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技师考题第二十三天放射医学技术.docx
20页5.23刷题(前方高能,谨慎慢行)今天的刷题可能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打印机内容之前我们整 理发布过希望大家不是仅仅记住答案,而是把每个题都认 真看看,推敲推敲找一下依据,毕竟还会遇到新题,你要学 会推理,要结合实际把打印机的题都变成送分题不要再 谈“打印机”色变干式相机所采用的成像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1. 激光热成像技术2. 直接热敏成像技术3. 热升华成像技术面对于这三种技术的胶片分别做一介绍激光热成像方式一)胶片结构及性能适宜激光热成像的胶片是一种含有银盐而对激光敏感的 单乳剂层 胶片,其结构分为以下 四层1. 保护层 明胶,对乳剂层的保护2. 乳剂层 又称感光层 主要由溴化银、有机银盐(如脂肪 酸银盐)、热显影剂(还原剂)、疏水性组合体、胶质体、 调色剂及稳定剂等成分组成,敏感波长约在 660〜810nm功能是 记录和显示 X 线影像信息3. 片基 采用175»m厚的PET,是胶片的支持体4. 防反射层 明胶加深色染料,既起保护作用又防止透射线 的反射二)激光热成像原理利用红外激光光源对胶片进行激光扫描,胶片乳剂中的银盐吸收光后,在胶片内形成潜影潜 影通过干式激光打印机中的 加热鼓加热,热能作用于潜影, 经过催化反应使银原子和邻近具有一定晶格的晶体结合,银 原子围绕潜影中心堆积到大约 107,形成了可见的银微粒。
银原子的还原量与激光光子的照射量成正比 ,未感光的银盐 保持原状扫描激光光子照射量受采集后重建图像的数据量控制,故打 印出的影片与显示图像保持一致加热使潜影显影,显影的效果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有关 为保证影像的显影质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必须保持恒 定加热温度一般设置为120°C左右加热时间是指胶片中 任一点通过加热鼓的时间,该时间一般设置在 15 秒左右, 可见,胶片的稳定运行十分重要当胶片离开加热鼓瞬间,温度即刻降低,于是停止显影,图 像被固定下来这类成像方式和湿式激光成像方式相比,胶 片曝光过程相同,区别点在于 湿式为化学显影 ,干式为物理 显影二、直接热敏打印原理1.非激光、非银盐直接热敏成像原理1996 年,富士公司研制开发了利用微隔离技术,即胶片的影像记录层是利用热 反应微型胶囊( MI )技术制成的靠直接热记录方式 (1)胶片结构:胶片由 保护层、影像记录层 和片基组成1)保护层:明胶,对影像记录层的保护2)影像记录层:内有 微型胶囊,它是成像的 像素单元,直径在》m级,囊内有受体(显色剂),囊外有显影微粒(发 色剂)3)片基:采用175»m厚的PET,是胶片的支持体2)成像原理:正常温度下,胶片影像记录层的受体(显 色剂)与显微颗粒(发色剂)被胶囊壁隔离,互不相干。
当 遇到一定温度时,发色剂可透过囊壁进入囊内与显色剂接 触,发生反应变黑,变黑的过程由发色剂进入囊内的多少决 定,囊壁允许发色剂的进入量受温度控制温度高透入囊内 的发色剂多,产生的密度越黑;反之温度越低透入囊内的发 色剂越少,产生的密度越淡胶片通过 热力头时,发热电阻将温度传给胶片,每个发热电 阻的发热温度,由输入发热电阻的电能控制,电能的高低又 受图像数据转换的电脉冲控制,发热电阻的瞬间温度变化取 决于数字图像的每一点数据量,于是如实地将图像的数字量 信息转换成照片的灰度级,形成照片影像胶片离开热敏电阻后,温度马上变低,胶囊壁即刻恢复到隔 离态,影像被固定2.非激光、含银盐、直接热敏成像原理 与富士 FM-DP技术的区别在于胶片结构不同而热力打印头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1)胶片结构:有保护层、影像记录层(热敏层)、片基和抗静电层组成1)保护层:明胶,对影像记录层保护2) 影像记录层:爱克发称为 热敏层,主要成分是有机银盐 和减化剂因没有卤化银的参与,仅有对可见光不敏感的有 机银盐,完全可在明室下操作影像记录层厚为25»m3) 片基:采用175»m厚的PET是胶片的支持体4)抗静电层。
