人民啼饥号寒、疾苦艰辛的对比描写 可贵在把自己放统治阶级之中,否定自己进而否定整个统治阶级;同情她进而同情劳动阶级犯人的苦难,农民的赤贫,城市劳动者的艰辛,使他痛愧交加,精神道德复活2019/4/20,16,,他在农村进行改革,拟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甚至把收取的租金也用在村庄的事业上 搬出豪华住宅,迁居到监狱附近一家公寓 随同犯人去西伯利亚见政治犯真诚老实,大公无私,为事业不惜牺牲生命 完全“复活”以手捧福音书,领略教义完成非简单复归正直纯洁善良等道德品质,而是彻底抛弃旧我,与剥削阶级决裂,尖锐批判,全身心站到劳动人民一方,为他们利益辩护2019/4/20,17,尚未解决的问题,领略福音书教义相信如果《登山训众》五条戒律被执行,“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会得到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反映“不以暴力抗恶”,向“精神”的呼吁,“道德自我完善”,“良心”和“博爱’,禁欲主义等等 他看出人吃人不在原始森林而在政府各部门开始苦恼是“非但看不出有任何可能战胜它,甚至连应该怎样做才能战胜它,也是无法理解的”带着问题翻开英国人送的《福音书》从此“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可“他一生当中的这个新阶段会怎样结束”,作者也不知道,只能说“那却是未来的事了”2019/4/20,18,“谎言中的真实”,巨大力量鞭挞统治阶级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图书审查机关刀砍斧削,129章未经删节的25章,删节的500余处,有的整章砍掉如揭露监狱祈祷仪式的两章只剩下“礼拜开始了” 被斧削发表后仍然激怒了统治阶级,扬言封住作者的嘴,官办教会宣布把作家革出教门 进步人士和人民欢呼从跌宕起伏、深邃浑厚的小说看到作家在被侮辱被损害者一边小说不仅揭露现象,而且形象表明,俄国复活唯一途径是彻底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2019/4/20,19,塑造人物的三个特点,第一把人物的个人命运放在一定的社会集团生活氛围中来描写,又把各个社会集团放在复杂的互相关系中相比较,相撞击,这样,就把个人、集团扩大到整个社会,从而使作品获得了社会的纵深含蕴 这种把个人放在社会集团中,又把各社会集团结集成整个社会的艺术,在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巨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019/4/20,20,,第二通过对立和冲突关系表现人物对立和冲突关系是宇宙万物之间客观事物联系的表现形式活动在新旧交替,矛盾重重的过渡时期的人物,更是处于无所不在的对立和冲突关系中。
他们无例外地都在相互竞逐,搏击、争辩 把人物放在大大小小的对立和冲突中去表现,使斑斓繁复的各个社会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看到具体的俄国社会的全景2019/4/20,21,,第三通过人物复杂性格,矛盾思想和多变心理来开掘人物的内在本质心理过程本身的形态和规律”即“心灵的辩证法深化发展 早期-关注“人的思维内在运动的图景”,“洞察性格和行为动机”,表现‘怎样从一些思想,感情中引伸出另一些思想、感情来” 中期-矛盾思想在内心的纠结斗争和消长起伏 中晚期-快速的内心变化和跳跃性心理,通过时空交错和起伏的心理,折射社会和时代2019/4/20,22,语言文字的艺术,不事堆砌雕饰,力求朴实浑厚语言没有浮艳矫饰,文字初看平平,为表达复杂思想,甚至不够简约,但平直中往往显示风采 富有真情实感,表达强烈激情认为艺术是“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时时把愤怒喜悦、厌恶怜悯,惶惑疑虑泻于笔底 议论性文字具思辨哲理,思索社会探讨人生2019/4/20,23,多方面艺术成就,擅长细腻传神的肖像描写,仿佛笔到之处,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便站立在读者面前。
笔下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息 纵横交错,穿插铺排的小说结构艺术,使气势磅礴的史诗巨著错落有致,天衣无缝;使小小的儿童故事娓娓动听、引人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