2)成像原理:在正常温度下,胶片影像记录层内的有机 银盐与减色剂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当遇到高温度时,有机 银盐与减色剂之间发生反应,生成黑色银原子和氧化减色 剂:AgOS +减色剂~Ag +氧化减色剂银原子生成的多少与受热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生成的银原 子越多,影像越黑,温度越低,生成的银原子越少,影像越 淡温度来源于热力打印头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胶片是靠 300g/cm 2的压力紧密接触,这样,胶片热敏层的显像剂在温 度控制下发生变化,使热敏脉冲产生后在胶片上产生灰阶影 像促使热敏电阻发热的脉冲值受控于数字图像数据,由于热敏 头的加热线是由许多个热敏电阻构成,这些元件在控制电路 下按其相应的顺序单独被激活,这就保证了能形成不同的灰 阶热敏电阻的温度控制范围约为100〜200°C,在这个温 度范围内变化,胶片获得的最小密度V 0.2,最大密度〉 3.5当温度低于130C时,银原子几乎分解不出,此时的 密度为胶片的本底灰雾三、彩色热升华打印原理彩色热升华打印机 多用于核医学和超声学科 的图像打印此 项技术,胶片使用 透明片基或纸基 ,没有成像层结构 打印 机的成像结构主要是热力打印头 、色带和鼓筒。
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打印模式, 黑白采用直热式 ,彩色采用热 膜式打印彩色时 ,换上色带和片基 ,透明片基在鼓筒表面上运 行,片基与打印头之间加入色带 ,色带内含有 三种颜色,即 黄色、品红色和青蓝色热力打印头发热电阻的热能透过色 带打印在片基上,随着热敏电阻温度高低的不同,在片基上 留下不同的颜色 片基尺寸 一般为 8X10打印黑白时 ,取下色带,装上热敏纸 ,变为直热式打印随 着热力头热敏电阻温度的变化,热敏纸上呈现出黑白不同灰 度的图像1、 胶片片基 采用175»m厚的PET,是胶片的支持体2、 加热使潜影显影,显影的效果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有关 为保证影像的显影质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必须保持恒定加热温度一般设置为120°C左右加热时间是指胶片中任一点 通过加热鼓的时间,该时间一般设置在15秒左右,可见,胶片 的稳定运行十分重要3、温度来源于热力打印头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胶片是靠 300g/cm2的压力紧密接触,这样,胶片热敏层的显像剂在温度 控制下发生变化,使热敏脉冲产生后在胶片上产生灰阶影像4、 热敏电阻的温度控制范围约为100〜200C,在这个温度范 围内变化,胶片获得的最小密度V0.2,最大密度>3・5。
当温 度低于130C时,银原子几乎分解不出,此时的密度为胶片的 本底灰雾5、 干式热敏胶片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温度在35C、相对湿 度60%保存约半年时间;而温度在30C、相对湿度60%保存约 五年6、 湿式激光相机胶片: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和红外激光 片(IR型),前者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后者吸收光谱峰值 为820nm氨氖激光胶片感色相对光谱高峰在633nm (DuPont 氦氖激光胶片在350〜500nm也敏感)红外激光胶片感色相对 光谱在730〜830nm7、胶片的保存标准储存条件温度10〜15°C,湿度40%〜 60%8、 诊断密度(0.25〜2.0)9、 干式打印机的最低密度为0.2〜0. 22,最高密度为2.8〜 3.210、激光胶片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温度以20C为宜,最低不 能低于5C,相对湿度为30%〜50%11、 红外激光波长为670〜820nm12、 胶片打印机房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通常要求温度在 18±2C ,湿度在 70%±5% 13 、干式打印胶片应具有良好的存档特性,即在美国标准协 会推荐的贮存条件下保存 100 年1、 纵观医学图像的发展历程,从成像技术上看,最早用于 医学影像诊断的是A、 湿式激光胶片成像B、 干式激光胶片成像C、 喷墨成像D、 热敏胶片成像E、 视频多幅相机E2、 干式打印机中需要使用色带的是A、 彩色热升华打印B、 非激光、非银盐、直接热敏打印C、 非激光、含银盐、直接热敏打印D、 黑白热升华打印E、 激光热敏打印A3、 控制激光打印机激光束强度的是A、 激光调节器B、 激光发射器C、 模数转换器D、 控制板E、 驱动电机A4、激光打印成像,胶片曝光利用的是A、 激光束B、 软X线C、 紫外线D、 阴极射线E、 电子线A5、非激光、含银盐直接热敏胶片结构不包括A、 防反射层B、 片基C、 保护层D、 抗静电层E、 热敏层6、湿式激光胶片A、感光层般分 5 层,其中乳剂层也被称为B、片基层C、结合层D、 防光晕层E、 保护层A7、热敏相机分为A、 直热式、热升华式、热敏式和干式B、 直热式、热敏式C、 直热式、热升华式和热敏式D、 直热式、热升华式E、 直热式、热敏式和干式D8、基于双膜部件系统设计的相机是A、 湿式激光相机B、 红外激光相机C、 热升华式热敏相机D、 直热式热敏相机E、 干式激光相机C9、 热敏成像技术中,直接在胶片上产生“热印”作用实现 影像还原是通过A、 红外激光B、 激光C、 热敏头D、 X 线E、 氦-氖激光C10、 目前彩色热升华打印机多用于A、 MRB、 DRC、 CRD、 ECTE、 CTD11、 各种类型干式相机成像原理的共同点是A、 像素尺寸B、 打印方式C、 胶片结构D、 无需显影液E、 系统结构D12、 关于干、湿式激光打印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干式激光打印机又分为干式卤化银激光成像、干式热敏 成像及干式喷墨成像B、 湿式激光打印机不利于环保C、 湿式激光打印机是集激光打印与自动洗片机为一体的设 备D、 干式激光打印机有利于环保E 、干式激光打印机也需要用显、定影液化学处理E13、 图像质量可以与传统的卤化银照相纸相媲美的彩喷照片 相纸是A、 RC 相纸B、 铸涂型相纸C、 不防水照片纸D、 彩喷胶片E、 膨润型相纸A14、 激光相机控制激光打印机程序及幅式选择的系统是A、 胶片传送系统B、 信息传递系统C、 激光打印系统D、 信息存储系统E、 控制系统E15、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的关键部件是A、 热鼓显像组件和分离器B、 终止调节器和废膜滚动轴C、 供片滚动轴和激光成像组件D、 控制板和片盒E、 激光成像组件和热鼓显像组件E16、 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 激光打印系统B、 信息传递与存储系统C、 胶片传递系统D、 温度控制系统E、 控制系统D17、要求激光相机打印出照片的最小密度为A、 0.4〜0.43B、 0.1 〜0.13C、 0.2〜0.23D、 0.3 〜0.33E、 0.5〜0.53C18 、干式激光相机所采用的胶片片基中 PET 的厚度约为A、 515»mB、 175»mC、 50»mD、 5»mE、 15»mB19 、与湿式相机的结构相比,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增加的结构 是A、 信息传递及存储系统B、 控制系统C、 打印系统D、 胶片传输系统E、 显像热鼓E20、关于激光胶片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 使用时应注意额外的热源,包括太阳光、室。












